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光伏HJT
icon
搜索文档
杉域资本:2025《新能源GP图谱》发布
FOFWEEKLY· 2025-11-10 18:06
行业融资概况 - 2024年新能源行业共发生562起代表性融资事件,其中早期融资(种子至A轮)占比近七成,共488起,凸显技术领先性的核心吸引力[6] - 中后期融资偏少,B-C轮49起,D-Pre-IPO轮25起,反映兼具关键技术掌控力与供应链整合能力的企业稀缺[6] - 行业趋向"地方集群化"发展,以系统性降低风险、控制成本,提升早期企业生存能力[6] 融资地区分布 - 融资事件高度集中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广东省以96起融资领跑全国,江苏省93起紧随其后[9] - 第二梯队包括浙江省60起、上海市49起、安徽省46起、北京市43起,长三角地区占比44%,珠三角占比21%,北京地区占比10%,合计占比超七成[9] - 各地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广东、江苏、浙江凭借完整产业链和制造业基础成为核心生产聚集区,北京、上海聚焦高附加值研发环节,安徽以整车制造为突破口迅速崛起[9] 细分赛道投资分布 - 资本高度集中于技术攻坚与系统协同,原材料与关键技术领域融资事件最多,达314起[10] - 储能领域获得132起重点投入,氢能领域82起,光伏能源62起,风能18起,核电8起[10] - 投资分布显示行业竞争核心正从产能扩张转向底层技术突破,储能投入是为解决风光装机量提升后的并网消纳与电网调峰关键问题[10] 投资机构筛选与特征 - 从1699家涉及新能源投资的机构中,初步筛选出28家具有参考价值的GP,最终根据投资专注度标准锁定11家最垂直、专精于新能源行业的机构[14][19] - 筛选标准包括2024年总出资事件大于4起,且在新能源领域所投项目占比超过50%[20] - 这11家机构的管理规模分布为:5-10亿元区间3家,10-20亿元区间3家,20-50亿元区间3家,50-100亿元区间1家,100亿元以上1家[21] 投资机构背景与策略 - 新能源领域GP大多成立于2015年"双碳"目标确立后,股东背景以民资为主(12家),产业类背景次之(10家),产业资本参与度明显高于其他领域[16][17] - 人民币基金主导市场,在11家最终筛选出的机构中,人民币基金为9家,双币基金有2家[23] - 投资阶段偏重早期布局,多数机构在天使至A轮的投资占比超过50%,部分机构兼顾成长期项目[24][25] 机构多维度评价指标 - 通过领投率、独投率衡量GP挖掘和定价项目的能力,通过续轮率和IPO数量考察GP的业绩和退出成功率[27][29] - 投资活跃度通过年度出手次数衡量,出手越多说明市场影响力越大;平均股比反映投资风格和敢于下重注的程度[31][34] - 综合投资退出能力分析涵盖领投率、独投率、平均股比、续轮率、IPO数量、投资活跃度六个维度[36] - 机构实力与专注度分析指标包括实缴资本、成立时间、管理规模、关联机构、专项数量、发行周期等[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