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观念转变

搜索文档
“缺钱时代”来了!社会正在悄悄出现这5大变化,你中招了吗?
搜狐财经· 2025-07-15 13:25
消费趋势变化 - 香烟市场高端品牌销量下滑 红双喜等平价品牌成为销量主力 反映消费心态从"讲排面"转向"讲划算"[1][4] - 线下商场客流锐减 线上平台因价格优势和补贴政策成为消费首选 连修车理发等传统线下服务也转向线上[4] - 菜市场消费转向低价基础菜品 有机菜和精品水果需求下降 大白菜土豆等廉价蔬菜成为抢购对象[6] 耐用消费品市场 - 大件耐用品更换周期显著延长 消费者倾向延长使用年限直至产品报废 数据显示保修期过期后仍继续使用现象普遍[6] - 二手交易市场快速扩张 品类从传统二手家具扩展到奢侈品电子设备等 闲鱼转转等平台交易规模接近主流电商[9] 消费行为转变 - 消费决策标准从"外观导向"变为"价值导向" "值不值"取代"好不好看"成为核心购买考量因素[6][9] - 城市居民兴起自给自足风潮 阳台种植等行为从个别现象发展为普遍生活方式[6] 宏观经济背景 - 全国M2货币供应量达304.8万亿 但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和消费能力未同步增长[1]
盲盒不能成食品安全盲点
经济日报· 2025-07-08 06:15
行业趋势 - 临期食品盲盒成为年轻消费者新宠,商家借此减少库存浪费并完成品牌营销 [1] - 临期食品盲盒兼具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绿色消费和减少浪费 [1] - 消费者愿意为"减少浪费、合理利用"买单,反映消费观念变化 [1] 消费者行为 - 临期盲盒吸引力在于"未知"与"划算"的双重因素,低价加随机组合易让消费者"上头" [1] - 消费者通过盲盒以更低成本获得消费满足 [1] 行业挑战 - 食品特殊性要求坚守安全底线,任何疏忽可能引发严重后果 [1] - 部分商家以"盲盒"之名规避标识义务,导致包装信息缺失或过期食品混入 [1] 行业规范 - 商家需强化采购、运输和保鲜管理,清晰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 [2] - 商家应建立销售数据追踪和回溯机制,承担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2] - 监管部门需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检查频次和专项执法行动 [2] 行业发展 -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可推动新业态从"流量产品"向"责任产品"转变 [2] - 临期盲盒有望成为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有益实践 [2]
福州商场一楼“大换血” “四大金刚”挤走“老住户”
搜狐财经· 2025-06-27 23:12
商场一楼业态变迁 - 福州商场一楼传统化妆品、香水、金铺被新能源汽车、潮玩、户外运动、新式茶饮"四大金刚"取代,反映消费风向转变 [1] - 新能源汽车展厅成为商场一楼主力业态,问界、比亚迪、小米、蔚来等新势力品牌与传统车企奔驰共同占据黄金铺位 [4] - 潮玩品牌如泡泡玛特、"模玩熊"等二次元主题店铺密集入驻苏宁广场、宝龙广场等商圈,形成主题街区吸引年轻客群 [7][8][9] - 新式茶饮品牌霸王茶姬、喜茶、奈雪等从地下一层转移至一楼黄金位置,霸王茶姬30%门店位于购物中心且80%为一楼铺位 [11][12] - 运动品牌FILA、Lululemon、始祖鸟等加速布局一楼核心位置,Lululemon中国83%门店位于商场一楼 [14][15] 新能源汽车展厅崛起 - 新能源车企采用商场展厅模式效果显著,消费者从随机观看到试驾购买的转化率高,销售顾问称"买车比买衣服简单" [4] - 商场接受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主因高租金收益,尽管其销售额不计入商场营业额且可能影响调性 [5] 潮玩行业扩张策略 - 泡泡玛特选址严格锁定核心城市核心地段,东百中心门店客流量与停留时长超过美妆柜台 [8][9] - 福州商圈涌现二次元主题专区如"次元世界""二次元欢乐场",通过IP打卡区、动漫周边聚集目标客群 [9] 新式茶饮品牌营销 - 茶饮品牌利用一楼位置强化品牌形象,霸王茶姬称一楼铺位能提升产品特色展示与知名度 [12] - 商场一楼成为茶饮品牌营销活动核心舞台,频繁开展促销、快闪及联名活动增加曝光 [12] 运动品牌市场定位 - 小众运动品牌如Salomon、HOKA通过社交媒体精准营销获"新中产三宝"称号,与商场一楼高端定位契合 [15] - 轻户外品牌爱棵米及潮流品牌F426等凭借个性化设计吸引年轻消费者,推动运动品类在商场占比提升 [15] 消费趋势转变 - 商场一楼业态变化反映年轻人消费从"买贵的"转向"买对的",中产家庭偏好从"炫耀消费"转为"精致实用" [16] - 社会消费整体呈现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消费转型的特征,催生潮玩、户外等体验型业态增长 [16]
存款超过这个数,证明你已经超越98%的人,赶快偷着乐吧!
搜狐财经· 2025-06-23 14:04
中国居民存款现状 - 1-7月新增存款达11.09万亿元,人均存款9.42万元,三口之家平均存款28.26万元 [1] 贫富差距与存款分布 - 60%居民存款低于平均水平,2%人口拥有80%存款,98%人口仅占20%存款 [3] - 存款超30万元家庭占比19.3%(约9553万户),超50万元家庭不足2% [3] 投资渠道多元化影响 - 股民数量2.2亿,基民6亿,银行理财投资者超1亿,资金分流导致银行存款数据不完全反映财富 [4] 年轻一代消费与负债 - 90后(约1.75亿人)近90%负债,人均负债12.7万元,消费主义倾向压缩存款空间 [6] 房贷压力对存款的制约 - 房贷总规模39万亿元,房奴超2亿,可支配收入被挤压,多数家庭存款低于10万元 [6]
6·18的“七年之痒”:从狂欢到集体麻木了?
搜狐财经· 2025-06-17 19:50
6·18购物节演变与现状 - 6·18从京东店庆日发展为电商行业最重要的年中促销盛事,但近年显现疲态[2] - 2024年全网销售额7428亿元,同比下滑7%,为2018年以来首次负增长[3] - 电商平台集体沉默不再公布GMV数据,转向强调用户参与度等模糊指标[3] 消费者行为变化 - 消费者从晒单分享转向社交媒体平静,购物车清空速度放缓[4] - 消费维权舆情从"促销需做数学题"转向"以次充好""退换货难"等新痛点[4] - 70%用户仅使用单一平台比价,较去年上升5个百分点[10] 行业营销策略问题 - 京东2024年5月广告投放费用达去年同期3倍,但老用户激活效果下滑[7] - 平台促销周期过度延长至40天以上,稀释购物节稀缺性[4] - 淘宝取消"满减"推"官方立减",京东整合国家补贴,抖音投入亿级现金补贴[8] 价格与信任危机 - 虚假折扣问题突出,存在"先涨后降、虚标原价"等套路[7] - 飞天茅台价格下探至2200元,茅台1935跌破800元,冲击线下价格体系[11] - AI换脸/换声技术被用于仿冒名人直播带货,加剧信任危机[10] 消费观念转变 - 消费从"想要"转向"需要",性价比成为核心决策准则[11] - 二手市场兴起冲击新品销售,Z世代用户占比提升但忠诚度低[12] - 朋友圈分享内容从购物晒单转向旅行、健身等生活方式[12]
宴席市场,“喝不动”白酒了?
虎嗅· 2025-06-01 15:17
婚宴市场白酒销量疲软 - 今年以来婚宴市场白酒销量疲软 "退酒率"越来越高 甚至出现"订酒即退"现象 [1] - 婚宴长期占据宴席用酒50%左右份额 今年用酒需求下滑15%~20% [2] - 婚宴市场低迷预示着白酒将在未来宴席市场中承受更大压力 [3] 婚育数据持续下滑 - 2024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 同比减少15.9万对 离婚登记增加5.7万对 [4] - 结婚人数从2013年1346.9万对峰值持续下滑 2024年预计跌破600万对 [5][6] - 新生儿数量从2016年1785万峰值持续下滑 2024年未突破千万 [7][8][9] - 婚育双降导致宴席消费场景持续萎缩 正面因素难以对冲场景消失影响 [10][11] 退酒率高企的四重原因 - 汽车保有量攀升导致目标消费人群不敢喝酒 [15] - 生活节奏加快使饮酒和醒酒显得"费时" [16] - 健康理念下新一代消费人群反感劝酒 [17] - 奶茶果汁等替代品冲击降低白酒开瓶率 [18] 消费决策权转变 - 年轻人主导的"小而美"婚礼趋势明显 婚宴规模10桌以内占比超50% [20] - 68%年轻人接受不办婚礼/酒席 动摇白酒"面子消费"根基 [21] - 酒企被迫降低宴席政策门槛至"两桌"甚至"一桌" [23] - 宴席轻量化导致白酒代际消费教育出现真空地带 [23][24] 行业未来挑战 - 白酒或如烟草行业般在监管与健康争议中走向价值重构 [25] - 行业需重视趋势变化并做出新决策 [26]
白牌崛起,原因几何?【和君新消费】
搜狐财经· 2025-05-15 00:33
天猫双11销售表现 - 比比赞位列2023年天猫双11休闲零食店铺销售榜第四及食品店铺人气榜第三,作为2019年成立的新兴品牌表现突出[1] - 竞争榜单中包含三只松鼠、良品铺子、好利来、麦当劳、瑞幸等成熟品牌[1] 白牌定义与特征 - 白牌指产业链上游生产商或下游渠道商直接经营的品牌,不依赖品牌溢价,以薄利多销为核心逻辑[4] - 核心特征包括:1) 低价策略(下沉市场存活关键要素)[5] 2) 品牌力弱(弱化品牌认知,强调性价比)[6] 3) 标品化程度高(简化附加功能降低成本)[7] 白牌市场渗透 - 线下折扣店/量贩零食店中白牌商品占比达80%销售收入,贡献30%毛利[3] - 量贩零食龙头零食很忙与赵一鸣三线以下城市门店占比分别为76%和86%[8] - 1688平台2023年买家会员达2亿,一二线城市20-35岁用户增长50%[10] 白牌产业链驱动者 - 生产商转型:代工厂因利润微薄(结算周期压力、代工模式竞争加剧)转向自有品牌,利用成本效率优势提供大牌平替[13] - 渠道商偏好:经销商因品牌商品利润下滑转向白牌,获得更高主动权与利润空间[14][15] 白牌崛起动因 - 平台赋能:淘宝推出"淘宝星产地"、1688严选覆盖1万家厂货旗舰店、拼多多"百产计划"降低信任获取成本[16] - 消费观念转变:疫情后"该省省该花花"趋势明显,2024年春节旅游人次同比增34.3%,同时大牌平替需求激增(小红书"山姆平替"讨论火热)[18][19] 行业影响与挑战 - 白牌成为拼多多等平台收入增量主要来源,头部白牌贡献核心利润(品牌商品补贴亏损,尾部白牌盈亏平衡)[17] - 长期挑战:需解决流量依赖问题,提升复购率以实现从流量追随者到行业引领者的转型[21]
央妈排查结果:一次性能拿出30万的家庭到底有多少?结论令人咋舌
搜狐财经· 2025-04-28 01:00
家庭财富状况调查报告核心观点 - 全国约30%的家庭能够一次性拿出30万现金,比例远超预期 [2] - 30万现金的来源可能包括存款、贷款或可快速变现的资产(如房产、股票等) [1] - 经济分化和资产多元化是导致家庭财富差异显著的主要原因 [4][7] 经济分化现象 - 中国经济呈现明显分化:部分家庭财富快速增长,另一部分因收入停滞或债务问题积累缓慢 [4] - 发达城市房价上涨推动家庭财富积累,欠发达地区因就业和薪资问题面临财富积累困难 [4] 资产多元化趋势 - 房产仍是家庭财富主要来源,尤其大城市房价上涨带来可观财富增值 [7] - 金融资产(股票、基金、理财)流动性增强,帮助家庭快速筹集资金 [7] 消费观念转变 - 年轻群体更注重生活质量,减少单纯储蓄,转向借贷或分期消费 [8] - 短期债务管理能力影响家庭财富稳定性,长期可持续性存疑 [8] 财富积累与社会问题 - 高收入家庭通过稳定职业和教育背景加速财富积累,加剧阶层固化 [8] - 普通家庭面临收入低、支出高、储蓄少的困境,30万仍是较高门槛 [8] 财富积累建议 - 提升收入(职业发展或副业)是加速财富积累的直接途径 [9] - 多元化资产配置(股票、基金、债券)可降低单一领域风险 [9] - 理性消费控制非必要支出,逐步积累财富 [9]
一些商场已经想清退星巴克了
投资界· 2024-12-28 15:29
消费趋势变化 - 商业地产行业面临客流下降和空铺率上升的双重压力,传统商场经营逻辑正在转变,更细分、下沉、体验性业态丰富的商场更受欢迎 [6][8] - 招商难度显著增加,出租率从95%以上降至80%以下,品牌选择空间扩大导致决策周期延长 [10] - 空铺率高企的原因包括租金上涨与销售额下降的矛盾(部分主力店销售额同比下降25%但租金上涨20%以上),以及商家资金链断裂 [11] 商场经营策略调整 - 商场面临填铺与定位的两难选择:低质量填铺可能损害长期招商能力,坚持定位又面临收入压力 [12] - 星巴克等传统强势品牌谈判地位下降,从必须满足保底开业率等条件转变为接受更灵活条款 [17] - 餐饮业态占比持续上升,通过场景化改造(如北外滩来福士的提篮桥主题街区)解决非就餐时段客流问题 [21] 新兴业态崛起 - 体验性业态占比从15%提升,包括抓娃娃机、彩票摊位、儿童烘焙等非实物交易形式 [22][23] - 甜品和杂货品类因全年龄覆盖、低客单价(如瑞幸9.9元咖啡)、高复购率成为招商重点 [24][25] - 二次元/谷子店通过提供情绪价值成为部分老商场转型方向,但需注意区域客群密度限制 [26][27] 商场定位与转型 - 传统业态黄金比例被打破,中国商业地产已形成本土化发展路径 [31] - 定位需通过城市能级、容积率、周边消费力等多维度对比确定,差异化成为关键 [32][33] - 下沉市场(三四线城市)和非标商业体(如TX淮海打破业态分区)成为新机会点 [34][35][36] 未来发展方向 - 商场功能从纯购物场所向24小时生活空间转变,时间边界(如延长营业时间)和空间边界(公园式购物中心)逐渐模糊 [37][38] - 儿童消费成为重要客流引擎,通过带动家庭消费维持商场运营 [29] - 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咖啡从30元降至9.9元)和实际体验,品牌溢价能力减弱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