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机器人'5号'(The Five

搜索文档
当养老机器人来敲门
新华社· 2025-07-07 11:11
智能养老机器人行业发展现状 - 养老机器人已在全国多地养老院、社区和医疗机构投入使用,涵盖护理、喂食、洗浴、康复、陪伴等多种功能 [3] - 2023年市场规模达250亿元,预计2030年将实现普遍落地,健康监测类产品渗透率最高达10%,康复训练、护理、情感陪护类渗透率约5% [15] - 按2.6亿老年人口计算,健康检测设备、康复训练类、护理类、情感陪护类机器人市场空间分别达260亿、6500亿、6500亿、1300亿 [15] 政策支持与技术发展 - "十四五"规划明确支持智慧养老,2024年工信部发布《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及服务推广目录》包含80个AI养老产品 [6] - 国家医保局为脑机接口技术单独立项,该技术可帮助失能老年人恢复运动能力 [7] - 行业依托人工智能、多模态AI、具身智能、脑机接口等技术实现自主学习与决策,解决养老痛点 [8] 主要产品类型与厂商布局 - 产品分为生活辅助类(搬运、喂食机器人)、健康监测类(体征检测设备)、情感陪护类(AI陪伴机器人)、康复训练类(外骨骼机器人) [9] - 优必选构建"社区筛查-认知评估-康复训练"服务体系,腾讯研发人居环境机器人"小五"具备协助挪移、防跌倒等功能 [9][15] - 进口高端康复机器人价格达50-100万元,国产基础功能产品价格在1-5万元区间 [17] 行业发展瓶颈 - 高质量养老数据稀缺,非结构化场景中机器人的感知与执行能力较弱 [16] - 生产成本高导致终端售价昂贵,零部件采购成本占比较大,尚未形成规模效应 [17][18] - 老年人对新技术接受度低,部分产品存在界面复杂、响应延迟等适老化设计缺陷 [18] 未来趋势展望 - 行业将迎来技术融合与场景落地爆发期,产品向多模态交互、具身智能方向升级 [19] - 形成机器人、专业护工和家属协作的三角照护模式,明确"辅助不替代"原则 [20] - 机器人需提升灵巧操控能力,未来可能进入"大哥大"式发展阶段后逐步普及 [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