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级固态硬盘(SSD)
搜索文档
利空突袭!刚刚,全线暴跌!超级巨头,爆雷!
券商中国· 2025-11-14 17:48
文章核心观点 - 日本存储巨头铠侠公司业绩爆雷引发全球存储板块全线暴跌,市场对AI驱动的存储市场繁荣及潜在“AI泡沫”产生担忧 [1] - 尽管短期利润受挫,行业龙头普遍采取减产和计划提价策略,分析师对NAND闪存价格中长期上涨趋势及AI驱动的结构性需求持乐观态度 [8][9] 铠侠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二财季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超过60%,仅为407亿日元,远低于分析师预期的474亿日元 [4] - 第二财季营收同比下降7%至4483亿日元,但环比增长30.8% [4] - Non-GAAP营业利润为872亿日元,营业利润率19.4%,较上一季度的13.2%提升明显 [4] - 公司预计第三财季营收将创历史新高,达5000亿至5500亿日元,但Non-GAAP营业利润指引为1000亿至1400亿日元,低于市场预期 [4] 业绩不佳原因分析 - 业绩爆雷主要因季节性智能手机需求导致低利润率的智能设备产品占比高达35%,而高毛利的AI数据中心产品占比较低 [5] - 与苹果签订的固定价格协议使其无法从现货市场价格上涨中获利 [6] - 云服务商客户要求将采购从成品SSD转向闪存芯片,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 [6] 全球市场连锁反应 - 日本市场:铠侠公司股价单日暴跌超23%,但年内累计涨幅仍超511% [2][4] - 韩国市场:SK海力士股价暴跌8.5%,三星电子大跌5.45% [1][8] - 美国市场:闪迪股价暴跌13.96%,希捷大跌7.31%,西部数据大跌5.39%,美光科技跌3.25% [1][7] - A股市场:佰维存储、江波龙等多只个股盘中跌幅一度达到或超过10% [1][8] 行业动态与后市展望 - 四大存储龙头(三星电子、SK海力士、铠侠公司、美光科技)下半年均削减NAND闪存供应量,并谋划推动价格上调,三星电子考虑提价20%至30% [8] - 三星电子将今年NAND晶圆产量目标下调至约472万片,较去年减少约7%;铠侠公司产量由去年的480万片调整为今年的469万片,减产策略或持续至明年 [8] - AI驱动的存储产品短缺或将至少持续到2027年,DRAM需求或在2027年后回稳,NAND Flash与高容量存储需求可能持续至2028年或更久 [9] - 渠道与整机厂商采取囤货锁价策略应对涨价预期,本轮涨价或推动旧一代内存退出,促进高性能新一代内存渗透,存储产业进入新一轮结构升级周期 [9]
日本存储巨头,业绩暴雷
36氪· 2025-11-14 15:43
公司财务表现 - 铠侠2025财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407亿日元,同比下降超过60%,低于市场预期的474亿日元 [1] - 公司当季营收为4483亿日元,同比下降7%,营业利润为859亿日元,同比下降48% [1] - 尽管季度业绩不佳,但公司年初至今股价在财报发布后仍有477%的惊人涨幅 [1] 市场连锁反应 - 铠侠业绩公布后,美国存储公司股价普遍下跌,希捷下跌7.29%,西部数据下跌5.39%,美光科技下跌3.25% [1] - 铠侠公司在日本股市遭遇抛售,股价下跌23% [1] - 业绩暴雷引发市场恐慌,投资者担忧这是否为行业面临更广泛挑战的信号 [3] 业绩暴雷原因分析 - 公司与苹果签订的固定价格协议导致其无法从现货市场价格上涨中获利,全球内存和闪存合约价涨幅达50%以上,现货价格一个月翻倍 [3] - 第二财季智能设备营收占比升至35%,环比增长99%,但该业务利润率较低,拖累公司整体盈利 [3] - 云服务商客户要求从采购企业级固态硬盘转向采购闪存芯片,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 [4] 行业前景与公司展望 - 公司强调闪存产品需求旺盛,未来将通过调整产品组合来改善盈利能力 [5] - 公司预计在平均售价上涨和AI驱动的NAND闪存强劲需求推动下,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将创历史新高,利润将强劲复苏 [5] - 美光科技将于下月公布的财报被视为判断整体存储产业需求的重要指标 [5]
日本存储巨头,业绩暴雷
财联社· 2025-11-14 13:1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5财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407亿日元,同比下降超过60%,低于市场预期的474亿日元 [2] - 同期营收同比下降7%至4483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8%至859亿日元 [3] - 财报公布后公司股价单日暴跌23% [4] - 尽管出现暴跌,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仍有477%的惊人涨幅 [5] 业绩暴雷原因分析 - 与苹果签订的固定价格协议导致无法从NAND闪存现货市场价格上涨中获利 [7] - 智能手机存储芯片业务营收占比升至35%,环比增长99%,但该业务利润率较低拖累整体盈利 [7] - 云服务商客户要求从采购企业级固态硬盘转向采购闪存芯片,影响了短期利润 [7] 行业影响与展望 - 铠侠业绩暴雷引发美国存储公司股价下跌,希捷跌7.29%,西部数据跌5.39%,美光科技跌3.25% [3] - 公司预计在平均售价上涨和AI驱动的NAND闪存强劲需求推动下,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将创历史新高,利润将强劲复苏 [9] - 美光科技下月公布的财报将成为判断整个存储产业需求的重要指标 [11]
暴跌23%,日本铠侠暴雷带崩全行业,存储热潮要凉了吗?
凤凰网· 2025-11-14 11:49
公司财报表现 - 铠侠2025财年第二季度调整后净利润为407亿日元,同比下降超过60%,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74亿日元 [2] - 公司当季营收同比下降7%至4483亿日元,营业利润同比下降48%至859亿日元 [2] - 财报公布后,铠侠股价单日暴跌23% [2] 市场连锁反应 - 财报引发美国存储公司股价下跌,希捷股价下跌7.29%,西部数据下跌5.39%,美光科技下跌3.25% [2] - 尽管近期暴跌,铠侠公司年初至今股价仍有477%的惊人涨幅 [3] - 市场担忧铠侠业绩问题是否为行业面临更广泛挑战的信号 [5] 业绩暴雷原因分析 - 业绩暴雷主因是与苹果签订的固定价格协议,导致铠侠无法从现货市场价格上涨中获利 [6] - 第二财季智能设备营收占比升至35%,环比增长99%,但该业务利润率较低,拖累整体盈利 [7] - 云服务商客户要求从采购成品SSD转向采购闪存芯片,影响了公司的短期利润 [7] 行业背景与公司展望 - AI热潮推动存储需求暴增,全球内存和闪存合约价涨幅达50%以上,现货价格一个月翻倍 [5] - 铠侠预计在平均售价上涨和AI驱动的NAND闪存强劲需求推动下,2025财年第四季度营收将创历史新高,利润将强劲复苏 [8] - 美光科技将于下月公布财报,成为判断整体存储产业需求的重要指标 [9]
存储成本暴涨数万元,AI服务器客户不怕涨价怕没货
雷峰网· 2025-11-07 14:31
存储市场近期价格动态 - 存储芯片市场出现剧烈波动,呈现“一天多价”的现象,分销商因价格波动剧烈而调整报价策略[1] - 主要厂商释放密集涨价信号:SanDisk于9月初率先将NAND Flash报价上调10%,美光暂停DDR及LPDDR系列报价并预示未来涨幅可能达30%,模组厂威刚和十铨也罕见宣布暂停报价,此为2017年以来存储模组厂首次集体“停报”[1] - 下游出现“买涨不买跌”行为,采购方除正常需求外进行战略备货,分销商暂缓出货甚至“放假等涨价”,进一步推高市场热度并形成自我强化的动态循环[2][6] AI算力扩张对存储需求的影响 - AI服务器对存储需求呈指数级增长,单台AI服务器的DRAM用量约为传统服务器的8倍,NAND用量约为3倍[4] - 生产同等容量HBM所需的晶圆消耗量是标准DRAM的三倍以上,导致相同产能下可交付的HBM芯片更少[4] - 美国数据中心建设投资自2022年来增长近400%,在建数据中心投资额超过400亿美元,AI基础设施建设推高全球存储需求[5] - 2025年全球存储市场规模预计突破2000亿美元,其中AI算力需求贡献超40%增量[7] 供应端结构性调整与产能空窗期 - 三大原厂(美光、三星、SK海力士)持续推进产线调整,缩减DDR4等传统产品产量以腾出产能应对DDR5和HBM需求,但新建和改造的HBM产线处于爬坡阶段,短期内难以形成有效供给[8][9] - 新旧代产品切换造成阶段性供给真空,使市场供需进一步失衡[10] - 涨势最猛的产品为即将退场的DDR4,例如SK海力士DDR4 64GB 3200内存条价格从9月约1500元涨至3500-3800元,涨幅达1.5倍,价格一度超过DDR5[11] - 上游原厂可能采用“以量控价”策略,在完成季度业绩目标后主动控制出货节奏以维持价格高位和利润空间[11] AI服务器厂商的成本传导与市场反应 - AI服务器的硬件配置由算法决定为刚性需求,存储配置无法妥协,降低配置会导致模型无法运行或训练周期显著延长[15] - 以一台搭载8张NVIDIA A800 GPU的AI训练服务器为例(2023年数据),整机成本约90万元,存储部分成本约9.5万元占比约10%,此次存储涨价预计将导致整机成本上升约3%至5%[16] - OEM厂商因自身利润率低无法独自消化上游涨价,只能将成本转嫁给客户,但AI服务器客户出于投资时效性考虑,宁可高价拿货也不能接受部署延迟,涨价压缩利润但未削弱需求[16][17] - 存储合约价周期从季度或年度被压缩至按月甚至按批次报价,服务器整机报价有效期缩短至七天甚至更短,供货确定性成为比价格更重要的因素[18][19] 存储市场未来趋势与拐点预判 - 业内预计此轮存储涨势至少将持续至2026年年底,SK海力士2026年DRAM与NAND全系列产品订单已被预订一空,价格下行空间有限[21] - 市场拐点的两个关键信号为北美AI资本投资是否放缓以及原厂产能的供应情况,只有当厂商开始大规模扩产或新工艺产线爬坡到位而需求端未同步增长时,价格才可能反转[22] - HBM领域出现的局部价格竞争对整体DRAM和NAND市场影响有限,未改变存储市场“涨”字当头的格局[23]
SK海力士,被波及?
半导体芯闻· 2025-09-18 18:40
中国监管动态 - 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9月15日宣布英伟达违反反垄断法并计划进行进一步调查,该调查于去年12月启动并已公布中期结果[2] - 监管机构可能对英伟达处以相当于其上一年度收入1%至10%的罚款[2]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长期以来是半导体并购的最后关卡,常在有条件批准前拖延审查,例如2023年批准博通收购VMware但附加10年义务,去年则导致英特尔放弃收购以色列半导体公司并支付3.53亿美元终止费[4] 英伟达案例 - 调查核心围绕英伟达2020年以69亿美元收购以色列芯片开发商Mellanox的交易,该交易曾获批准但附加“无歧视向中国市场供应产品”的条件[2] - 英伟达承认全球半导体公司面临两难,遵守美国制裁可能违反中国法律,中国当局正调查其遵守美国出口管制是否构成对中国客户歧视[4] - 收购Mellanox被视为将公司从GPU供应商转型为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公司的关键举措[3] SK海力士案例 - SK海力士于2021年12月在14个月后获批准收购英特尔NAND业务,但附加六项约束条件,包括企业级SSD在华销售价格不得超过过去24个月平均水平、承诺五年内持续扩大产量等[3] - 这些条件可在2026年12月申请复审解除,但监管机构保留审核合规性权利并可能对违法行为采取行动[3] - 美国撤销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中国工厂的“已验证最终用户”资格,使SK海力士大连NAND生产基地设备升级困难,同时公司仍受中国方面扩大SSD产量条件约束[4] 行业影响 - 中国收紧针对全球半导体公司的并购监管,英伟达是主要目标,但韩国企业也面临风险[2] - 监管行动发生在中美进行敏感贸易谈判之际,美国财政部长称英伟达调查“时机不当”[2]
【太平洋科技-每日观点&资讯】(2025-03-31)
远峰电子· 2025-03-30 19:55
行情速递 - 主板领涨公司包括大位科技(+10.05%)、冠石科技(+10.01%)、上海电影(+10.00%)、至纯科技(+10.00%)、新华文轩(+9.99%) [1] - 创业板领涨公司包括果麦文化(+20.00%)、翰博高新(+16.77%)、百纳千成(+11.90%) [1] - 科创板领涨公司包括邦彦技术(+4.42%)、鸿泉物联(+4.18%)、纳睿雷达(+4.09%) [1] - 活跃子行业包括SW影视动漫制作(+1.80%)、SW大众出版(+1.58%) [1] 国内新闻 - 三极光电成功获得AR专业级场景10K级数量全息光波导订单并开始交付,预计2025年同一个客户出货可达100K级数量 [1] - 西湖大学孵化企业实现12英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该技术大幅降低材料损耗并提升加工速度 [1] - 伟时电子高端背光显示模组和智能装饰显示面板建设项目正式投产,满产后年产值超30亿元 [1] - 珠海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半固态电池产线正式投产,实现全球首次314Ah大容量半固态电池量产 [1] 公司公告 - 生益科技2024年总营业收入203.88亿元(同比增长22.92%),归母净利润17.39亿元(同比增长49.37%) [2] - 浪潮信息2024年总营业收入1,147.67亿元(同比增长74.24%),归母净利润22.92亿元(同比增长28.55%) [2] - 光库科技2024年总营业收入9.99亿元(同比增长40.71%),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12.32%) [2] - 宝鼎科技2024年总营业收入28.94亿元(同比减少4.85%),归母净利润2.48亿元(同比增长33.7%) [2] 海外新闻 - SK海力士已完成对英特尔NAND闪存部门的全面收购,资产将被整合到美国子公司Solidigm旗下 [3] - 味之素计划在2030年前投资至少250亿日元,将半导体材料产能提高50% [3] - 英伟达正与GPU经销商Lepton AI进行深入谈判,计划以数亿美元进行收购 [3] - 印度联邦内阁批准2292亿卢比政府补贴,用于生产电子元件 [3]
还了7万亿韩元债务,SK海力士真的赚翻了!
半导体芯闻· 2025-03-21 18:40
核心观点 - SK海力士通过与NVIDIA的战略合作成为HBM主要供应商,推动公司财务业绩创历史新高 [1] - 公司2023年销售额达66.1930万亿韩元,营业利润23.4673万亿韩元,实现显著反弹 [1] - 美国市场销售额占比提升至63%,主要受益于NVIDIA等大型科技公司的需求 [1][2] - 公司成功量产第五代HBM3E并推出第六代HBM4原型,保持技术领先地位 [1][2] 财务表现 - 2023年偿还债务6.7849万亿韩元,借款总额从29.4686万亿韩元降至22.6837万亿韩元,降幅23% [2] - 美国子公司SK Hynix America销售额达33.4859万亿韩元,带动整体美国销售额增长至41.9611万亿韩元 [2] - 研发费用创新高达4.9544万亿韩元,同比增加8000亿韩元 [3] - 设备投资费用从6.5910万亿韩元增至17.9560万亿韩元,增长近三倍 [3] 技术发展 - 2022年成功量产第五代HBM3E产品 [1] - 2024年3月推出第六代HBM4原型,针对NVIDIA等公司的技术需求 [2] - 重点投资HBM需求响应和基础设施,包括忠北清州M15X和京畿龙仁半导体集群项目 [3] 市场拓展 - 美国销售额同比增长2.6倍,占总销售额63%以上 [1][2] - 公司高层参加NVIDIA GTC 2025和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与全球科技巨头交流 [3] - 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吸引AMD、高通、博通等公司CEO参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