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时成长领航混合

搜索文档
当八旬老人遇上中风险基金:一场关于“卖者尽责”与“买者自负”的较量
上海证券报· 2025-06-09 02:07
案件概述 - 八旬投资者赵某通过平安银行广州中石化大厦支行购买105万元基金"博时成长领航混合A",两年后亏损近30万元,赎回金额为75.03万元 [1][2] - 一审法院判决银行承担70%责任,赔偿20.98万元,二审法院改判银行无责,投资者自行承担全部损失 [2][3] 争议焦点 - 银行是否尽到适当性义务,包括风险评估、产品匹配及风险揭示 [2][3] - 投资者损失分担问题,涉及投资者自身过错与银行责任划分 [2][3] 一审判决依据 - 银行未全面履行适当性义务,未充分考虑投资者年龄(80多岁)及风险偏好(原主要购买保本型产品) [2] - 投资者具备一定理财经验(多次购买理财产品),且产品曾长期盈利,未及时赎回导致损失扩大,故减轻银行责任至70% [2] 二审判决依据 - 投资者2019-2020年购买过11款理财产品(7款中风险、2款中高风险),熟悉流程及风险匹配原则 [3] - 手机银行App明确标注产品为中风险,投资者负有审慎义务,其年龄及认知能力主张与过往投资行为矛盾 [3] - 银行风险评估显示投资者具备购买中高风险产品资格,亏损源于市场波动而非销售不当 [3] 行业讨论 - 风险告知争议:金融机构通常通过加粗字体、抄录提示等标准化操作履行义务,但个案有效性需具体分析 [5] - 老年投资者销售限制:现行法规未禁止向老年人销售中高风险产品,但建议优化流程(如"双录+回访"、子女见证) [5][6] - 存续期服务:私募产品有止损机制,公募产品需投资者自主关注盈亏,金融机构无强制提醒义务 [5] 专家建议 - 金融机构应强化合规销售,对65岁以上投资者增设子女见证环节,建立20%-30%亏损主动告知机制 [6] - 监管部门需完善老年投资者保护机制,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并留存交易证据 [6]
八旬老人投105万买基金亏30万,银行被一审判担责七成二审改判无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05 08:27
案件背景 - 2021年1月15日,80多岁的广州市民赵某通过某股份银行广州中石化大厦支行(中石化支行)工作人员指引,在某银行APP上花费105万元申购理财产品"博时成长领航混合A" [3] - 该基金成立于2021年1月21日,属于中风险混合型基金,运作方式为契约型开放式 [4] - 2023年4月27日赎回时到账金额约75.03万元,亏损约29.97万元(亏损比例28.5%) [4] 一审判决 - 一审法院认为中石化支行未全面履行适当性义务,提交的基金申购演示视频为事后录制,无法证明销售时已充分提示风险 [4] - 一审判决中石化支行承担70%损失(20.98万元)并支付利息 [2][4] 二审争议焦点 - 中石化支行上诉称:销售过程符合适当性原则,客户风险评级与产品风险等级匹配(成长型),损失与银行无直接因果关系 [6] - 赵某辩称:80多岁老人认知能力有限,操作均由银行员工代为完成,风险评估用时异常(2019年仅10秒)表明银行员工为达标而代操作 [7] 二审判决结果 - 二审法院认定:中石化支行已完全履行适当性义务,产品风险等级与客户风险评估结果(2019-2020年为成长型)匹配 [9] - 法院驳回赵某关于银行代操作的证据不足主张,认定亏损源于市场正常波动 [9] - 最终改判适用"买者自负"原则,赵某需自行承担全部29.97万元损失 [8][10]
八旬老人105万买基金亏30万,一审判平安银行担责70%!二审为何改判?
新浪财经· 2025-06-04 08:51
案件背景 - 八旬老人赵某2021年1月15日通过平安银行广州中石化大厦支行APP花费105万元申购中风险基金"博时成长领航混合A",2023年4月27日赎回时亏损约30万元(净值0.6960,累计亏损30.4%)[1][2][10] - 该基金由博时基金发行,成立规模32.69亿元,属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等级为中风险,近一年盈利7.86%,近三年亏损5.23%[2][10] 一审判决要点 - 法院认定银行未全面履行适当性义务,提交的基金申购演示视频为事后录制,无法证明已充分提示风险[3] - 赵某曾多次购买理财产品具备投资经验,但未及时赎回导致损失扩大,被判承担30%责任,银行承担70%赔偿责任(20.98万元)[4] 二审判决反转依据 - 银行举证赵某2019-2020年风险评估结果为"成长型",与中风险产品匹配,且申购通过APP自主完成[5][8] - 法院认定亏损主因是市场波动而非销售不当,赵某未提供银行代操作风险评估的直接证据[6][8] - 最终改判银行无责,适用"买者自负"原则,驳回赵某全部诉讼请求[9][10] 产品表现数据 - 案涉基金成立以来累计净值下跌30.4%,跑输同类平均跌幅15.08%,但近一年表现优于同类(7.86% vs 6.87%)[10] - 截至2023年5月30日规模为32.69亿元,当日净值0.6960,日跌幅0.64%[10]
八旬老人105万买基金亏30万告银行被驳回!帮主郑重:这三个教训你必须知道
搜狐财经· 2025-06-02 11:15
各位朋友,今天咱们聊个挺扎心的事儿——最近有个八旬老爷子,拿105万买基金亏了30万,一怒之下把银行告了,结果一审赢了二审却被驳回。这案子 在裁判文书网刚披露,好多人都在问:到底咋回事?作为20年财经老炮儿,帮主今天就跟大伙儿掰扯掰扯这里面的门道。 最后跟大伙儿掏心窝说几句:作为20年财经记者,帮主见过太多市场起伏。基金投资本质是把钱交给专业机构打理,但专业机构也有看走眼的时候,尤 其是中长线投资,短期波动太正常了。咱们普通投资者,首先要对自己的钱负责:买之前多研究,别信"稳赚不赔"的鬼话;搞清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 别拿养老钱去博高收益;真不懂的话,宁愿少赚点,也别瞎跟风。 第二个信号:银行的适当性义务边界在哪儿?一审为啥判银行赔70%?可能法院觉得银行在销售时没把风险讲透,或者没充分评估老爷子的风险承受能 力。毕竟八旬老人通常属于保守型投资者,买高风险基金确实有点不匹配。但二审为啥改判?因为法院查了证据,发现银行可能真给老爷子做了风险测 评,也让他签了风险确认书,证明"我知道这基金有风险"。这里面的关键就在于:适当性义务是"告知",不是"保证不亏"。就像去医院做手术,医生得告 诉你有风险,但不能保证你一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