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形机器人“天工”
icon
搜索文档
北京最新部署!超级赛道,密集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8-10 15:07
多地政策布局具身智能 -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十条专项支持政策[1] - 上海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1][5] - 深圳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1][7] 北京亦庄具身智能发展 - 2023年上半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0.7%[2] - 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2] - 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支持数据采集与交易,最高3000万元支持开发者社区[3] - 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九大标杆场景资源[3] - 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模式[4] 上海具身智能产业规划 - 目标到2027年实现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4个以上高质量孵化器[5] - 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最高5000万元支持[5] - 每年最高500万元语料券支持企业购买语料服务[5] - 建设算力、实训场等五大公共平台,最高2000万元支持[5] - 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等领域应用示范,最高1000万元支持[6] 深圳具身智能行动计划 - 目标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7] - 重点突破AI芯片、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研发支持多模态大模型推理加速的机器人AI芯片[7] - 建设具身智能技术试验场和创新中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8] 行业前景与趋势 - 2025年或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元年,推动AI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9] - 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布局,制造能力具备全球比较优势[9] - 工业物流、ToB机构养老、特种环境等场景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