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阮玲玉》
icon
搜索文档
“男八号”周润发与“神女”张曼玉,看香港电影如何造星
第一财经· 2025-09-05 11:44
香港电影产业历史发展 - 上世纪七十年代香港经济起飞期电影产业爆发增长 大量工作机会出现[1] - 1978年出现第一部"香港新浪潮"电影 徐克 许鞍华等导演登场[5] - TVB每年推出若干部100多集电视剧 演员工作强度极大 一天只能睡一小时[8] 代表作品与演员成就 - 1985年成龙自导自演《警察故事》"公车追凶"片段被国际导演评为地球电影最高水平代表[1] - 1986年《英雄本色》成为周润发 张国荣代表作[5] - 1991年《阮玲玉》上映 张曼玉献上绝佳表演并建立个人风格[5] - 许冠文以自导自演式喜剧统治香港银幕半个世纪 首度呈现市民阶层喜剧形态[4][5] 演员培养与表演特点 - 演员多参加半年制培训班 表演非常依赖即兴发挥[6] - 周润发在进入TVB前干过司机 售货员等工作 从演小角色起步[6] - 演员通过"干中学"和超负荷工作快速成才 在狂飙中展露才华[1][6] - 张曼玉在《阮玲玉》中实现"双重假定"表演 展现无痕表演艺术[9][11] 导演与表演体系演变 - 新浪潮导演最初倾向使用素人演员 希望演员尽量少发挥演技[11] - 《英雄本色》中周润发的"超本色表演"是导演刻意打造的有情有义复仇者形象[11] - 香港演员表演更多是反流派 不适用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6]
匈牙利导演埃涅迪:期待与中国电影人深化合作
新华网· 2025-06-01 13:59
电影文化交流与合作 - 匈牙利导演埃涅迪·伊尔迪科参与"2025影像亚洲中国电影放映周"电影论坛,分享创作经历并与中国导演谢飞、乔梁交流 [1] - 埃涅迪最新作品《安静的朋友》进入后期制作阶段,演员阵容国际化并包括中国香港演员 [1] - 埃涅迪曾担任2018年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对当地电影人的热情印象深刻 [1] - 2023年埃涅迪重返上海国际电影节举办大师班,与专业观众深入探讨电影制作 [1] 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 - 埃涅迪观看的第一部中国电影是关锦鹏执导的《阮玲玉》,认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 [1] - 王家卫的电影在布达佩斯乃至欧洲电影圈很受欢迎,埃涅迪曾与王家卫讨论《肉与灵》并参考其《花样年华》的拍摄手法 [1] - 埃涅迪对中国当代艺术电影特别关注,对毕赣执导的《狂野时代》非常感兴趣,该片在戛纳电影节获得特别奖 [2] 未来合作展望 - 埃涅迪表达与中国电影人继续合作的愿望 [2]
“香港舞台剧女王”用一台独角戏,完成与父亲的漫长告别
第一财经· 2025-05-27 15:58
舞台剧《约定·香奈儿》 - 焦媛通过独角戏《约定·香奈儿》完成与已故父亲的情感告别,展现个人成长故事和内心情感 [1] - 该剧作为YOUNG剧场"香港·艺术自在嘢"收官剧目于5月23日和24日在上海首演 [1] - 创作于2020年疫情期间,是焦媛首次尝试剧本创作,源于无法排戏演戏的身心困境 [4] 焦媛的演艺生涯 - 被誉为"香港舞台剧女王",从艺20余年诠释过《南海十三郎》《阮玲玉》《金锁记》等经典角色 [4][5] - 在《彩虹的尽头》中成功塑造朱迪·嘉兰形象,近期获得上海观众高度认可 [5] - 表演风格被描述为"行动的活火山",以情感炽烈、能量喷涌的肢体语言打动观众 [4][5] 创作背景与主题 - 作品核心是处理父亲离世带来的未解心结,24岁经历首次直面死亡的创伤 [4][7] - 通过90分钟独角戏形式,融合独白、歌唱与舞蹈,展现与父亲相处的童年记忆至离世后的心路历程 [5][7] - 使用王菲多首金曲串联叙事,包括《约定》《香奈儿》《但愿人长久》等,音乐选择契合人生节点情绪 [12] 父女关系剖析 - 父亲焦贵新是国家一级京剧演员,艺术上严苛要求女儿每日练功,奠定其扎实戏曲功底 [7][8] - 家庭关系中存在矛盾:幼年被送养,4岁赴港才初见父亲,但生活中父亲展现温柔体贴一面 [7] - 父亲因香港缺乏京剧舞台转行工人,促使焦媛立志完成其艺术梦想,这种情感背负后来成为心理负担 [9][10] 艺术表达突破 - 突破以往角色塑造,首次在舞台上完全袒露个人真实情感与创伤 [4][5] - 采用极简道具重构北京胡同、香港唐楼等成长场景,增强叙事沉浸感 [10] - 通过戏剧完成心理疗愈,最终达成"成全父亲理想"与"自我松绑"的和解 [12] 社会价值延伸 - 作品引发观众共鸣,特别针对经历重要之人离世却未妥善告别的人群 [12] - 作家王安忆评价其勇敢突破演员常规,公开私密生活体验 [1] - 导演高志森认为该剧是焦媛安放思念的独特方式,团队全力支持其特殊创作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