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退保

搜索文档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2025年金融教育宣传周|风险提示:警惕陷阱,不法“代理退保”有风险
齐鲁晚报· 2025-09-12 10:06
风险提示: 1、谨慎理性办理退保。消费者应对"代理退保"提高警惕,尤其要慎重对待所谓"退旧投新"、"高收 益"产品等宣传,防止上当受骗。了解所购保险产品的保险责任、除外责任和退保损失等重要信息,根 据自身风险保障需求,谨慎理性衡量是否有必要办理退保。 2、注意保护个人信息。妥善保管好个人银行卡、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如遇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利用投诉和退保实施诈骗以及有人进行威胁、恐吓等,应第一 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 客户L先生2017年投保了一份终身寿险,近日,L先生在社交平台上刷到"专业保险维权"的广告,对方 承诺可"全额退保"。L先生因近期面临资金周转问题,这则广告的出现,让L先生动了心思。L先生在其 诱导下,提供了保单、身份证等个人信息,对方通过寄送信函等方式进行投诉。 平安人寿泰安中心支公司接到投诉后,第一时间电话联系客户,邀约客户面见沟通,但客户以"没时 间,让公司直接处理"直接拒绝沟通。随后,工作人员电话联系保单代理人,代理人已离职多年,在调 查过程中否认销售误导,且称L先生是同村的邻居,近期因经营不善资金困难,曾提及代理退保。工作 人员了解情况后,让代理人邀 ...
“代理退保”需谨慎 退保“三问”你了解吗
金融时报· 2025-08-20 10:14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以"代理退保"或在事故出现后"代办理赔"为名,诱导保险投保人委托 其办理申请退保、代理理赔等业务,从中截取保险投保人的资金,谋取不当得利。 据了解,当前"代理退保"手段可谓"精心设计""花样频出"。比如,"代理退保"机构通常精准瞄准老年群 体,利用其对保险条款、现金价值计算规则不熟悉的弱点,夸大退保损失,以"高额退费"为噱头制造虚 假承诺,诱使老人上当。再者,逐步降低心理防线,通过降低手续费比例、多人分工配合等手段,获取 信任。 "消费者要谨慎做出退保决定,特别是老年人。"中国人寿寿险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方面,非专业人 士的建议不能盲从,亲戚等非保险人士的主观判断未必符合个人风险需求,盲从可能错失关键保障。另 一方面,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赚眼球,刻意炒作"保险是骗局""可以全额退保"等虚假信息,用片面案 例否定所有保险价值。这些内容往往断章取义,根本不考虑不同人群的实际风险需求,盲目相信只会坑 了自己。 上述负责人提醒,消费者应警惕陌生渠道信息,切勿轻信短视频平台、社交软件中"全额退保""高额退 费"等广告,此类信息往往存在欺诈风险。若对保单有疑问,务必通过保险公司官方客服、营 ...
平安人寿山东分公司提醒:警惕“代理退保”陷阱,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齐鲁晚报· 2025-08-15 11:23
非法代理退保风险分析 - 非法代理退保机构通过收取高额服务费(如2000元)和诱导签署委托协议实施欺诈 [1] - 消费者面临资金损失风险 包括被截留退保资金或被诱导购买非法理财产品 [2] - 退保导致保障缺失 消费者需自行承担潜在经济损失 [3] -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 身份证和银行卡等敏感信息可能被非法利用 [4] 保险公司应对措施 - 开通7×24小时维权专线4001666333 提供直通人工客服无需转接 [5] - 建立线上维权平台 包括官方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及平安金管家APP实现投诉进度实时跟踪 [6] - 设立线下服务网点提供面对面咨询 [7] - 通过联合子公司举办消保嘉年华等活动 采用AI机器人和趣味游戏形式普及防骗知识 [8] - 配合监管部门打击非法代理机构 移交线索并曝光案例 [9] 消费者防护指南 - 犹豫期内退保全额返还保费 犹豫期后退还现金价值需谨慎决策 [10] - 经济压力下可通过保险公司协商变更缴费方式或保单条款 [11] - 优先选择官方渠道(如95511客服热线)解决保险服务异议 [12] - 拒绝向非正规机构提供身份证 银行卡及保单等敏感信息 [13][14] - 发现信息泄露或诈骗时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联系保险公司冻结操作 [14]
“代理退保”需谨慎 退保“三问”你了解吗
金融时报· 2025-08-13 11:03
近几年,"代理退保""代理维权"等不法乱象层出不穷,甚至有些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和完整 的非法利益链,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和金融市场的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那么,如何确定自己是否适合"退保"呢? 记者了解到,上述案件中,老人正是通过视频号接触到一个"律所",对方以退还90%保费为诱饵, 将手续费从最初的20%降至10%吸引其上当。在三名不同"工作人员"轮番诱导下,老人先后三次转账共 计4000元服务费,甚至超过保单正常退保损失。 保险专业人士对记者表示,一个简单的方法是,可以在退保前"三问"自己,是否清楚保单具体保障 内容如重疾种类、保额等?退保后的保障缺口能否用其他方式弥补?若未来患病,能否承担全部治疗费 用?若上述三个问题都已解决,那消费者进行退保便是理性的。(本版制图 张乐) 据了解,当前"代理退保"手段可谓"精心设计""花样频出"。比如,"代理退保"机构通常精准瞄准老 年群体,利用其对保险条款、现金价值计算规则不熟悉的弱点,夸大退保损失,以"高额退费"为噱头制 造虚假承诺,诱使老人上当。再者,逐步降低心理防线,通过降低手续费比例、多人分工配合等手段, 获取信任。 责任编辑:杨喜亭 近年来,部分不法分子 ...
“代理退保”陷阱多 消费者需擦亮双眼防损失
金融时报· 2025-08-08 15:25
行业风险与挑战 - 不法分子通过伪造证据和恶意投诉等手段实施敲诈勒索 严重危害金融秩序并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1] - 代理退保黑灰产利用消费者对保险条款不熟悉或退保流程认知盲区 以高额退保为噱头诱导投保人委托代理退保 [1][2] - 不法机构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或其他非法金融活动 消费者可能面临难以挽回的损失 [3] 案件特征与手法 - 林某通过杜撰虚增保险公司违规行为 向金融监管局进行恶意投诉并以撤销投诉为筹码勒索协解金 [1] - 代理退保机构要求消费者交纳手续费(如1000元)并按提供的话术投诉保险公司 声称销售过程存在误导行为 [2] - 林某在2022年1月至2024年7月期间造成保险公司损失3.8万余元 从中获利1.1万余元 [1] 行业影响与损失 - 投机者使保险公司遭受巨大经济损失 对保险行业整体交易秩序造成不小冲击 [3] - 保险公司因担心投诉对公司信誉和业务造成严重影响 被迫同意支付超出正常现金价值的协解金 [1] - 消费者支付手续费给代理机构(如1000元)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司法与监管响应 - 法院判处敲诈勒索罪被告人林某有期徒刑一年五个月并处罚金两万元 [2] - 金融监管部门多次提醒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 建议通过正规渠道依法维权 [4] - 法院建议金融机构建立恶意投诉甄别机制 完善投诉处理流程标准化建设 [4] 消费者案例警示 - 王先生案例显示正常退保金加上过往收益已超过所交保费 消费者实际未遭受经济损失反而盈利 [3] - 消费者按机构话术投诉后 代理机构以已签订协议为由拒绝退还手续费 [3] - 代理退保机构经常利用非法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