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双抗/多抗药物
icon
搜索文档
国金证券:AD现有疗法仍可优化 双抗药物有望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0:37
特应性皮炎(AD)市场潜力与患者规模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剧烈瘙痒为特征 患者就诊意愿强烈且疾病负担较重[1] - 全球患者规模约6-7亿人 国内患者约6700万人 未满足医疗需求巨大[1] 现有疗法格局与局限性 - 传统疗法如糖皮质激素和TCI安全性不佳 近十年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逐步上市 全球仅十余款不同机制药物获批[2] - 小分子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艾玛昔替尼)疗效优异但存在安全性风险 多款药物被FDA添加黑框警告 需临床监测[3] - 生物制剂中IL-4Rα和IL-13单抗疗效确切 IL-31单抗缓解瘙痒能力较强 TSLP单抗部分产品疗效优异[4] - 生物制剂整体疗效仍不及小分子JAK 乌帕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显著优于度普利尤单抗[4] - 相比银屑病治疗(16周PASI-75达90%+且可快速起效) AD生物制剂在皮损改善、快速止痒和给药间隔方面仍有明显提升空间[4] 新兴技术路径与发展方向 - TYK2抑制剂因仅影响免疫相关信号传导 成药安全性高 在研管线ICP332展现出优异疗效[3] - 双抗/多抗药物成为新兴方向 可融合IL-4Rα、IL-13、TSLP、IL-31等靶点优势 改善止痒效果、皮损修复和给药间隔[5] - 全球多家企业布局双抗领域 包括赛诺菲Lunsekimig(IL-13/TSLP)、康诺亚CM512(IL-13/TSLP)、信达IBI3002(IL-4Rα/TSLP)及辉瑞三抗(IL-4/IL-13/TSLP等)[5] 研发进展与未来展望 - AD治疗领域小分子和生物制剂药物发展前景广阔 双抗/多抗有望成为破解现有疗法困境的新方案[1][5] - 需持续关注在研双抗/多抗药物的疗效数据、给药间隔优化及潜在业务发展机会[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