《金榜题名之后:大学生出路分化之谜》

搜索文档
包刚升:AI时代,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改革
第一财经· 2025-10-17 15:01
书籍与作者背景 - 《大学十讲:怎样读大学》一书由复旦大学政治学教授包刚升所著,旨在为大学生提供一份关于如何有效阅读、演讲、思考及在AI时代学习成长的实用“游戏攻略”[3] - 该书源于包刚升2024年与2025年春节期间进行的大学通识教育视频直播课,初稿于其在美国斯坦福大学担任访问学者期间完成[4] - 包刚升作为比较政治学学者,曾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多所世界名校进行访问研究,其观察视角为书籍提供了比较基础[13][14] 核心教育理念与主张 - 强调逻辑学训练的重要性,指出国内教育系统过去30年对逻辑训练重视不足,并认为国家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英阶层能否进行有逻辑的思考[4][5] - 鼓励年轻人参与公共讨论与辩论,以推动认知深化和共识形成,而非追求辩论赛中的胜负[5] - 主张AI时代的教育重心应转向培养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而非强调服从和整齐划一[5] - 根本理念是鼓励大学生找到内心热爱,带有理想主义色彩[6] 对创新与大学教育的观察 - 指出中国大学课程设计很少涉及创新,而应付高考的学习模式与创新所需的探索未知模式完全不同[18] - 通过斯坦福大学案例说明创新环境差异,例如该校生物医学方向华裔博士生有约三分之一毕业后选择创业而非求职,以及有学生入学前已多次创业成功[16] - 提出发起新事业需要理念、组织和资金三要素,并认为即使仅有1%至2%的学生成为新事业发起者,也对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20][21] - 认为真实世界并非“解题世界”,无人提供题目,需要自己寻找,真正了不起的成就几乎都与创新有关[18] 对教育内卷的分析 - 将教育内卷归因于社会等级化分层结构、家庭不切实际的期望以及学校有意的选拔性设计三大因素[24][25][26] - 举例说明内卷的荒谬性,如北京市小学班级排名第一的学生,其中位数对应高校可能仅为普通一本大学,而家长目标却是北大清华等顶尖名校[25] - 批评高中阶段通过极难考试选拔顶尖学生的做法,认为其以牺牲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和读书愉悦度为代价[26] - 提出解决方案在于社会鼓励差异性和多样性,让每个人在自己擅长的方向创造价值,而非在单一赛道上进行同质化竞争[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