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鱼马戏团》
搜索文档
骑着“都灵之马”的拉斯洛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10-21 06:45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事件 - 2025年10月9日,匈牙利作家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因其扣人心弦又富于远见的文学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3] 作家核心创作风格与主题 - 以冷峻、精密、连绵的长句和巨型段落构造文学世界 [4] - 创作主题聚焦于末世的绝望、人类存在和毁灭,从蒙昧神话延伸至冷战动荡期的东欧社会 [4] - 作品如同古典悲剧的当代延续,追问日常秩序的脆弱性和混乱挥之不去的原因 [5] - 写作是怀疑者的一种存在状态,以卡夫卡式的冷峻视角深入末世场景中的人类生存细节 [6] 主要作品分析 - 小说《撒旦探戈》的叙事结构借用探戈舞步“进六步、退六步”的对称性,构建反乌托邦骗局的完整轨迹 [7] - 《反抗的忧郁》中的送报员瓦卢什卡是腐败生活中仰望星空的人,最终沦为权力和愚昧的牺牲品 [7] - 《撒旦探戈》采用“衔尾蛇结构”,文本结尾与开头完全重合,叙事主体为长久隐藏于情节背后的疯医生 [8] 哲学思想与影响 - 作品与尼采哲学高度契合,探讨“永恒轮回”思想,暗示每个个体都携带着“超人”的讯息 [8][10] - 创作被视为一种无休止的回答,消亡并非永恒的终结,而是一种警示 [10] - 对“惯性”的抵抗是其创作的核心,使其作品如其匈牙利语名字本意一样“闪耀” [10]
够“狠”的诺奖得主,其实中国人并不陌生
36氪· 2025-10-10 15:50
获奖作家及其作品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于2025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其作品在末世恐惧中重申艺术的力量 [1] - 其代表文学作品包括《撒旦探戈》与《世界在前进》,并参与编剧《都灵之马》《鲸鱼马戏团》等电影 [3] - 作家自24岁出版第一本书以来持续书写同一主题,即对人类命运、进步、弱点与缺陷的寓言式探讨 [4][8][9] 作品风格与文学特点 - 作品风格绵长、阴郁、有力,以极具挑战性的长句和闭环结构著称,一段可能为一长句甚至占据一整页 [13][15][26] - 写作基调阴郁绝望,比悲观更彻底,充满末世气息,并运用黑色幽默与类型化人物符号 [13][18][20] - 作品主题聚焦失序世界中的人类存在,探讨人类从绝望到希望再陷绝望的循环,如《撒旦探戈》中进两步退两步的探戈结构 [6][7][14] 文化关联与东方影响 - 作家对中国文化有浓厚兴趣,曾于20世纪90年代重走李白路,并创作至少三本涉及中国的游记 [3][4][9] - 其作品体现出对东方古典文化的热爱,在创作中寻找人类值得保留的价值,关注文化而非繁荣景象 [3][9] - 东欧文学与中国读者易产生共鸣,因双方在历史、社会结构与精神气质上具有相似性,可互为理想读者 [1][14] 文学传承与业界评价 - 文学渊源受卡夫卡影响显著,但经历匈牙利东欧式官僚现实,被形容为"加重版的卡夫卡" [18] - 多位业界人士认为获奖实至名归,其作品具备世界文学高度,对严肃写作者是极大鼓励 [12][16][24] - 作品被归类为晚期现代主义而非后现代主义,因具有完整思想体系而非凌乱风格 [31] 作品传播与接受门槛 - 作品通过译者余泽民等人较早引入中国,《撒旦探戈》等由译林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等出版 [12][25][30] - 阅读门槛极高,缺乏娱乐性,需郑重对待,建议通过电影改编如贝拉·塔尔执导的《撒旦探戈》辅助进入 [23][24][26] - 当前中国对东欧文学兴趣复苏,读者更重视作品艺术性,并可从中感知作家态度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