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夏全球科技混合
icon
搜索文档
业绩规模双牛背后,华夏基金的坚持与不变
点拾投资· 2025-07-24 19:26
公募基金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万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上涨7.86%,跑赢沪深300指数,前十主动权益基金半年涨幅均超60%,前十ETF产品半年涨幅均超58% [1] - 行业规模呈现结构性分化,华夏基金以3119.37亿增量规模领跑,在管理规模超5000亿的头部公司中以14.86%增速居首 [1] - 华夏基金在主动权益、量化、固收等领域全面爆发,多类产品进入业绩榜单前列 [2] 华夏基金成功因素 - 持续投研体系升级:建立主动权益、混合资产、全球资产等独立投资决策委员会,配备专职投研总监和基金经理 [8] - 庞大研究团队实现全行业覆盖,人才培养体系涵盖"青藤计划"至基金经理晋升,如顾鑫峰从研究员成长为北交所冠军基金经理 [9][10] - 科技投入显著:自主开发"华夏灵犀"智能投研系统、"华夏飞翼"固收体系及"华夏万象"资产配置系统 [10] 资产定义与创新 - 持续创设新资产类别:2021年布局北交所基金,2004年推出国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 [12] - 细化主动权益产品分类:包括全市场风格、大行业赛道、细分龙头系列(互联网/新能源车/半导体等)、跨市场及策略增强产品 [12][13] - ETF创新推动行业:开发细分领域ETF系列,成为投顾组合底层工具主要提供商 [13] 用户体验优化 - 推出"红色火箭"指数投资工具:经过12万小时测试,解决指数分析、比较、热门股关联及市场波动解读四大痛点 [16][17] - 发布《ETF20周年投资者洞察报告》:基于真实交易数据揭示投资者行为特征,指导行业发展 [17] 行业变革推动 - 从单一资产转向多资产平台:引领FOF基金等配置产品普及 [20] - 指数产品创新:设立专职研究团队,将主动策略融入被动ETF产品线 [21] - 投研流程科学化:通过模块化管理实现研究沉淀和高效沟通,推动行业从"手工作坊"向科艺结合模式转型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