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搜索文档
2025WRC国家队大盘点-各地机器人创新中心表现
机器人大讲堂· 2025-08-12 19:41
中国机器人产业新格局 核心观点 - 中国机器人产业呈现"三极鼎立、多元共生"格局,北京、上海、浙江为核心引擎,四川、湖北等新势力加速崛起 [4][23] - 技术发展重点从单体性能转向商业闭环能力,强调平台化、数据生态与工业落地深度结合 [24] 区域创新力量 北京 - 定位国家战略"平台旗手",主攻具身智能创新策源地,核心展品包括通用机器人平台"天工"和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 [4] - 技术突破方向为全身协同控制与自我学习,计划在高压作业、养老陪护领域建立示范实验室 [4] 上海 - 聚焦算法与数据生态建设,推出轻量化开源机器人"青龙 Lite",日采数据3万条,目标年积累1亿条训练数据 [6] - 依托张江异构训练场和开源社区,采用"上海设计+浙江制造"模式推动技术国际化 [6] 浙江 - 深耕工业场景落地,技术架构为"感知决策大脑+精准运控小脑"双脑协同 [8] - 三大实证场景: - 服装产线自动化(操作偏差±2mm) [10] - 实验室移液(误差<1mm,12小时完成新场景部署) [13] - 零售具身智能(集成NLP模块实现自然交互) [15] 新势力 - 四川:突破AI神经网络电子皮肤技术(0.005N微力感知、10万感应单元/cm²) [18] - 湖北:建成全国最大场景基地(7000㎡涵盖23场景),整合19家本地企业展示集群生态 [21] 技术商业化路径 - 北京通过国家级开源联盟定义产业高度 [4] - 上海以异构数据场推动算法迭代 [6] - 浙江依托制造业基础实现"量产驱动全链整合" [17]
北京最新部署!超级赛道,密集利好!
证券时报· 2025-08-10 15:07
多地政策布局具身智能 - 北京亦庄发布具身智能社会实验计划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关于推动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十条专项支持政策[1] - 上海发布《上海市具身智能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目标到2027年核心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1][5] - 深圳印发《深圳市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目标关联产业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1][7] 北京亦庄具身智能发展 - 2023年上半年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产业产值389.4亿元,同比增长10.7%[2] - 支持关键技术攻关,最高给予500万元资金支持[2] - 每年发放1亿元"数据券"支持数据采集与交易,最高3000万元支持开发者社区[3] - 发布万台机器人创新应用计划,开放九大标杆场景资源[3] - 支持供应链平台建设,探索"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柔性模式[4] 上海具身智能产业规划 - 目标到2027年实现核心算法与技术突破不少于20项,建设4个以上高质量孵化器[5] - 重点支持感知决策、运动控制等关键技术攻关,最高5000万元支持[5] - 每年最高500万元语料券支持企业购买语料服务[5] - 建设算力、实训场等五大公共平台,最高2000万元支持[5] - 聚焦物流装配、工业制造等领域应用示范,最高1000万元支持[6] 深圳具身智能行动计划 - 目标到2027年新增培育估值过百亿企业10家以上,营收超十亿企业20家以上[7] - 重点突破AI芯片、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研发支持多模态大模型推理加速的机器人AI芯片[7] - 建设具身智能技术试验场和创新中心,支持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8] 行业前景与趋势 - 2025年或成为具身智能机器人量产元年,推动AI与机器人产业深度融合[9] - 中国企业在产业链各环节均有布局,制造能力具备全球比较优势[9] - 工业物流、ToB机构养老、特种环境等场景有望率先实现商业化落地[10]
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增加值创历史新高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5 08:50
工业和信息软件业经济表现 - 北京上半年工业和信息软件业合计实现增加值突破9000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6.2%,创历史新高,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6% [1] - 规上工业实现产值1.35万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7%,连续16个月高于全国工业平均增长水平 [1] - 1-5月信息软件业实现营收接近1.4万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总额增长28.8%,规模、增速均居全市各行业首位 [1] 重点领域投资与发展 - 上半年工业重点产业完成投资463.3亿元,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6.5% [1] - 信息软件业完成投资超千亿元,同比增长1.6倍 [1] - 京津冀汽车生态港顺义园等重大项目如期开工,集成电路等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1] - 工业、信息软件业两个行业合计固定资产投资对全市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100% [1] 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创新 - 在氢能通用航空、固态电池等前沿领域新建一批创新中心和中试平台 [2] - 全国首个通用具身智能平台"慧思开物"、基于自主指令集的高性能处理器芯片等新技术新产品相继发布 [2] - 成功创建海淀、昌平2个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天工"机器人、小顽童N2机器人斩获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冠亚军 [2] 产业转型与高端化发展 - 集成电路重点项目稳步推进,4款车规级芯片批量应用 [2] - 小米YU7、理想MEGA改款、享界S9增程版等多款新能源车型发布 [2] - 汽车制造业、电子信息业增加值上半年分别增长16.7%和24.6% [2] - 上半年全市生产整车71.3万辆,同比增长24.8%,其中新能源汽车26.2万辆,同比增长1.5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