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贷款转让

搜索文档
第九届 IPAF 培训研讨会在杭举办,共谋不良资产处置新路径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20 07:28
亚洲经济与不良资产管理行业背景 - 全球经济与金融格局深刻调整,亚洲经济面临贸易摩擦、产业链重塑、债务风险等多重压力,可能推高不良贷款率并加剧银行体系风险 [1] - 亚洲各国金融发展水平不一,深化能力建设与区域合作是提升整体韧性的关键路径 [1] - 第九届国际公共资产管理公司协会(IPAF)培训研讨会在杭州举办,汇聚亚洲开发银行、央行、财政部等超30家机构,覆盖亚洲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百余名嘉宾,共探不良资产管理解决方案与未来趋势 [1] 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现状 - 2024年中国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承担金融体系风险处置和存量资产优化的双重使命 [2] - 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呈现"总量微调、结构分化、模式突破"特征:不良资产供给规模持续增长,五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瘦身强体回归主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专业化能力提升,民营及外资机构展现独特竞争力 [2] - 2024年不良贷款转让市场表现强劲:转让额超2000亿元(同比+80%),成交573个资产包(同比+46.9%),业务规模达1583.5亿元(同比+64%) [3] - 预计2025年底个贷不良转让业务规模达3300亿元,消费贷占比从2023年三季度的65%提升至86% [3] 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NPL市场规模庞大且监管框架完善,资产处置效率和机制较为有效 [4] - 行业延续"严监管+聚焦主业"政策基调,2025年竞争格局仍以五大AMC为主导,地方AMC、民营资产管理公司和其他非持牌机构并存 [4] - 行业竞争加剧,处置能力与资本实力成为赢得竞争的关键,能力价值逐渐超越牌照价值 [4] 亚太地区不良贷款挑战与处置策略 - 亚太地区不良贷款存量突破8000亿美元,可能因关税政策波动面临2-3倍爆发式增长 [8] - 传统处置模式存在流程冗长、透明度不足等缺陷,导致银行资本长期沉淀并形成负向循环 [8] - 强化监管安排、贷款重组、引入专业催收团队、加强监管透明度是应对NPL的关键措施 [8] - 建议建立NPL交易平台、鼓励私营组织进入、加强债权人权益立法、减少外部干预以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9]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 - 需加强银行内部预警体系建设,提前预测NPL上升趋势以避免对经济系统造成侵蚀 [9] - 浙商资产坚持"不良+投行,金融+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推动区域金融合作维护亚洲金融安全与稳定 [10]
银行不良个贷转让迎来市场活跃期
互联网金融· 2025-03-10 18:01
银行不良个贷资产转让市场活跃度提升 - 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在银登中心上架2025年首批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 涉及5个信用卡透支资产包 合计未偿本息总额超过6亿元 [1] - 北京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2024年第2期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 债权金额共1.60亿元 预计竞价时间为2025年3~4月 [1] -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平安银行 江苏银行 中原银行等多家银行机构正在银登中心平台寻求转让个贷不良资产 [1] 政策推动市场快速发展 - 2021年原银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 批准单户对公不良贷款转让和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 [2] - 政策后续放宽允许银行向非持牌机构转让单户对公不良贷款 并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纳入试点范围 [2] - 2023年《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明确将"重组资产"纳入不良统计口径 加速银行出表需求 [2] 市场交易数据与价格趋势 - 2024年全年不良贷款转让业务公告挂牌成交单数812单 成交额合计2258亿元 [2] - 多家银行以"骨折价"转让不良资产 平安银行2025年首单个人不良贷款转让项目未偿本息总额2.07亿元 转让起始价422万元 相当于0.2折 [2] - 2024年四季度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平均折扣率为4.8% [3] 市场参与主体与竞争格局 - 股份制银行是主要出让方 受让方以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为主 [3] - 市场竞争激烈导致转让价格进一步下降 [3] 业务对银行的积极意义 - 帮助银行降低不良贷款率 改善资产负债表健康度 [4] - 快速回笼资金 优化资产流动性 资金可重新投入新贷款业务或其他盈利性项目 [4] - 降低银行在不良贷款管理环节的投入 减少管理成本 [4] 未来市场发展前景 - 个贷不良业务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有望吸引更多元化市场主体参与 [4] - 金融市场持续发展和政策环境优化将拓展更广阔的业务边界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