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
icon
搜索文档
绘就“诗”和“远方”的四川画卷
四川日报· 2025-06-18 06:50
文旅融合发展政策导向 - 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专题部署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 建设世界级文旅地标和风景道 推出全球吸引力精品线路 [2] - 目标到2030年显著提升巴蜀文化影响力 四川旅游吸引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 推动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 [2] - 全会通过"四个坚持"指导原则:文化为魂 旅游为体 科技赋能 保护优先 并部署品牌 业态 服务等融合重点 [5][6] 文旅产业经济贡献 - 2023年四川文旅产业对GDP贡献率达11.97% 体现"一业兴 百业旺"的带动效应 [4] - 自贡灯会案例显示文旅融合经济效益:208万人次游客带动1.6亿元门票收入 并促进零售增长和三产转型 [4] - 2023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 旅游总消费达1.76万亿元 资源规模居全国前列 [3][4] 文化赋能实践案例 - 三线建设博物馆通过红色文化展示成为攀枝花热门打卡点 验证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价值 [5] - 泸州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推动白酒文化体验 境外游客采购量创新高 解决白酒出海难题 [5]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上线一年获2000万访问量 衍生实景体验等科技文旅产品 [6] 保护与发展平衡机制 - 剑阁县建立古柏保护评价体系 包含16项指标实现从数量统计到生态保护的升级 [6] - 眉山设置景区日接待上限及分流措施 保障文化遗产与生态资源的可持续传承 [6]
三苏祠“上新” 在沉浸式体验中坚定文化自信
四川日报· 2025-06-03 08:47
三苏祠博物馆的综合实力提升 - 三苏祠博物馆于2024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在文物保护、学术研究、社会教育和对外传播等方面实现大跨越 [8] - 从2022年6月到今年4月底,接待团体超过6000批次,游客总量达420余万人次,是该馆历史上游客增幅最大、高峰持续最长的时期 [11] - 同期新开发诗意东坡、苏家家风、诗绘苏祠、乐活东坡共21个品类158款文创产品,实现文创销售收入2224.53万元 [11] 文化传承与推广活动 - 通过"苏祠寻宝"线上剧本游、"苏海畅游"沉浸式文化体验、诗词擂台赛、制作艾草香包等活动,推动三苏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9][10] - 联合苏学专家推出"东坡大家讲"讲座,涵盖三苏的人生态度、文学创作及美食等话题,通过与媒体合作线下线上推进,累计点击量已超过两亿次 [10] - 活动注重贴近性,"讲人话""接地气",向广大游客传播普及三苏文化 [10] 学术研究与文化挖掘 - 坚持学术立馆,开展三苏与巴蜀文化、眉州宋文化等专题研究,编辑出版《苏轼眉山诗文注评》《三苏与巴蜀论说》《宋代眉州文化研究》等著作 [10] - 深入挖掘三苏文化精神内核与当代价值,努力将三苏祠打造成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旗帜 [8] 数字化与科技赋能 - 对16处古建筑开展数字化保护,利用3D扫描获取内外风貌、结构及周边环境数据,误差仅零点几厘米,为预防性保护和传之后世提供精准数据支撑 [12][14] - 三年来实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20个,完成文物摄影室、修复室、实验室、恒温恒湿文物库房建设,制定馆藏重要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 [14] - 三苏文化大数据库于2024年6月8日正式上线,收录整合三苏文化相关数据12.5万条,浏览量已超过2500万次,用户主要为高校学生、苏学爱好者和研究机构 [14][15] - 数据库已启动二期建设,计划对数据进行扩容、标注和确权,在坚持公益服务基础上探索线上交易和商业使用 [15] 馆校合作与古建保护 - 与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计划于今年暑期对博物馆建筑、园林、绿地、道路、水系等进行测绘,后期或采用3D扫描补充数据 [12] - 此前已联合四川农业大学团队对古建筑进行数字化保护,解决纸质图纸不完整或腐朽退化问题,为落架维修提供可靠依据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