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预制菜行业发展
icon
搜索文档
预见2025:《2025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5-30 10:13
行业概况 - 预制菜定义:以食用农产品为原料,经工业化预加工制成,需加热或熟制后食用的预包装菜肴,不包括主食类食品 [1] - 分类方式:根据预加工程度分为即食类、即热类、即烹类和即配类 [1] 产业链剖析 - 生产企业类型:分为自产自销企业和委托代工生产企业两大类 [3] - 上游企业:包括农作物种植、米面粮油初加工、畜禽水产养殖屠宰及调味品制造企业 [3] - 下游消费端:涵盖大型商超(盒马、沃尔玛)、电商平台(叮咚买菜)、餐饮企业(广州酒家)及便利店(全家、罗森) [6] - 物流支持:顺丰物流、京东物流等贯穿产业链运输环节 [6] 行业发展历程 - 阶段划分:从1990年代起步,2012年冷链技术突破,2020-2023年疫情推动增长,2024-2025年进入食品安全整治与创新阶段 [9] 行业政策方向 - 政策重点: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完善冷链物流设施,推动标准化生产 [11] - 具体措施:农业农村部打击非法添加行为(如"瘦肉精"),市场监管总局强化预制菜安全监管 [13] 行业发展现状 - 市场规模:从2019年2445亿元增至2023年5165亿元(CAGR超20%),2024年达5466亿元(同比+5.83%) [14] - 毛利率趋势:上市公司毛利率从2018年20.07%降至2024年13.79%,反映竞争加剧 [16] - 行业分布:食品加工企业占百强榜54%(安井食品、双汇),餐饮企业占23%(海底捞),农林牧渔占17%(国联水产) [18] 行业竞争格局 - 区域分布:山东(2959家,占全国21.2%)、河南(1885家)、江苏、安徽为主要聚集地,华东华中地区因农业资源与交通优势集中 [21] - 企业竞争:双汇发展、安井食品营收规模超百亿元,安井2024上半年速冻食品业务同比+13.04%,煌上煌屠宰加工收入同比+50% [23] 行业发展前景 - 规模预测: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突破6000亿元 [25] - 驱动因素:城镇化深化、消费升级、技术革新推动标准化与全链条整合 [26] - 趋势方向:C端零售加速布局(家常菜、地域特色食品)、供应链工业化(中央厨房、冷链扩展)、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整合) [26]
上桌——预制菜的前世今生
经济观察报· 2025-05-14 10:36
预制菜市场发展 - 2023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突破5000亿元 较2019年2445亿元增长104% 预计2026年将超万亿元 [1] - 疫情加速市场扩张 2020年规模达4196亿元 三年实现翻倍增长 [1] - 行业争议集中在校园场景和食品安全 但未阻碍整体增长势头 [1] 历史演变与技术突破 - 预制菜概念可追溯至古代风干盐渍工艺 孔子时代"束脩"即为早期形态 [2] - 现代预制菜起源于19世纪罐头技术 20世纪冷链技术实现关键突破 [4] - 二战期间美军大规模使用预制军粮 奠定工业化生产基础 [4] 区域发展模式对比 - 美国模式:50年代依托冷链和中央厨房 B端主导催生麦当劳等标准化连锁 [5] - 日本模式:60年代创新杯面技术 C端通过便利店渗透 即食产品占比达70% [6] - 亚洲市场共性:高密度城市 家庭小型化 通勤时间长 推动预制菜普及 [7] 餐饮业变革 - 中央厨房体系降低厨师依赖 火锅等标准化品类已验证可行性 [9] - 供应链管理替代传统烹饪 蜜雪冰城等案例显示加盟模式效率优势 [10] - 预制菜使"无厨师餐厅"成为可能 人力成本下降50%以上 [9][10] 直播电商驱动 - 2020年罗永浩直播5分钟售出2000万元小龙虾 2022年趣店酸菜鱼单场销售额2.5亿元 [13] - 头部企业如安井食品 广州酒家等布局直播间 麻六记通过粉丝经济实现流量变现 [13] - 直播间转化率达传统渠道3倍 情绪营销显著提升非刚需品类销量 [12][13] 消费场景迁移 - 城市青年厨房使用率下降40% 电磁炉/空气炸锅搭配预制菜成主流 [14] - 川菜小酥肉单品市场规模超100亿元 火锅店采购占比达60-70% [15] - 堂食社交属性强化 预制菜B端渗透率提升至餐饮成本的35% [14][15] 新兴营销模式 - 《种地吧》节目创新"农业+娱乐"模式 直播带货转化率提升200% [15] - 食品行业借鉴奢侈品赋魅策略 构建田园叙事提升产品溢价 [15] - 预制菜与粉丝经济结合 头部品牌营销费用占比升至营收的15% [13][15]
餐饮连锁化加速 冷冻菜肴成预制菜增长新引擎
中国经济网· 2025-05-09 15:33
行业现状与趋势 - 预制菜行业技术升级与品类拓展显著 突破传统速冻饺子局限 出现宝塔肉、松鼠桂鱼等硬菜品类 [1] - 中国餐饮连锁化率从2020年15%提升至2024年22% 预计2025年达24% 仅为成熟市场1/2 提升空间显著 [2] - 连锁餐饮采用"中央厨房+门店"模式 依赖预制菜标准化生产优化流程 确保多门店体验一致 外卖行业繁荣进一步放大预制菜优势 [2] 公司业绩表现 - 安井食品2024年营收151.27亿元(+7.7%) 速冻调制食品营收78.39亿元(+11.41%) 速冻菜肴制品营收43.49亿元(+10.76%) [1] - 千味央厨2024年营收18.68亿元(-1.71%) 但冷冻调理菜肴类收入1.42亿元(+273.39%)逆势增长 [1] - 安井食品合作客户包括张亮麻辣烫、半天妖烤鱼、呷哺呷哺、海底捞 千味央厨直营客户含百胜中国、华莱士、老乡鸡 [2] 行业挑战与应对 - 市场竞争激烈集中度低 新兴品牌与传统餐饮跨界入局 餐饮消费理性化导致供应链压价 [3] - 产品同质化严重 品类口味相似引发价格战 消费者对品质安全关注度提升 食品安全事件可能冲击行业声誉 [3] - 破局方向包括技术驱动研发创新 挖掘个性化需求 通过食材搭配/口味创新提升附加值 加强品牌建设与透明化生产 [3]
主业营收滑坡,预制菜增收不增利,鱼丸世家海欣食品如何破局
南方都市报· 2025-04-29 11:53
文章核心观点 - 海欣食品2024年年报显示营收微降、扣非净利润亏损幅度放大,传统主业营收下跌、预制菜营收大增但毛利率走低,且财务费用攀升、资金链压力扩大,2025年一季度业绩继续下滑,公司经营方针转向“利润优先” [1][8][11] 传统主业营收情况 - 海欣食品号称“百年鱼丸世家”,以速冻鱼糜制品系列产品为核心,兼顾速冻肉制品等其他速冻食品 [4] - 近五年“速冻鱼肉制品及肉制品”业务收入持续下降,2020 - 2024年分别为14.35亿元、13.37亿元、12.91亿元、12.85亿元、10.51亿元,2024年同比降幅18.17%,业务占比从九成降至六成 [6][7] - 2020年相关产品销售量10.34万吨,2024年仅剩6.93万吨 [7] 新厂投产情况 - 2024年7月连江工厂新建年产10万吨速冻鱼肉制品项目土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 [7] - 2020年初因产能不足上马多个工厂项目,后业务进入收缩期,2020年设计产能23.35万吨,2024年削减为13.9万吨 [7] 预制菜业务情况 - 2020年上马预制菜项目,2024年收入达4.82亿元,同比增幅61.11%,成为营收重要支撑 [8] - 2023年收购福建东鸥食品进入鲍鱼垂直领域,舟山工厂主打水产预制菜 [8] - 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但竞争激烈,海欣食品速冻菜肴业务毛利率2022 - 2024年分别为23.30%、15.16%、9.97%,下降明显 [8] - 2024年龙大美食预制菜毛利率9.41%,同比下降0.31%;千味央厨“冷冻调理菜肴类及其他”业务毛利率14.87%,同比增加1.78% [8] 财务费用及资金链情况 - 2019年前后为扩大产能投入较多资金,如收购福建长恒食品、批准投资扩产方案、购得工业用地等 [9] - 2024年折旧费用达0.05亿元,同比增长78.94%,因长恒食品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所致 [10] - 2024年末账面货币资金余额1.56亿元,较年初下降43.68%,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1.98亿元,全年财务费用0.09亿元,同比上升23.8% [10] - 2025年一季度末货币资金余额降至1.21亿元,短期借款及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合计1.73亿元,财务费用0.03亿元,同比上升184.59% [10] 2025年一季度业绩及经营方针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27亿元,同比下降28.67%;扣非净利润亏损85.17万元,同比下降109.61% [11] - 2025年经营方针为“利润优先”,通过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等措施实现 [11]
商场怎么全是预制菜
投资界· 2024-12-14 15:36
预制菜行业现状 - 预制菜已广泛渗透餐饮市场 从高端料理到平价快餐均有覆盖 头部快餐品牌预制食品使用率接近100% 西贝莜面村等连锁餐饮预制餐食占比达85%以上 [13] - 行业销售渠道以B端为主 85%以上预制菜供应企业客户 非个人消费者 连锁餐饮品牌中68.3%已采用中央厨房模式 外卖商家约70%使用料理包 [13] - 主流预制菜品包括盖浇饭 小碗菜等平价快餐 以及佛跳墙 酸菜鱼等中高端料理 不同餐馆可能使用相同批发渠道导致同质化 [15][16] 市场驱动因素 - 成本优化显著 使用预制菜可使卤肉饭外卖净利润从0.5元提升至3元 增幅达5倍 出餐时间从17分钟缩短至5分钟 [21][24] - 餐饮业竞争加剧推动标准化 连锁化率持续上升 中央厨房模式帮助品牌实现口味统一与规模扩张 [24] - 商场消防规定限制明火使用 加速预制菜在商业综合体渗透 消费者在商场就餐大概率接触预制菜 [27] 消费者争议点 - 口味与营养受质疑 预制菜缺乏现炒菜的"锅气" 可能存在高脂高盐问题 部分产品使用植脂末等替代原料 [11][12] - 价格透明度引发不满 5元批发价的盖浇饭预制菜餐馆售价达20元 消费者对高价购买低成本预制菜感到不满 [18] - 监管体系尚未完善 缺乏统一标准与追溯机制 加剧对校园场景应用的担忧 [11] 行业发展趋势 - 技术升级推动产品迭代 无菌生产 真空包装等技术可替代防腐剂 延长保质期 [9] - 连锁化不可逆转 降本增效需求驱动中小餐馆转向预制菜 连锁品牌通过中央厨房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24] - 消费场景持续拓展 从外卖 快餐向正餐 宴席领域延伸 形成全渠道覆盖格局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