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

搜索文档
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落幕
苏州日报· 2025-09-21 09:58
闭幕式上,19位全国戏曲演员会演(武戏)参演人员获颁纪念证书,昆山市政府被授予"优秀组织 单位"。闭幕演出中,来自山西省临汾市的蒲剧艺术家带来《白蛇传》,以晋南的铿锵之音,重新演绎 江南美丽传说。 据悉,2025年百戏盛典活动现场观众4.4万人次,网络直播观众2500万人次。抖音累计播放量超过 18亿次,新浪微博累计阅读量超过22亿次,掀起了新一轮看戏、评戏的热潮。 自8月29日以来,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全国戏曲演员会演(武戏)、优秀剧目邀请展演"大 咖云集",来自全国各地的31个剧种、53家剧院团共上演8台大戏和31场折子戏组台演出,涉及107个剧 目,展现出当代戏曲的千姿百态和崭新气象。除传统剧场演出外,演出剧院团还走进昆山戏曲百戏博物 馆、周庄古镇、正仪老街、昆山杜克大学、亭林园古戏台等多元场景,融进市井生活和烟火日常。 昨晚(9月20日),历时23天的2025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落下帷幕。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 书记、厅长杨志纯,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川,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金洁参加 闭幕式。 ...
戏迷福利!汇聚名家名角、6场精彩剧目在呼和浩特演出
内蒙古日报· 2025-08-15 23:31
文化活动概述 - 内蒙古艺术剧院音乐厅于8月15日晚举办主题晚会"松柏常青枝正茂·六十五载焕新妍",呈现北疆风情与艺术底蕴的文化盛宴 [2] - 活动包含6场京剧演出,涵盖经典剧目《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桃花村》《白蛇传》及折子戏专场《草原新苗·未来之星》 [4][5] 演出内容 - 京剧团主办"薪火相传,京韵内蒙古系列活动",8月15日至20日期间名家名角登台献艺 [4] - 演出内容多样化,满足戏曲爱好者对京剧艺术的需求 [5] 媒体报道 - 内蒙古日报·草原云记者王磊报道表演《汉明妃》的精彩瞬间 [13]
于魁智、李胜素领衔 大陆戏曲名家将在台公演
新华社· 2025-08-08 08:50
演出安排 - 大陆戏曲名家一行80人将于8月12日至17日在台北举行为期6天的盛大公演 [1] - 演出节目包括《四郎探母》《花田错》《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白蛇传》《红鬃烈马》《龙凤呈祥》等传统老戏 [1] - 采用"双演"或"三演"模式安排青老演员分饰同一角色 [1] 演出阵容 - 由于魁智和李胜素领衔演出 [1] - 邀请多位中国国家京剧院优秀演员加盟演出 [2] - 包含多位中国戏曲学院优秀年轻演员参与演出 [2] 演出反响 - 《四郎探母》与《红鬃烈马》两场演出门票已售罄 [2] - 本次演出是今年备受两岸观众期待的菊坛盛事 [2] - 传大艺术主办京剧汇演已有32年历史 [1] 文化交流 - 于魁智近三十次为台湾观众献艺 坚持两岸文化交流三十余年 [1] - 演出体现京剧艺术"传帮带"的优良传统 [1] - 中国戏曲学院建院75年来为戏曲艺术人才培养作出卓越贡献 [2]
古老婺剧的出圈密码(文化中国行·新国潮)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04 06:46
婺剧国际演出 - 浙江婺剧团在瑞典表演剧目《三打白骨精》[1] - 浙江婺剧团在奥地利表演剧目《白蛇传》[3] - 《三打白骨精》在海外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多场[6] - 婺剧《白蛇传》作为开幕大戏在奥地利维也纳和匈牙利上演[9] - 浙婺海外演出足迹遍布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观众超500万人次[10] 剧目创新亮点 - 《三打白骨精》融入川剧变脸技巧和服装瞬间更替设计[4][5] - 使用无人机扮演"小蜜蜂"替代传统鱼线牵引道具[5][6] - 猪八戒角色融入探戈舞姿和网络流行词[6] - 传统道具改用可折叠铝合金材料,便于国际巡演[10] - 演出采用LED屏实时滚动当地语言翻译唱词[10] 人才培养体系 - 实行"老带新"模式,一级演员甘当配角培养新人[7] - 形成老中青三代传承有序的人才梯队,20多人获戏剧奖项[8] - 青年演员李烜宇进团第三年即担纲主演[8] - 陈丽俐在老师配戏助力下成功获得梅花奖[8] 艺术传承发展 - 婺剧融合6种声腔艺术,具有"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特色[4][9] - 创作团队推出《宫锦袍》《信仰的味道》等10余部新剧目[6] - 《白蛇传》三位主演均为梅花奖/白玉兰奖得主[6] - 采用"边演边改、常演常新"创作理念保持剧种活力[6] 国际化策略 - 演员学习当地语言俏皮话增强互动[10] - 精选包含普世情感母题的经典剧目[10] - 精简出国演出团队,演员掌握多角色表演技能[10] - 计划在建院70周年时将出访国家拓展至70个以上[10]
在小人书中读大世界
人民日报· 2025-06-06 06:02
连环画的文化价值与历史传承 - 连环画作为承载中国人童年记忆的文化载体,通过图文交织形式浓缩经典作品并串联古今智慧 [2] - 中国国家版本馆杭州分馆举办"掌上乾坤"展览,展示《安徒生童话》《岳飞出世》等经典作品,引发跨代际共鸣 [2] - 展览场景重现历史画面:儿童集体阅读《封神榜》《辛伯达航海》等泛黄连环画,与1940年代法国摄影师布列松记录的上海儿童阅读场景形成时空呼应 [2] 连环画的艺术成就与国际影响 - 刘继卣创作的《武松打虎》获1955年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奖和1956年莱比锡图书展览会金奖,成为新中国首个国际获奖连环画作品 [3] - 刘继卣《鸡毛信》是新中国最早外文出版的连环画,贺友直1988年法国昂古莱姆个展引发当地中国连环画热潮 [3] - 贺友直通过《山乡巨变》《白光》等作品,以生活气息浓郁的线条向西方展现中国故事,形成独特艺术传播效应 [3] 连环画的现代转型与创新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再版《世界文学名著连环画》,该丛书历时5年集结60位文学巨匠77部作品,成为跨语种文化桥梁 [4] - 艺术家通过视觉化手法解构《巴黎圣母院》《红与黑》等名著,曹禺评价其"从形象兴趣引导认知世界文学" [4][5] - 数字复刻与国际译介成为新趋势,如法国FEI出版社2015年完成法文版四大名著连环画,《西游记》获《费加罗报》2014年度经典好书 [5] 连环画的国际文化交流 - 人民美术出版社在2025年伦敦书展举办彩色连环画精品展,展出王叔晖《西厢记》、刘继卣《闹天宫》等作品,并推动版权输出 [5] - 中英对照版《白蛇传》新篇以56幅水墨连环画形式亮相,法国评论家评价《水浒传》连环画"如同漫步11世纪宋朝" [5] - 连环画从石库门弄堂走向国际舞台,成为文明互鉴载体,兼具民族文化特质与世界艺术表达力 [6]
专心做个“打本子”的人
人民日报· 2025-05-15 06:41
我的作品中有五部比较特别——"一个人",表现青蒿素发现者屠呦呦的歌剧《呦呦鹿鸣》;"一座碑", 以石匠为主人公的河北梆子《人民英雄纪念碑》;"一艘船",致敬中共一大"开天辟地大事变"的歌剧 《红船》;"一本日记",讲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题材歌剧《天使日记》;"一封信",写爱祖 国、爱家乡、爱亲人的华工华侨的歌剧《侨批》。 无论创作经历,抑或工作经历,所有的人生历练都是弥足珍贵的积累。我的创作涉猎戏曲、话剧、儿童 剧、歌剧、音乐剧、舞剧等不同艺术门类。戏曲则包括京剧、黄梅戏、赣剧、越剧、评剧等十几个剧 种。我还学过表演、当了编剧、搞过研究、干了管理。其间,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工作经历对我的成长影 响深远,在那所几乎涵盖了所有艺术门类的学府里,我像海绵一样吮吸着丰厚的养分。不同艺术门类的 特点,融汇到我的创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 今年,我给自己定下了新的创作任务:一部话剧《水木清华》,讲述清华大学首任校长唐国安的故事; 另一部是歌剧《南迁》,讲述故宫文物南迁的故事;还有一部地方戏,通过一株茶树、一片茶叶,讲述 茶的故事、茶人的故事。 梨园行里,写剧本的被叫作"打本子的"。我或许干不了别的,只能"打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