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asis AI Minecraft》
搜索文档
AI时代,我们仍然需要真实的人吗?
36氪· 2025-09-17 20:08
蔡浩宇新游戏《群星低语》的定位与意义 - 米哈游创始人蔡浩宇创立的新公司于今年8月推出AI原生游戏《群星低语》,该游戏基于英文大语言模型开发,玩家可通过多种方式与主角Stella互动,Stella会通过AI增强对话动态回应玩家[1] - 游戏并未获得巨大成功,认为概念新鲜的人远多于觉得好玩的人,游戏推出几天后讨论热度下降,且因LLM运作方式必须联网游玩,存在断线问题或算力不足时Stella主动切断对话的情况[1] - 《群星低语》被视为对未来趋势的一次尝试,假设未来人类更孤独、无法忍受彼此,向AI寻求情感支持将成为巨大需求,公司可能正为此布局[1] - 游戏可被视为人和AI相处的未来发展方向初级形态,当游戏公司为AI赋予生动外表、神情、声音后,AI可能无限接近人类梦想中的人工智能,未来人类或不再需要真实人类陪伴[1] AI游戏反映的用户需求与行为模式 - 女性玩家在乙女游戏外,会用AI调教智能体或纸片人,并将此过程视为"玩",社交媒体上分享与AI的对话如同分享与男朋友或纸片人聊天,AI角色常具功能性如恋人、人生导师或哥哥,投射出用户对纸片人的要求[3] - 与AI"玩法"缺乏明确规则和目的,更像引擎而非完整游戏产品,选择与AI互动的玩家可能对现存游戏不满意,希望通过类创作方式填补遗憾或幻想[3] - 用户分享Prompt和对话内容时,实则在比较对AI技术的掌握和运气,谁的AI更温柔或具吸引力成为带表演属性的事情,逐渐形成群体认同,此需求非单纯让AI角色更生动即可覆盖[4] - 人类有兽性和恶念需在游戏中释放,与AI对话时触碰禁忌可释放恶念,如玩《霍格沃兹之遗》想学黑魔法,因禁忌而尝试,AI对话可提供类似释放渠道[8] - 若恶念释放形成良性循环,人在现实生活中可回归理性,但若带入现实可能造成伤害,人际关系中的问题未来可能在人机关系中重现[10] AI交互的技术特性与人类社交演变 - 《群星低语》通过语言媒介与角色交互,Stella作为无真实生命的角色用语言进行展演,这呼应现代人越来越多线上沟通、与想象中形象互动的趋势[14] - 与机器交流提供三点独特体验:永远不会一个人、声音永远被听到、注意力可指向任何地方,反映人类对永恒陪伴的深层渴求[15] - AI仍处模仿和模拟阶段,像代餐而非真实对话,与AI交流像镜子反映用户已有想法并放大,早期聊天机器人如Eliza通过重复用户话语让用户感觉被共情[18][20] - 若人们越来越习惯与AI对话且无法分辨与人类区别,未来可能以同样方式对待活人,这涉及人机关系的社会影响悬而未决[29] AI游戏技术的多样化发展路径 - 当前讨论AI游戏几乎将AI等同于大语言模型,但AI此前已深度应用于游戏开发,如图像生成和帧间生成,这些技术可能改变游戏发展方向[21] - 游戏《Oasis AI Minecraft》通过帧生成方式,基于玩家所见图像和键盘鼠标行动实时生成玩法和画面,无需传统建模、贴材质等步骤,玩家可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创建游戏[22] - 该技术仍面临图像一致性不足、玩法需依托既有框架等问题,但提供了游戏创作底层过程的变革方向[24] - 《群星低语》玩法主打聊天,其诞生可能为拉投资而讲述技术故事,即便短期无显著商业价值,AI在经济存量时代成为推动进步的故事载体[24] - AI发展路径存在争议,如谷歌尝试上千亿参数实现AGI,Open AI则强化特定领域如搜索能力,AGI作为终极问题涉及参数上限与成本约束[24][25] - 即使AGI实现,人类需求仍多样并存,创作工具虽丰富但表达欲仅部分人有,使用LLM需付出代价设计Prompt,人类工作变为设计表达规则而非直接表达[27] - 世界发展不平均,2025年可能很多人未听说过GPT,AI技术普及与需求差异决定多样化共存是常态[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