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金钱陷阱:科技泡沫中的失落幻觉》(The Money Trap:Lost Illusions Inside the Tech Bubble)
icon
搜索文档
在孙正义身边工作是怎样的体验?他说投行人就像无足鸟
第一财经· 2025-05-16 09:34
书籍内容与风格 - 书籍《金钱陷阱:科技泡沫中的失落幻觉》以小说化叙事风格展现投行从业者的真实经历,融合文化哲学元素(弗洛伊德、斯宾诺莎引用)与行业事件现场感 [3][4] - 书中包含大量奢侈消费细节(如勃艮第红酒、意大利卡拉卡塔大理岩小便池)与行业高层互动(孙正义、扎克伯格、亚当·诺伊曼) [8][9] - 叙事节奏跳跃性强,从德里书呆子时期到伊维莎夜总会包机场景,结合存在主义思辨与行业案例(如NTL公司从千亿市值到破产) [6][9] 作者背景与行业经历 - 作者阿洛克·萨玛为印度裔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曾任职摩根士丹利(90年代首笔奖金达十多万美元)后加入软银(2014-2016年)担任尼科什·阿罗拉副手 [1][7] - 书中披露软银高层薪酬情况:尼科什·阿罗拉两年收入达2亿美元创日本公司纪录,作者作为二把手收入未公开但推测丰厚 [7] - 作者退休后专攻写作(纽约大学写作班),书中对科技投资泡沫的观察结合个人职业转折(如敲诈事件)与文学反思(引用托尔斯泰、威廉·恩斯特·亨利) [4][9] 行业人物与案例 - 描述孙正义工作习惯(优衣库滑雪衫着装偏好)与投资风格(勃艮第拉塔希园红酒品味),对比加州科技富豪的纳帕产区偏好 [8] - 记录扎克伯格行为特质(年度挑战如素食主义、亲手捕猎)与亚当·诺伊曼形象(“像耶稣的调皮男孩”) [8] - 提及欧洲电信运营商NTL案例:2000年市值1000亿美元并为摩根士丹利创造1亿美元服务费,2002年破产 [6] 市场与文化现象 - 书籍反映投行文化矛盾:对奢侈生活的沉迷(银座Mikimoto购物、Claridge's下午茶)与精神层面的自我厌恶 [5][9] - 通过“无足鸟”比喻投行人状态:被金钱驱动、缺乏归属感,部分自我毁灭或转型(如作者转向文学) [6][10] - 对比90年代华尔街文学(如《美国病人》的品牌消费描写)与本书更深入的行业运作揭露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