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权益类产品

搜索文档
监管摸底助贷权益类产品:拆解“服务费”障眼法
北京商报· 2025-07-20 11:06
监管动态 - 监管正在对助贷平台的会员权益类产品进行摸底调研 重点关注捆绑销售、虚假宣传、质价不符等违规行为 [1] - 调研内容细致全面 包括收费方式、会计处理、合作模式及对借款人的影响 显示监管层对行业乱象"一查到底"的决心 [4] - 此次调研与10月1日生效的助贷新规相关 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审慎核定合作费用上限 严控年化利率24%红线 [7] 行业现状 - "24%+权益"模式被广泛采用 分为30-80元/月的小权益和199-1999元/次的大权益 通过自动续费方式收费 [8] - 超过80%平台采用该模式替代原有的"双融担"模式 权益产品收入最高90%归平台 用于弥补利率受限后的利润缺口 [11] - 部分平台存在捆绑销售、强制扣费行为 消费者反映贷款后被扣除会员费 实际综合融资成本超过24% [12][13] 企业案例 - 天美贷平台向消费者发放贷款时 未明确告知会员费 但每月额外扣除75-93元会员费 导致实际利率超24% [13] - 该平台借款页面仅标注12%-24%年化利率 未披露会员服务内容 消费者表示不清楚会员权益具体内容 [14] - 相关企业包括崇天小贷、北银消费金融、金美信消费金融等 截至发稿未对会员费问题作出回应 [15] 行业影响 - 监管规范将最大力度冲击中小助贷平台 合规头部平台或迎来更多机会 中小平台面临转型或淘汰 [11] - 行业收费向透明化转型 但部分平台坦言严格实现24%利率有难度 因合规成本、资金成本上升 [18] - 建议监管明确"会员制+助贷"边界规则 给予过渡期 同时金融机构需加强对合作机构的培训与指导 [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