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剧

搜索文档
“出海”如何更出彩(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6-08 09:08
中国文化出海表现 - 舞剧《咏春》在俄罗斯演出时一票难求,谢幕掌声长达20分钟,已在全球49座城市演出超200场 [1] - 中国少年在法国巴黎世界街舞决赛中将醉拳、太极拳融入表演,进入四强创中国选手最佳成绩 [1] - 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约1/5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 [1] - 婺剧在奥地利维也纳演出获得经久不息的掌声,通过《三岔口》《抬花轿》等节目实现跨文化共鸣 [4] 文化创新与融合 - 将舞蹈与武术相结合的文化创新能产生"破圈"效应,赢得更广泛认可 [1] - 敦煌莫高窟VR项目实现窟内"自由行走",游戏《黑神话:悟空》用3D扫描技术再现中国古建 [4] - 李子柒视频展现的道法自然、舞剧《孔子》的理想坚守、《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等传统元素引发国际共鸣 [2] 文化传播策略 - 需要深入认识中华文化主体性和优长,挖掘跨越时空的传统文化价值 [1] - 应研究各国文化与习俗以增进理解,如婺剧演出中融入当地语言音乐并即兴互动 [3][4] - 可尝试跨界融合与新媒介技术,主动进入年轻人聚集场域,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 [4] 文化价值认同 - 东方美学与追求真善美的价值观在国际上产生共鸣 [2] - "茶和天下·雅集"活动传递的"和合共生"理念具有时代价值 [2] - 传统基因与现代语境交融,东方价值与世界人民期盼同频共振 [2]
地方小剧种亮相国际大舞台
人民日报· 2025-06-05 05:56
文化出海成绩 - 公司演出足迹遍布69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吸引观众500多万人次 [1] - 婺剧《白蛇传》作为"2025中国戏演出季暨中国戏国际展演"开幕大戏在匈牙利和奥地利上演,获得热烈反响 [1] 艺术特色与优势 - 婺剧具有"文戏武作"特色,通过形体动作外化表现人物内心活动,便于国外观众理解剧情 [1] - 唱腔高亢婉转,能引起观众共鸣 [1] - 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 出海挑战与创新 - 早期巡演时传统道具运输成本高昂,如"九狮图"龙杆运费达10余万元,往返耗时两个多月 [2] - 现已将道具改良为可折叠铝合金材料,几个手提箱即可携带 [2] - 出国演出人员从上百人精简为多面手演员团队,实现角色灵活切换 [2] 表演形式创新 - 在《三打白骨精》中加入旋子360度、空心前桥等高难度动作,丰富舞台表现力 [2] - 借鉴川剧变脸元素并创新,实现一分钟内3次变脸和变装 [2] - 为海外观众提供LED屏实时翻译唱词服务 [2] - 演员学习当地语言俏皮话增强互动效果 [2] 未来发展策略 - 公司将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协作,提升演出宣介效果 [3] - 致力于让海外观众"听得进、看得懂",实现文化深度传播 [3]
鲍陈热:新芽在当代长出来(人物)
人民日报· 2025-05-29 06:31
行业分析 - 台州乱弹作为珍稀剧种面临传承困境,缺乏系统性训练模式,演员多来自婺剧科班导致表演风格混杂 [3] - 行业呈现复苏迹象,台州乱弹从地方走向全国舞台,登上国家大剧院、亚运会、央视春晚等高端平台 [4][5] - 年轻观众群体崛起,90后和00后成为台州乱弹的主要粉丝群体 [5] 公司表现 - 台州乱弹剧团通过复排7台大戏在事故后27天重返舞台,展现强大凝聚力与艺术韧性 [3] - 公司创新表演形式,主演剧目《戚继光》成为浙江首个登陆国家大剧院的地方小剧种作品 [4] - 主演鲍陈热获得梅花奖,成为评奖改革后首位获奖的民营剧团演员,提升剧团行业地位 [2] 艺术创新 - 采用"文戏武做,武戏文唱"特色表演手法,对演员唱念做打要求极高 [3] - 注重角色生活化塑造,通过实地采风、史料研读等方式使传统戏"沾泥土香" [4] - 提出"老戏是根,新芽从当代土壤生长"的发展理念,平衡传统与创新 [5] 人才培养 - 主演通过千遍重复训练、"一帧一帧"观察表情等极端方式打磨技艺 [3] - 艺校教育体系为行业输送人才,鲍陈热毕业于著名婺剧表演艺术家创办的兰香艺校 [2] - 缺乏系统教学体系,主要依赖老艺人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存在局限性 [3]
让“梅花”绽放在观众的心坎里(坚持“两创”·关注新时代文艺)
人民日报· 2025-05-27 06:33
梅花奖评奖改革 - 国家级戏剧评奖强调戏剧的人民性和艺术性,推动戏剧艺术焕发时代光彩 [2] - 评奖活动汇聚17位演员和13个戏剧门类,重视保留剧目并接纳民营剧团 [2] - 评奖拒绝功利化作品,避免"评奖即封箱"现象,传递行业改革信号 [2] 戏剧艺术的本体坚守 - 戏曲艺术的核心特征包括唱念做打、声腔韵律和写意美学 [2] - 行业曾出现盲目追求舞美大制作、泛剧种化等问题,导致审美迷失 [2] - 本届评奖以"坚守戏剧本体"为准绳,传统剧目占比最大 [2] 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 秦腔《焚香记》等作品赋予传统戏曲当代表达,兼具古典与现代审美 [3] - 昆剧《烂柯山》等加入契合人物的表演技巧,并从当代视角解读心理 [3] - 台州乱弹折子戏以"一桌二椅"为基础创新,融合传统虚拟性与极简艺术理念 [3] 人民性与市场生命力 - 评奖强调"人民性",要求获奖剧目兼具艺术价值与市场生命力 [4] - 舞剧《朱鹮》11年演出400余场,话剧《四世同堂》15年演出400多场 [4] - 京剧《林冲夜奔》等作品深受观众喜爱,体现艺术服务人民的理念 [5] 民营剧团的突破 - 本届评奖首次为民营剧团开放申报通道,浙江台州乱弹剧团入选 [5] - 台州乱弹曾停演近30年,新剧团通过"民办公助"模式扎根市场 [5] - 民营剧团入选彰显评奖改革对戏曲生态多样性的激活作用 [5] 行业生态与价值导向 - 评奖改革重申戏剧的最高价值在于服务人民,需尊重艺术规律 [6] - 强调"十年磨一戏"的工匠精神,推动艺术精品深入人心 [6] - 改革力推民营机构与稀有剧种从边缘走向大众视野 [5][6]
从单向输出到共情共鸣 中式舞剧全球圈粉
北京商报· 2025-05-25 22:33
文化出海现状与挑战 - 文化出海面临语言翻译、渠道控制、文化理解、法律政策等多重壁垒 [1] - 舞台演出因依赖现场体验而在出海过程中更具挑战性,但也因其独特性更易讲述中国故事 [1] - 舞剧《咏春》通过市场化商演方式突破海外市场,改变传统政府全资保障的文化交流模式 [3][4] 成功案例与市场表现 - 周杰伦吉隆坡和新加坡演唱会门票秒空,新加坡国家体育场连开两场座无虚席 [3] - 舞剧《咏春》2023年9月开启海外巡演,2024年伦敦沙德勒之井剧院连续演出9天12场,平均上座率80% [4] - 巴黎会议宫4场演出平均上座率高达97%,截至俄罗斯巡演前已在47座城市演出242场 [4] - 浙江婺剧团出访119次,覆盖64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40多场 [6] 内容创作与国际化策略 - 《咏春》以中国功夫和中华武术精神为核心,融合咏春拳和香云纱非遗元素 [3][4] - 民族元素与现代审美交融,如话剧《青蛇》《西游记》《黄粱一梦》取材古典名著或民间传说 [5] - 浙江婺剧团根据海外观众偏好打磨剧目,降低语言障碍并优化道具设计以节省成本 [6] - 海外市场需求受思乡情影响,乐队和艺人出海演出票房表现良好 [6] 跨文化传播与艺术创新 - 话剧《恋爱的犀牛》虽含北京俚语和跳跃剧情,仍打破多国剧场上座率纪录 [7] - 纯肢体戏剧《水生》融合传统傩戏与西方形体戏剧,以肢体语言传递中国故事 [7] - 海外商业演出需完成从"猎奇式观看"到"价值认同"的跨越,注重精准跨文化传播 [8] 长期发展与战略方向 - 文化出海需拓展贸易渠道、加强精准宣传、提高受众触达率,实现有效传播 [8] - 通过美学共振(如《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提升中国文化全球叙事能力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