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长期保险产品
icon
搜索文档
起底金融黑灰产新套路:虚假退保、助贷广告渗透社交平台
第一财经· 2025-09-24 21:35
文章核心观点 - 互联网社交平台正成为金融黑灰产(如“代理退保”和“助贷”中介)渗透的新渠道,其通过伪装成“经验分享”笔记的形式诱导消费者,严重扰乱金融秩序 [3][4] - 尽管监管机构已多次发出警示并采取打击行动,但黑灰产通过技术手段规避平台审核,问题仍未彻底遏制 [3][13] - 平台面临金融广告治理的挑战,需在用户教育与内容透明度上加大投入,而根本原因在于正规体系未能充分满足相关需求 [13][15] “经验分享”里的隐秘生意 - 在生活分享平台搜索“保险退保”、“征信不好贷款”等关键词,可发现大量以“过来人”口吻撰写的笔记,通过引发共鸣和焦虑情绪,暗示通过私信或微信获取“解决方案” [4] - 笔记评论区常见“求联系方式”等互动,使内容看似“避坑指南”,实则为退保代理、助贷中介的高效获客渠道 [4] - 操作模式具有明显话术特征:先渲染自身遭遇,再提供所谓出路;用户被引导至站后面临高额服务费或被推介至非持牌金融机构 [5] 代理退保与助贷广告的操作模式 - 代理退保需求源自保险销售争议,如部分中长期保险产品收益不及宣传、代理人存在误导投保现象 [5] - 生活分享平台的主要用户群体(年轻中产及新兴家庭)与“初次购险”人群高度重合,代理机构利用此点进行精准获客 [5] - 有消费者通过代理退保成功退回本金,但支付了近1万元手续费 [5] - 助贷广告以“经验帖”形式出现,提供贷款“操作指南”,真实业务在评论区或私信展开,常导致高额中介费、隐性利率甚至导流至非法现金贷 [5] - 平台上“停息挂账、负债协商”类帖子通常由律师事务所发布,宣称免费,后通过私信引导用户添加微信“安排法务助理对接” [6] - 另一种方式是以逾期借款人名义发帖求助,评论区展示“成功延期还款”的短信截图,最终引导私信联系,误导用户产生债务可免、征信可消除的错误认知 [6] 具体案例与服务费 - 记者联系的一位自称“资深律师”的顾问承诺可帮助逾期借贷人延期两年还款并停止催收,服务费按本金的5%收取(例如5万元本金对应2500元费用) [12] - 多家投诉平台有用户反馈“交钱后无人办理”,签约数月仍未解决逾期问题,催收电话持续不断 [12] 平台金融广告治理挑战 - 平台已设立金融内容治理团队,利用人工审核与算法识别对违规内容进行集中打击,但黑灰产规避技术不断升级 [13] - 部分笔记表面符合规范,真实交易信息隐藏在评论区、私信或二维码图片中,审核难度大 [13] - 金融内容是平台探索的商业化方向之一,持牌机构陆续入驻,但黑灰产与正规广告“并行”使平台面临形象与合规双重风险 [13] - 金融广告治理已成为互联网平台共同面对的挑战,金融监管部门多次约谈互联网公司,要求加强主体资质审核、内容管理与风险提示 [13] 监管打击力度与行业建议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与公安部联合发布典型案例,重点通报两起“代理退保”敲诈勒索案,主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和十年,并处罚金十万元和六万元 [16] - 监管部门明确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违规开展保险退保业务推介、咨询、代办等活动 [16] - 业内认为平台下一步或需加大用户教育与内容透明度投入,如设立明显金融内容标识、提高官方科普内容比重、与持牌机构合作开展投资者教育 [14] - 根本原因在于只要代理退保、助贷咨询等需求在正规体系中未充分满足,黑灰产就会不断寻找新渗透路径,平台治理关键在于将风险控制在监管与社会可接受范围内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