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冷冻肉制品
icon
搜索文档
日本为何爱吃预制菜?
36氪· 2025-09-18 17:29
事件概述 - 西贝发布致歉信,承诺将中央厨房的前置加工调整到门店现场加工,罗永浩随后决定放弃进一步追究,但强调餐饮企业应给予消费者对使用预制菜的知情权[1] - 该纷争及部分消费者的反感情绪未对资本市场造成负面影响,9月15日开盘后预制菜板块走高,得利斯涨停,味知香、三全食品、惠发食品等股价全面上涨[1] - 板块走高的消息面因素包括《预制菜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草案过审,该草案将向社会征求意见,并首次将餐饮门店使用预制菜的情况纳入信息披露范畴[1] 预制菜定义与行业争议 - 争议源于中央厨房与预制菜概念的不同,行业定义与消费者认知存在差异[2] - 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将预制菜定义为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不添加防腐剂、经工业化预加工的预包装菜肴,并明确中央厨房制作的菜肴不被纳入预制菜范围[2] - 西贝方面认为预制菜是成品熟食,而中央厨房提供的是需门店再加工的净菜或半成品,并非简单的“料理包”[3] - 消费者担忧普遍集中在预制菜可能存在的防腐剂超标、食材新鲜度不足及营养流失等问题[2] 中央厨房与餐饮工业化发展 - 中央厨房的发展是餐饮工业化、连锁化的大势所趋[4] - 其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八九十年代肯德基、麦当劳进入中国,2010年前后商业地产发展进一步推动连锁餐饮浪潮,中央厨房渗透率迅速攀升[5] - 西贝自2014年开始自建供应链系统,逐步建立华北、华东、华南等央厨生产基地,实现全产业链模式[5] - 理想情况下,中央厨房能解决购物中心不能明火的问题,规避食品安全问题,并有助于控制毛利率、提高翻台率与出餐效率[6] 市场现状与消费者态度转变 - 在消费分级、追求平价餐饮的浪潮下,大量使用高价预制菜的连锁餐饮企业面临压力[6] - 明确预制流程并及时降价的老乡鸡被视为正面案例,消费者抗拒的是选择权被剥夺和知情权被轻视[6] - 预计本次风波后将促使头部连锁餐饮企业对预制菜或中央厨房的应用更加规范、透明[6] 国际对标与国内行业特点 - 中国预制菜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常与日本市场对比,日本预制菜发展经历了长时间的消费者教育,从B端放量过渡到C端增长[7] - 日本预制菜市场规模已突破10万亿日元,覆盖超过90%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8] - 日本有超过60%的上班族每周自己做饭不超过两次,其中近40%的人依赖超市、便利店或冷冻食品解决三餐[9] - 日本已形成较高的食品生产标准,例如禁止使用部分国际允许的食品添加剂,并对储存温度有严格规定[9] - 相比之下,中国预制菜产业仍高度依赖餐饮及外卖渠道,官方标准尚在出台中[10] - 中国市场地域辽阔,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多集中在沿海及一、二线城市,导致预制菜企业存在规模小、区域性强的特点[10] 企业回应与行业展望 - 千味央厨回应投资者,称已针对行业信任挑战采取多项应对措施,并制定了质量管理制度[11] - 味知香管理层表示行业繁荣与挑战并存,随着标准出台,优质的品牌力将成为长期消费选择的关键[11] - 国联证券研报指出,中国预制菜行业受多因素驱动,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达到6749亿元,未来十年复合年均增长率或超过10%[12] - 伴随行业不断渗透,中国社会的餐饮形态或将发生深刻变革[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