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资产管理

搜索文档
2025年上半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行业分析
联合资信· 2025-08-07 15:15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2][3] 核心观点 - 国内宏观经济波动带来不良资产化解需求增加,为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提供较大发展空间 [4] - 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末余额达3.28万亿元,2025年3月末增至3.44万亿元(同比增长4.80%) [5] - 非金融机构应收账款规模显著增长,2024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达26.06万亿元(2022-2024年增速分别为12.3%/7.6%/8.6%) [5] - 地方AMC行业形成"全国性AMC+地方AMC+银行系AIC+其他AMC"多元化格局,截至2025年6月末持牌地方AMC共59家 [8][9] - 地方AMC以国资背景为主(77.97%国有控股),区域分布与不良贷款规模高度相关(如广东4家,浙江/山东/福建/辽宁各3家) [9][10] 行业产业链分析 上游不良资产来源 - 银行不良贷款是主要来源,2024年末商业银行不良率1.50% [5] - 非银金融机构(信托/租赁/证券)类信贷业务快速增长 [5] - 非金融机构坏账规模庞大,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收账款同比增8.6% [5] 中游接收处置 - AMC业务模式具有逆周期布局、顺周期处置特性,周期长且专业能力要求高 [6] - 地方AMC受区域经济/法制/政策环境影响显著,属地化特征明显 [10] 下游投资 - 投资者通过购买/协议受让/法院拍卖等方式最终消化不良资产 [7] 监管政策演变 - 2019年确立"中央+地方"双监管格局,2025年7月新规构建全国统一监管框架 [11][12] - 新规提出6项量化指标:金融不良资产收购占比≥30%、融资杠杆≤3倍净资产等 [14] - 政策持续拓宽AMC业务范围,如2021年试点个人不良贷款批量转让、2022年允许参与房地产风险处置 [14] 行业发展趋势 - 处置方式多元化:"投行化"处置(并购重组/破产重整/资产证券化等)成为主流 [16] - 内部分化加剧:头部5家地方AMC总资产占比超40%,民营机构风险加速暴露 [17][18] - 未来机遇:地产纾困/中小金融机构化险/国企改革等带来新增需求 [20] - 挑战:四大AMC竞争加剧、资产处置难度大、新规合规压力显著 [20][21] 市场主体动态 - 新规强化属地经营,原则上禁止跨区域展业 [19] - 行业整合加速:2020-2024年出现机构解散/注销案例,民营资本加速退出 [19] - 牌照可能扩容:目前仅设1家地方AMC的省份(如河北)存在增设空间 [19]
越秀资本:吴勇高辞去公司职工代表董事职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5 18:58
人事变动 - 吴勇高因工作调整辞去公司职工代表董事职务,但仍担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总监及子公司相关职务 [2] 业务结构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期货经纪业务占比44.6%,融资租赁业务占比24.54%,新能源业务占比23.19%,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占比6.89%,投资管理业务占比1.34% [2]
河北资产港交所IPO,聚焦不良资产管理,2023年亏损上亿
格隆汇· 2025-07-18 16:31
公司概况 - 河北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近期递表港交所 保荐人为建银国际和山证国际 [1] - 公司总部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 控股股东为河北建投集团(持股56.5%) 最终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 [1] - 董事长为秦刚 总经理兼副董事长为周雪松 [1] - 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1] 市场地位 - 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在河北省排名第二 市场份额24.4% [1] - 自中小银行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排名河北省第一 市场份额47.2% [1] - 平均股权回报率在中国第二梯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二 [1] 业务模式 - 核心业务为不良资产管理 通过折扣收购后实施价值提升和风险化解 [2] - 金融不良资产来源包括银行逾期贷款 次级类贷款 非银行金融机构违约债权等 [1] - 2024年中国不良资产托管及咨询市场规模达58亿元 预计2024-2029年CAGR为28.0% [2] 财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收入:2022年4.24亿元 2023年2.22亿元 2024年5.12亿元 [2] - 净利润:2022年0.98亿元 2023年亏损1.45亿元 2024年盈利2.04亿元 [2] - 2024年公允价值变动损失3110万元 信用减值损失3690万元 [3] - 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66.6% 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占比69% [4] 行业影响因素 - 不良资产供应受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 企业应收账款总量 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 [4] - 收购规模取决于政策 银行出售意愿 同行竞争等不可控因素 [4] - 2023年因资产估值下降录得2.33亿元公允价值损失 [4] - 2024年预期信用损失计提率升至25.5% 反映信用风险加剧 [4] 发展战略 - IPO募资旨在提升行业竞争力 把握河北省经济转型升级机遇 [5] - 推进"一体两翼"业务格局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5] - 深化股东合作 提升集团内在价值 [5]
地方AMC迎监管新规 行业合规经营水平将提高
证券日报· 2025-07-17 00:14
监管政策出台背景与意义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为首部统一监管规章[1] - 政策出台旨在完善地方AMC监管制度,提升风险管理与合规经营水平[1] - 地方AMC定义为从事金融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业务的地方金融组织,需经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名单[1] 行业发展现状与贡献 - 地方AMC自2014年首批名单公布后发展十余年,成为区域金融安全网重要组成部分[1] - 行业在化解区域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纾困实体企业方面贡献显著[1] 核心监管框架与业务规范 - 明确地方AMC监管框架、业务范围及经营区域,强调主责主业[1] - 允许业务包括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处置、破产管理人角色、咨询顾问、市场化债转股等[2] - 禁止行为包括本金保障承诺、虚假出表掩盖不良资产、虚构资产收购、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等[2] 行业影响与转型方向 - 政策设展业红线,遏制虚假出表等乱象,推动业务转型升级[3] - 要求地方AMC重检发展战略,加快能力建设与投行化处置模式创新[3] - 行业趋势将聚焦回归主业与本地化,深耕区域市场并升级业务模式[3] - 政策推动内控与合规管理提升,探索资产盘活与服务实体经济的新路径[3]
河北资产递表港交所 过去3年业绩波动较大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07 21:17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首次递交港股上市申请文件,建银国际、山证国际为联席保荐人,成为首家冲刺港股上市的地方AMC [1] - 公司于2025年6月中旬完成股改,拟将募集资金用于强化资本基础、改善资本结构及营运资金等,但未披露具体资金占比 [1] - 若上市成功,河北资产将成为内地第一家在港交所上市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1] 公司背景与市场地位 - 河北资产成立于2015年11月24日,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是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 [2] - 以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的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4.4%,在中小银行新收购不良资产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7.2% [2] - 2020年被纳入河北省国企改革"双百行动"试点单位,享有政策优势 [2] 财务数据 - 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产规模75.56亿元,负债50.39亿元,资产负债率66.69% [2] - 2024年不良资产经营收入5.12亿元(同比增长130%),利润2.04亿元,但2023年收入仅2.22亿元(同比下降48%),亏损1.45亿元 [4] - 2024年处置类不良资产收入4.412亿元(占比86.2%),重组类不良资产收入6990万元(占比13.7%),咨询及托管服务营收60万元(占比0.1%) [4] 行业前景 - 2024年河北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2222亿元,预计2029年达322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7.7% [3] - 公司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盘活资产及防范区域金融风险,计划通过新业务线扩大收入来源 [3][4] 股东结构与行业监管 - 河北建投集团为第一大股东(持股56.5%),其他主要股东包括河北港口集团、河北航空投资集团等(各持股9.2%) [5] - 地方AMC行业监管趋严,2025年4月监管部门正就《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 [5] - 公司指出行业受监管变化影响较大,业务前景可能受政策变化制约 [5] 历史案例 - 2017年安徽国厚资产曾启动港股上市计划但未成功,2023年末出现债券违约 [1][5]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点评:64家AMC经营全景图
国信证券· 2025-07-06 21:3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河北资产提交上市申请引发市场对地方AMC关注,我国AMC行业形成“5家全国性AMC + 59家省级AMC + 非持牌机构”竞争格局,2024年行业整体摊薄ROE为3.4%,盈利能力一般 [2]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不良资产管理行业业务与格局 - 不良资产管理业务包括收购处置类、收购重组类和债转股业务,收购来源有银行、非银金融机构、非金融企业 [3][4] - 收购处置类业务按评估收购不良资产后变现,债转股业务是特例,处置周期长、收益不确定、收益率波动大;收购重组类业务与债权人、债务人达成三方协议,盘活资产实现收益,收益率相对稳定 [5] - 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经过二十多年发展,形成“5家全国性AMC + 59家省级AMC + N家非持牌机构”竞争格局 [8] AMC2024年财务概览 - 四大AMC规模大,总资产超5000亿元,省级AMC总资产多在1000亿元以内;绝大部分AMC2024年摊薄ROE在10%以内,整体摊薄ROE为3.4%,其中五大AMC整体ROE为3.3%,省级AMC整体为3.5% [9] AMC发展历程 - 我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始于1999年,四大AMC成立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资产,2005年前后开始商业化转型,2010年进入全面商业化时期,2020年中国银河资产成为第五大AMC;省级AMC自2012年起快速发展,有相关政策出台规范;2017年成立五家AIC,逐渐向股权投资机构转型,非专门不良资产管理机构;市场还有非持牌机构,但不能批量收购不良资产 [10] 部分AMC经营数据 - 展示了5家全国性AMC和59家省级AMC2024年的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经营数据 [11][12] AMC发展趋势 - 从资产增长看,近几年省级AMC稳定增长,年增速约5%,四大AMC规模收缩;从净利润增长看,四大AMC2024年恢复到2021年水平,省级AMC2024年“增量不增利”;从ROE看,省级AMC盈利能力逐年下滑 [16] 河北资产情况 - 河北资产成立于2015年,是河北省唯一省级AMC,主要从事收购处置类和收购重组类业务,主要股东为河北省国有企业;2024年新增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量,位居省内第二,市占率24.4% [24] - 给出了河北资产2022 - 2024年总资产、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主要财务数据 [26]
地方AMC迈出重大探索步伐 河北资产冲刺港股IPO
证券日报· 2025-07-03 00:49
公司上市申请 - 河北资产正式递交港股上市申请 若成功将成为内地首家登陆港股的地方AMC [1][3] - 公司于2024年6月18日完成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总股本20亿股 [2] - 第一大股东河北建设投资集团持股56.5% 其余四大股东各持股9.2% [2] 公司业务与财务 - 公司是河北省唯一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AMC [2] - 截至2024年末资产规模75.56亿元 2022年利润0.98亿元 2023年亏损1.45亿元 2024年利润2.04亿元 [2] - 按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算 公司在河北省排名第二 [2] 行业趋势与监管 - 监管政策引导地方AMC聚焦主业 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风险化解 [4] - 金融监管总局鼓励地方AMC补充资本 扩大不良资产收购规模 发挥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作用 [4] - 行业未来将回归主业和本地市场 监管趋严推动内控与合规管理升级 [5] 市场影响 - 河北资产港股上市若成功将产生示范效应 优化股权结构并拓宽融资渠道 [3] - 公司上市可为后续参与中小金融机构化险和地方金融组织化险储备资金 [1] - 政策落地后地方AMC将深耕区域市场 围绕不良资产经营主业升级业务模式 [5]
越秀资本: 关于控股子公司广州资产增持越秀地产股份暨关联交易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2 00:41
关联交易概况 - 广州越秀资本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控股子公司广州资产计划使用不超过20,422万元自有资金通过港股通增持越秀地产港股股票(股票代码:00123 HK),授权期限至2026年5月30日 [1] - 本次交易构成关联交易,因越秀地产现有部分股东为公司关联方,属于与关联方共同投资,无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 [1] - 广州资产此前在2024年5月31日获批使用不超过55,650万元自有资金买入越秀地产股票,截至授权期结束累计买入7,838万股(占越秀地产总股份1 95%),耗资35,228万元 [4] 交易背景与目的 - 广州资产是广东省内首个全牌照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资本实力居行业前列,聚焦不良资产管理主业,开展不良纾困、重整盘活等业务 [1] - 监管政策鼓励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参与房地产行业风险化解,广州资产通过增持越秀地产股权深化"不良+房地产"业务布局,探索房地产项目重组重整合作 [2] - 越秀地产2024年合同销售额1,145亿元,行业排名第8位,深耕粤港澳大湾区及重点二线城市,经营稳健 [2][11] 交易方案细节 - 本次增持资金来源于前次授权未使用的20,422万元额度,授权期内连续12个月累计增持不超过越秀地产总股份的2% [4] - 越秀集团及其关联方目前合计持有越秀地产45 34%股份(含广州资产持有的1 95%),广州地铁另持有19 9%股份 [5] - 交易定价遵循二级市场公平原则,不涉及特定协议签署,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 [11][12] 关联方财务数据 - 越秀集团2024年总资产10,784 74亿元,净利润241 49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26 9亿元 [7] - 香港越企(越秀集团全资子公司)2024年净利润243 56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57 23亿元 [8] - 越秀地产截至2024年末总资产4,104 53亿元,净资产1,040 79亿元 [11] 公司治理程序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预审通过,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审议同意,认为交易符合战略布局且定价公允 [14] - 关联董事王恕慧、李锋、贺玉平回避表决,7名非关联董事全票通过 [6] - 监事会同步审议通过该议案 [7]
省级地方AMC,首次冲刺港股上市!
搜狐财经· 2025-07-01 23:50
公司概况 - 河北资产是河北省唯一一家具备批量收购及处置金融不良资产资质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截至2024年末资产总计75.56亿元 [1] - 公司成立于2015年,实控人为河北省国资委,接受河北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监管,2024年6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总股本20亿股 [2] - 公司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强化资本基础及优化资本架构,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公司用途 [1] 市场地位 - 以2024年新收购不良资产的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二,市场份额24.4% [2] - 以2024年自中小银行新收购的不良资产原始价值计,在河北省排名第一,市场份额47.2% [2] - 按2024年平均股权回报率计,在中国所有第二梯队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中排名第二 [2] 业务表现 - 2024年处置类不良资产营收占比达86.2%,较2022年的38.3%和2023年的35.3%大幅提升 [3]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不良资产经营收入分别为4.24亿元、2.22亿元及5.12亿元 [4] -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的净利润分别为9760万元、-1.452亿元及2.043亿元 [4] 行业前景 - 河北省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市场规模预计2029年将达到3220亿元,2024-2029年复合年增长率预期为7.7% [5] - 公司计划拓展与不良资产相关的业务作为新业务线,以扩大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 [5] - 地方AMC行业面临需求增加、竞争加剧、监管趋严三大特点 [7] 行业现状 - 目前只有中国信达资产、中信金融资产两家全国性AMC在港交所上市,尚无地方AMC上市案例 [6] - 地方AMC面临地域限制、高风险资产处置压力等制约因素 [7] - 监管部门要求地方AMC在所在省级行政区域内开展金融不良资产收购业务,不得帮助金融机构虚假出表掩盖不良资产 [7] 上市意义 - 河北资产若成功上市,将打破地方AMC上市僵局,为行业提供资本运作参考 [8] - 上市有助于公司补充资本以承接更多处置任务,增强区域风险化解能力 [1] - 成功上市或将带动一批地方AMC赴港上市潮 [8]
评级公司助力不良资产管理行业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46
不良资产业务的本质与社会价值 - 不良资产业务的核心是将不良资产中的生产要素解放并重新组合,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2] - 该业务是化解金融风险、助力经济转型的关键环节,尤其在房地产、地方债务与中小金融机构三大领域风险化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6] - 行业起源于上世纪末四大政策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设立,后完成商业化转型 [3] 不良资产业务的理论基础与盈利逻辑 - 冰棍效应假说强调不良资产随时间加速贬值,需快速处置以实现价值回收 [3] - 逆周期假说主张经济下行期低价收购不良资产,复苏期高价出售以获取回报 [3] - 盈利逻辑源于银行与资产管理公司在经营策略上的差异:银行注重安全性与流动性,而资产管理公司可接受较低流动性,形成宏观对冲型投资模式 [5] 评级公司的角色与功能 - 评级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独立智库型机构,其信用风险识别能力与不良资产管理公司的主业高度契合 [1][9] - 通过"学术+咨询+实践"三位一体模式,提供宏观-行业-企业-特定资产的信用评价体系,助力风险研判 [7][10] - 在债券市场违约案例研究中积累的专业经验,可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拓展高收益债券和垃圾债领域业务 [11] 评级公司与资产管理公司的协同路径 - 评级公司可为资产管理公司提供全流程风险管理支持,形成"资本+技术"双轮驱动模式 [11] - 通过宏观研究研判,帮助资产管理公司识别交易机会,推动企业重组中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 [12] - 合作建立新型智库功能,增强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在经济风险研判和国际规则博弈中的话语权 [13] 行业发展趋势 - 不良资产外延正从银行不良贷款向债券市场扩展,评级公司的债券研究能力将成为重要支撑 [11] -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将强化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在生产要素解放中的社会功能 [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