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层沉积ALD设备
搜索文档
半导体产业自主可控步伐加速 进口依赖度持续下降
证券时报· 2025-04-17 03:10
全球最大半导体市场 - 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占据全球市场份额近三分之一 [2] - 2021年半导体产业销售额达到历史巅峰,接近1900亿美元,2022至2024年持续超过1800亿美元 [2] - 中国半导体产业对全球贡献度维持在30%左右,2021年接近35%,2024年为29.45% [2] - 中国内地半导体设备销售额2024年超过495亿美元,2012至2024年复合增速超过28% [2] - 中国半导体设备全球市场份额2024年首次突破40%,较上一年增加近8个百分点 [2] 自主可控紧迫性与政策背景 - 2022年以来美国多次针对半导体领域出台大规模出口管制措施,限制先进芯片和制造设备出口 [3] - 自主可控成为国产科技发展关键词,掌握核心技术对维护产业链安全至关重要 [3] - 2024年12月美国对24种半导体制造设备和3种关键软件工具实施出口限制 [3]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发布通知,明确集成电路原产地按流片地认定,加强对进口芯片的原产地认定 [3] - 机构认为美方限制将加快推进国内产业自立自强,自主可控进程有望加速 [4] 进口依赖度与贸易结构变化 - 2024年芯片成为中国第一大出口商品,出口金额折合人民币约1.2万亿元 [5] - 2019至2024年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复合增速为4.77%,较2013至2018年下降1.4个百分点 [6] - 集成电路进出口贸易比值(进口/出口)2024年为2.42倍,较2007年峰值下降超一半 [6] - 半导体设备进口地区多元化,2024年来自美国的进口金额占比低于20%,较2021年下降超1.6个百分点 [6] - 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进口金额占比,较2021年均上升超3.5个百分点 [6] 技术突破与国产替代进展 - 在MCU芯片领域,特别是在消费电子方面,中国半导体基本实现自主可控 [7] - 新凯来首次对外公开三十余款半导体设备产品线,包括沉积、刻蚀、量检测等系列设备 [7] - 复旦大学团队研发“无极”二维半导体芯片,实现微米级工艺的纳米级功耗,良率达99.77% [7] - 北方华创在刻蚀设备、原子层沉积设备、清洗机等多款新产品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8] - 本土企业技术突破降低对国外技术和产品的依赖,为相关企业带来新的市场机遇 [8] 资本市场支持与并购活跃 - A股半导体公司数量占比2024年达到10%,较2019-2021年持续低于5%大幅提升 [9] - 2022至2024年半导体公司年度募资金额占A股整体募资比重持续超过10%,2023年峰值超20% [9] - 2019至2024年上市的半导体公司整体超募35%以上,同期A股整体超募比例仅10%左右 [9] - 2024年以来有20家公司披露半导体并购重组事件,其中15起案例大多处于“董事会预案”阶段 [9] - 希荻微拟定增收购诚芯微100%股权,交易价值3.1亿元;富乐德拟定增收购富乐华100%股权,交易价值65.5亿元 [10] EDA领域整合与市场表现 - 华大九天拟定增收购芯和半导体100%股权,两家公司均属于EDA领域明星企业 [11] - 概伦电子拟收购锐成芯微及纳能微股权,将成为首个实现“EDA工具+半导体IP”深度融合的引领者 [11] - 参与半导体并购重组的15家公司自首次披露日至最新收盘日平均涨幅超过20% [11] - 罗博特科股价涨幅超过200%,富乐德股价涨幅接近80%,友阿股份涨幅超过50% [11] 行业业绩复苏与增长前景 - 2024年半导体行业净利润增速转正,剔除闻泰科技后增速接近30% [12] - 斯特威-W、德明利2024年净利润增幅均超过10倍 [12] - 长川科技2024年净利润增幅下限超过7.5倍,掌握集成电路测试设备核心技术 [12] - 上海贝岭、中微半导、普冉股份2024年业绩扭亏,中微半导实现净利润1.37亿元 [12] - 14家公司2024年盈利增幅超40%,且机构预测2025、2026年净利润增幅均超40% [12] - 士兰微获机构预测2025年净利润增幅有望超过400%,晶合集成12英寸晶圆代工产能中国内地排名前三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