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青蛇传》
icon
搜索文档
四天四夜同台斗戏,流传五百年的婺剧也疯狂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5:30
婺剧行业概况 - 婺剧是浙江金华地区的地方戏,属于金华戏,用金华方言(吴语)演唱,已流行数百年[2] - 婺剧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六种声腔的合班,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15] - 在金华地区,婺剧比越剧更为古老和流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戏台[2][15] 婺剧演出形式与市场 - "斗台"是请两个戏班子同时唱戏,比拼舞台实力和体力,演出可持续数天数夜不停歇[2][10] - 一个小型婺剧团的演员约有40人,不包括司机、道具组、灯光组等后勤人员[16] - 一个婺剧团在某村演出三天三夜的费用至少为8万元,四天四夜两个戏班子的总花费可能达20万元[15] - 村镇经济发达,村里能人、企业家众多,请戏班子唱戏被视为光宗耀祖之事[16] 婺剧的现代化发展 - 现代婺剧演出有更美的舞台效果,使用幕布投影绝美背景,并配备电子字幕方便观者理解[15] - 演出信息传播方式从村民口口相传转变为通过公众号"戏曲大舞台"每日公布戏讯[3] - 婺剧不仅在农村流行,也走进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舞台[16] 婺剧演出生态 - 婺剧斗台演出带动周边商业活动,形成临时儿童游乐场、烧烤一条街、水果一条街等热闹集市[10] - 演员在高温环境下(晚上超过30度)穿着厚戏装卖力唱戏,比拼体力和耐力[10] - 乡村看戏环境较为原生态,观众行为随意,卫生条件不够理想[1][8]
婺剧也疯狂 | 十月行记
经济观察报· 2025-10-07 10:40
婺剧行业概况 - 婺剧是浙江金华地区的地方戏,属于金华戏,使用吴语(金华方言)演唱,已流行数百年[1] - 婺剧起源于明朝,至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高腔、昆腔、乱弹、徽戏、滩簧、时调六种声腔的合班,被称为南戏的"活化石"[9] - 该剧种在金华地区比越剧更为流行,几乎每个村庄都有一个戏台[1] 婺剧演出形式与市场 - "斗台"是当地特色演出形式,即两个戏班子在相距不超过十米的戏台同时唱戏,比拼演出实力,演出可持续数天数夜不停歇[1][2] - 小型婺剧团演员规模约40人,不包括司机、道具组、灯光组等后勤人员[10] - 婺剧团商业演出报价为三天三夜至少8万元,四天四夜两个戏班子的斗台总花费可能达20万元[9] - 演出信息传播方式从过去依靠村民口口相传转变为通过公众号"戏曲大舞台"每日公布戏讯[2] 婺剧演出生态与现代化发展 - 村镇经济发达支撑了婺剧市场,村里能人、企业家常出资请戏班子唱戏,被视为光宗耀祖之事[10] - 现代婺剧演出增加了电子字幕、幕布投影等现代化舞台效果,方便观众理解[9] - 婺剧不仅在农村流行,也已进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舞台,演出剧目包括《三打白骨精》等经典戏目[11] - 典型斗台演出配套形成临时商业生态,包括儿童游乐场、烧烤一条街、水果摊贩甚至牙医摆摊[7] 婺剧剧目与艺术特色 - 传统经典剧目包括《白蛇传》《青蛇传》《渭水访贤》《李三娘后传》《白兔记后传》等,已传唱数百年[7] - 斗台演出剧目包括《周仁献嫂》《双女闹花堂》等婺剧传统戏目[7] - 婺剧表演艺术特色鲜明,如《三打白骨精》中的变脸加变装技艺精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