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研体系升级

搜索文档
业绩规模双牛背后,华夏基金的坚持与不变
点拾投资· 2025-07-24 19:26
公募基金行业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万得偏股混合基金指数上涨7.86%,跑赢沪深300指数,前十主动权益基金半年涨幅均超60%,前十ETF产品半年涨幅均超58% [1] - 行业规模呈现结构性分化,华夏基金以3119.37亿增量规模领跑,在管理规模超5000亿的头部公司中以14.86%增速居首 [1] - 华夏基金在主动权益、量化、固收等领域全面爆发,多类产品进入业绩榜单前列 [2] 华夏基金成功因素 - 持续投研体系升级:建立主动权益、混合资产、全球资产等独立投资决策委员会,配备专职投研总监和基金经理 [8] - 庞大研究团队实现全行业覆盖,人才培养体系涵盖"青藤计划"至基金经理晋升,如顾鑫峰从研究员成长为北交所冠军基金经理 [9][10] - 科技投入显著:自主开发"华夏灵犀"智能投研系统、"华夏飞翼"固收体系及"华夏万象"资产配置系统 [10] 资产定义与创新 - 持续创设新资产类别:2021年布局北交所基金,2004年推出国内首只ETF华夏上证50ETF [12] - 细化主动权益产品分类:包括全市场风格、大行业赛道、细分龙头系列(互联网/新能源车/半导体等)、跨市场及策略增强产品 [12][13] - ETF创新推动行业:开发细分领域ETF系列,成为投顾组合底层工具主要提供商 [13] 用户体验优化 - 推出"红色火箭"指数投资工具:经过12万小时测试,解决指数分析、比较、热门股关联及市场波动解读四大痛点 [16][17] - 发布《ETF20周年投资者洞察报告》:基于真实交易数据揭示投资者行为特征,指导行业发展 [17] 行业变革推动 - 从单一资产转向多资产平台:引领FOF基金等配置产品普及 [20] - 指数产品创新:设立专职研究团队,将主动策略融入被动ETF产品线 [21] - 投研流程科学化:通过模块化管理实现研究沉淀和高效沟通,推动行业从"手工作坊"向科艺结合模式转型 [22]
融通基金百亿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公司投研体系引关注
南方都市报· 2025-05-06 20:20
基金经理变更 - 融通基金基金经理范琨因休产假离任 其管理的4只基金由刘安坤、王超、李文海及任涛接任 相关变更手续已完成备案[2] - 具体接任安排为:融通内需驱动混合由刘安坤单独管理 融通增强收益债券由王超与刘安坤共同管理 融通慧心混合由任涛接棒 公司强调新任基金经理均具备丰富投资经验[2] - 范琨卸任经历长达11个月系统性交接:2024年6月卸任融通明锐产品 2024年9月融通增强收益债券引入王超共管 2024年10月融通成长30增聘李文海 2024年11月融通内需驱动引入刘安坤共管[4][5] 基金经理范琨背景与业绩 - 范琨拥有12年证券基金行业经验 教育背景横跨理工与金融 2012年加入融通基金 从化工研究员逐步晋升至研究部副总监 2016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2] - 其代表产品融通内需驱动A/B在2020年2月至2025年4月任职期间回报率达99.77% 年化回报14.13% 显著跑赢基准 2023年三季度在管规模达109.39亿元[3] - 投资风格以绝对收益导向、高换手率、全行业轮动为特征 股票仓位常超80% 持股集中度较低(前十大重仓股占比约50%) 但近一年业绩承压:2024年亏损6.07% 2025年一季度净值下跌3.76%[3] 产品规模变动 - 范琨代表作融通内需驱动混合规模从2023年末32.95亿元骤降至2025年一季度13.62亿元 份额缩水42.77%[7] - 融通内需驱动A/B规模从2023年末37.78亿元缩水至2025年一季度末8.46亿元[3] - 融通增强收益债券2024年中期规模为22.17亿元 机构持有比例达58%[4] 公司战略与投研体系 - 融通基金注册资本1.25亿元 股东为诚通证券持股60%与日兴资产持股40% 实际控制人为中国诚通控股集团 截至2025年一季度资产管理规模达3243亿元(公募1483亿元+专户1760亿元) 较2022年一季度增长915亿元[6] - 公司围绕服务国有资本运营战略发力央企主题产品 持有国央企股票及债券规模分别达160亿元和2366亿元 并发行多只央企指数产品[6] - 公司推行平台型、团队制、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 摒弃明星基金经理模式 通过多基金经理共管降低单一经理变动影响[7] 行业动态与业绩表现 - 公募行业正从明星依赖转向团队化运作 多家头部公司2025年推行多基金经理共管模式[7] - 融通基金近三年平均复权净值增长率为-14.4% 但范琨管理产品同期回报率达15.77% 显著优于公司平均水平[6] - 新任基金经理中 刘安坤管理的融通跨界成长基金任职回报达57.3% 王超管理产品近三年年化波动率仅2.1% 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