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临期食品盲盒
icon
搜索文档
盲盒不能成食品安全盲点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5
行业趋势 - 临期食品盲盒成为年轻消费者新宠,商家借此减少库存浪费并完成品牌营销 [1] - 临期食品盲盒兼具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绿色消费和减少浪费 [1] - 消费者愿意为"减少浪费、合理利用"买单,反映消费观念变化 [1] 消费者行为 - 临期盲盒吸引力在于"未知"与"划算"的双重因素,低价加随机组合易让消费者"上头" [1] - 消费者通过盲盒以更低成本获得消费满足 [1] 行业挑战 - 食品特殊性要求坚守安全底线,任何疏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1] - 部分商家以"盲盒"之名规避标识义务,导致包装信息缺失或过期食品混入 [1] 行业规范 - 商家需强化采购、运输和保鲜管理,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 商家应建立销售数据追踪和回溯机制,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 - 监管部门需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检查频次和专项执法行动 [2] 行业发展 -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可推动新业态从"流量产品"向"责任产品"转变 [2] - 临期盲盒有望成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益实践 [2]
临期食品盲盒双赢背后藏隐忧
北京青年报· 2025-06-26 09:01
行业趋势 - 临期食品盲盒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新消费方式,社交平台相关笔记点赞量过万次,探店博主拆盒视频播放量超百万次 [1] - 餐饮行业越来越多商家试水剩菜盲盒模式,通过打包出售当日未售罄食品降低库存压力并提升品牌形象 [1] - 该模式契合年轻群体追求绿色生活方式的消费趋势,为餐饮行业探索市场创新提供新思路 [2] 商业模式价值 - 临期食品盲盒为商家提供处理库存的新渠道,有效缓解库存压力并避免因过期销毁造成的经济损失 [1] - 消费者以更低价格获得"开盲盒"体验,同时享受实惠,形成商家与消费者的双赢局面 [1] - 通过价格杠杆调节供需关系,将可能被浪费的食品转化为可消费资源,传播环保节约理念 [2] 运营风险与挑战 - 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包括保质期信息披露不充分、包装缺乏生产日期与保质期标注等问题 [2] - 高温潮湿环境下需冷藏食品易在运输或存放过程中变质,尤其对保存条件认知不足的年轻群体构成风险 [2] - 部分商家利用监管空白将过期食品纳入盲盒,形成"白天正常销售、晚上盲盒清仓"的灰色操作链 [2] 监管与标准化需求 - 现行法规难以覆盖盲盒的动态组合和线上预售特性,传统监管手段存在局限性 [2] - 需建立临期食品分级制度,按剩余保质期制定差异化定价规则并强制标注关键信息 [3] - 流通环节应借鉴生鲜电商冷链标准,对易腐食品实行全程温控管理 [3] - 销售端需完善订单履约机制,设置合理取消时限以避免二次浪费或过期食品再上架 [3] 可持续发展路径 - 商家需平衡短期利益与品控标准,平台需杜绝纵容违规操作以维持市场健康发展 [3] - 监管部门需针对新模式调整执法尺度,将食品安全置于首位以确保各环节合规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