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华泰柏瑞东南亚科技ETF发起式联接A基金
icon
搜索文档
海外黑天鹅带来的“新机遇”
老徐抓AI趋势· 2025-10-15 14:08
市场近期动态与投资策略 - 美股市场出现“企盼已久”的下跌,加密资产亦受波及,事发后24小时全网爆仓总金额达19133亿美元[1] - 在24小时内,多单爆仓金额为1668亿美元,空单爆仓金额为245亿美元[2] - 建议在市场回调时采用“网格加仓”方式买入以应对不确定性,若长期基本面未被动摇,回调是加仓机会[3] - 此次市场波动源于“中美关税冲突”,回顾今年4月初类似事件,越南股市暴跌19%,香港股市暴跌15%,新加坡股市暴跌14%,日本股市暴跌13%,印度股市下跌6%,整体新兴市场跌幅超过11%[3] - 投资“抄底”方向除中美科技股外,可重点关注东南亚市场,未来3-5年东南亚可能成为全球资本瞩目的“新大陆”[3] 东南亚科技投资的宏观基石 - 东盟六国在2024-2029年期间平均实际GDP增长率预计保持在45%左右,增速仅次于印度的65%,高于全球30%的平均水平及发达经济体22%的增速预期[8] - 东南亚地区劳动人口(15-64岁)占比在65%-70%高位,2025年各国整体平均年龄约在28-31岁之间,老龄化率仅为75%,远低于中国的143%[8] - 年轻且增长的劳动人口催生巨大消费市场,中产阶级规模随城市化扩大,为科技企业带来增长动力[11] - 东南亚2024年数字经济规模已突破2600亿美元,但电商渗透率仅15%左右,预计到2030年将提升至24%,存在广阔增长空间[12] - 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国内内需占GDP比重均超过50%,国内需求大有助于经济抵御外部贸易冲击[14] 产业链转移与政策环境 - 在全球产业链重构背景下,英特尔、英飞凌、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在东南亚投入重资布局半导体与AI产业[17] - 东南亚区域在芯片组装、测试、封装等下游环节具全球竞争力,贡献全球约五分之一的半导体出口额,其中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合计占区域集成电路出口价值的78%[17] - 随着全球主要央行进入降息周期,东南亚各国有更多空间通过宽松政策刺激内需,降低科技企业融资成本[19] - 东南亚企业EPS增速在2025和2026年预期分别达到7%和9%,其中越南和泰国2025年增速预期分别达19%和15%[19] 核心企业盈利状况与行业转型 - Sea集团2024年收入达168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净利润45亿美元,大幅增长1753%,其电商业务首次实现全年调整EBITDA转正[20] - Grab 2024年收入2797亿美元,同比增长19%,亏损收窄至158亿美元,同比改善67%[20] - GoTo 2024年核心GTV达2682万亿印尼盾,同比增长58%,净亏损缩至3860亿印尼盾,同比大幅下降94%[20] - INFOSYS 2025财年营收1927亿美元,按固定汇率计算增长42%,净利润约316亿美元,自由现金流达4088亿美元,同比增长418%[20] - 这些企业的盈利改善趋势标志着东南亚科技行业正从“烧钱换市场”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过渡[21] 资本流动与估值水平 - 根据JP摩根预测,东南亚企业EPS增速在2025和2026年预计分别达到7%和9%[23] - 越南和泰国企业展现出强劲盈利能力,2025年EPS增速预期分别达19%和15%[23] - 东南亚科技指数预测P/E估值仅为185倍,处于近两年低位区间,展现出相较于估值高企的美股科技股的“性价比”[24] - 指数成份股按市值计算接近一半为美股上市,其余来自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25] - 前十大持仓占比约80%,高度集中于Sea、Grab和阿斯特拉国际等区域龙头,这些公司收入高度本土化,受国际贸易摩擦影响较小[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