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

搜索文档
够“狠”的诺奖得主,其实中国人并不陌生
36氪· 2025-10-10 15:50
新周刊第一时间采访了最早将拉斯洛的作品翻译到国内的译者、深爱他作品的作家和读者等。他们都表示,这一次他获得诺奖是众望所归,也详细地阐述 了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认可,在读者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读东欧作家,其实就是在读我们自己。中国和中东欧在历史、社会结构与精神气质上都有某种相似性,所以中国读者很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 瑞典斯德哥尔摩当地时间2025年10月9日13:00(北京时间19:00),瑞典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颁给了匈牙利作家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以表彰 其"在末世恐惧中仍能通过震撼人心且具先知般洞察力的作品,重申艺术力量"的杰出成就。 拉斯洛·卡撒兹纳霍凯。(图/维基百科) 他的代表文学作品有《撒旦探戈》《世界在前进》等,参与编剧作品有《都灵之马》《鲸鱼马戏团》等。他同时对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曾经在20世纪 90年代来到中国"重走李白路"。对于东方古典文化的热爱,在他的作品里亦有体现。 他写的是人类的进步,人类的弱点,人类的缺陷 余泽民:翻译家 我和拉斯洛1993年就认识了。第一次翻译拉斯洛的时候,我还不是专业翻译,我只是作为朋友读他的作品。读的时候我觉得很震撼。我之前也读过很多 书,出国前也 ...
匈牙利作家拉斯洛获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曾多次到访中国
虎嗅· 2025-10-09 19:56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智通财经,作者:王鹏凯,头图来自:视觉中国 北京时间10月9日晚,瑞典文学院将2025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颁奖词 称,"他那富有感染力与远见卓识的作品,在末日般的恐惧之中重申了艺术的力量。" 克拉斯诺霍尔卡伊·拉斯洛(Krasznahorkai László)1954年出生于匈牙利的一个有犹太血统的中产家庭, 父亲是一名律师,母亲是社会保障管理员。在大学期间,拉斯洛先后修读法律和匈牙利语文学,毕业后 即以独立作家身份谋生。 1985年,拉斯洛的首部小说《撒旦探戈》大获成功,帮助他跻身匈牙利乃至世界当代文坛前列。小说从 多个视角进行叙述,仿照探戈舞步的结构,前进六步,后退六步,每一章都是不分行的长段落,故事大 多数情节发生在匈牙利一个破败的村庄,村民们几乎与世隔绝,直至两个伪装成救世主的骗子出现,点 燃了所有人的希望,将他们带往所谓的"应许之地"。这部小说曾被电影大师塔尔·贝拉改编为同名电 影。 1987年,拉斯洛移居德国柏林,两年后出版小说《反抗的忧郁》,故事中,一个诡异的马戏团在乡镇展 出了一具巨大的标本——一整头鲸,不久暴力爆发,整部小说可以被视为对西方文明黑暗 ...
武大女,宗家事,觉醒文化圣战与后现代癔症
虎嗅· 2025-08-05 20:43
武大事件分析 - 杨姓女士态度嚣张导致事件恶化 通过炫耀策略和展示伤害性行为加剧矛盾 [2][3] - 杨姓女士在败诉后仍持续投诉肖姓男士 仅出于恶意发泄目的 [21] - 支持者采用抑郁症指控和社会压迫论进行辩护 否认事实责任 [22] 宗姓家族事件评论 - 互联网女权人士主张剥夺私生子财产继承权 较封建社会更为极端 [5] - 该主张试图从法律层面否定私生子基本权利 引发伦理争议 [6] - 性别反转情境下同一群体可能呈现完全相反的主张立场 [7] 觉醒文化批判 - 觉醒文化群体自我标榜绝对正确 形成宗教式狂热与传教行为 [9][10][11] - 将不表态视为平庸之恶 反对者定性为异端并采取暴力手段 [14][15][16] - 采用网络暴力、人肉开盒、集体投诉等前现代暴力手段 [17][18] 社会对抗现象 - 肖姓男士支持者反向使用举报和境外势力指控手段对抗 [28] - 保守派阵营出现极端厌女言论 主张暴力应对性骚扰指控 [30][32] - 双方阵营极端化导致理性讨论空间压缩 [29] 暴力本质探讨 - 后现代觉醒文化依赖现代社会底线保护 实施无底线行为 [41][43] - 语言暴力可能引发物理暴力反噬 已存在实际案例 [38][45] - 批判性言论在遭遇原始暴力时失去实际效力 [48] 文化现象理论框架 - 深红之王象征前现代与现代性间的张力 体现为暴力实体 [36] - 现代社会规则被激进群体利用作为保护伞 [40][46] - 后现代主义解构价值观的行为面临现实暴力挑战 [47][48]
金观涛:我的哲学探索
新浪财经· 2025-06-02 12:34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与全球思潮 - 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引发全球关注 反映了两种对立思潮的冲突 一种是强调宗教道德和"美国优先"的政治保守主义 另一种是畸变为"觉醒主义"的新自由主义 [1] - 觉醒主义源于美国左翼对社会不公平的反对 随着2020年"黑命贵"运动壮大 主张清算殖民历史 解决社会不平等 但过度强调政治正确压制了言论自由 [1] 后现代主义与觉醒主义的关系 - 觉醒主义植根于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盛行 对真理持激进批判和相对主义立场 滥用科学概念导致科学界在90年代发动"科学战争" [3] - 后现代主义并未消失 其价值追求仍支配当代思想 转化为觉醒主义 表明历史形成的思想需通过哲学反思才能克服 [3] 哲学著作《真实与虚拟》的核心观点 - 《真实与虚拟》指出科学战争未能解决真实性丧失的危机 需通过真实性哲学研究来应对后真相时代 [6] - 真实性哲学方法源于《系统的哲学》 该书将20世纪科学方法论转化为哲学 包括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和量子力学 [6] 《系统的哲学》的再版与更新 - 《系统的哲学》再版时基本保持原貌 仅校订文字错误和核对引文 并添加新注释帮助读者理解 [7] - 该书最初未涉及意识研究 2005年后作者开始探索意识问题 提出递归研究方案 但结果不尽如人意 [8] 意识研究与真实性哲学的拓展 - 作者发现意识研究需基于真实性哲学 完成《意识是什么?》一文 作为《系统的哲学》新版第二部分 [9] - 通过比较《意识是什么?》和早期研究 可见只有真实性哲学才能透彻理解意识及其与存在的关系 [9] 人工智能与哲学现代转型 - 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I学习机制发明者 真实性哲学旨在整合科学 人文和艺术 揭示科学真实的结构 [10] - 《真实与虚拟》指出AI可能但无意识 科学知识由经验 符号及符号表达的经验知识组成 对应三种AI类型 [11] - ChatGPT可能不属于第三种AI 作者通过研讨会分析其认识论基础 核心内容整理为本书别册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