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剂
搜索文档
重度哮喘可能进展为慢阻肺病,专家:规范治疗有望“临床治愈”
贝壳财经· 2025-11-03 16:47
孙永昌介绍,慢阻肺病和哮喘不是一个病,但是哮喘不规范治疗,特别是在吸烟、吸入有害颗粒等危险 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发展成慢阻肺病。而重度哮喘是因为早期哮喘或轻中度哮喘的治疗不够规范,病情 逐渐发展而来,虽然在整体哮喘人群中占比不算高,为5%-10%,但绝大部分哮喘患者的医疗负担来自 重度哮喘。因此,重度哮喘的预防要强调早防早治、规范化治疗。 尽管这些年哮喘的诊治有很大进步,但孙永昌从其临床经验来看,还有相当多的哮喘患者没有得到诊 断,有的是有症状但没有诊断为哮喘;有的则是诊断了哮喘但治疗不规范,因为患者会认为哮喘的治疗 就是吃药,但目前哮喘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吸入激素治疗加支气管舒张剂,如果早期规范使用, 完全能够达到很好的治疗目标,避免向重度哮喘发展。"这需要我们医生、患者甚至整个社会都来强调 哮喘规范治疗的重要性。"孙永昌说道。近几年,生物制剂进入临床以后,为重度哮喘的治疗带来了新 希望,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目标,这是重度哮喘治疗管理非常重要的进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也在会上提及,呼吸慢病的全程管理,离不开医学的进步。近年来,生物制剂等 创新成果逐渐走进临床,为重度哮喘患者带来了"临床治愈"希望,丰 ...
银屑病患者生涯发展洞察调研启动
中国经济网· 2025-10-30 10:46
10月27日,强生"此地无银"公益项目升级暨银屑病患者生涯发展洞察调研启动会上,北京大学第一 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李若瑜介绍:"银屑病患者重返正常学习和工作,离不开长期稳定的病情控制。虽 然银屑病目前仍无法根治,但已有国际研究表明,早期使用合适的生物制剂,从规范的1年治疗开始, 通过长程管理,患者可以实现长达2.5年的皮损缓解 。希望更多患者可以通过科学治疗,重新掌握人生 节奏。"据介绍,该活动由强生创新制药发起、民生周刊杂志社公益支持,作为本次项目升级亮点,强 生创新制药基于深刻患者洞察,支持创作了银屑病领域首部AI短片《寻找李百银的23种可能》。 强生创新制药免疫领域负责人潘昉玥表示:"深耕中国免疫领域近20载,'患者为先'是我们一切行 动的根本准则。从持续引入创新治疗方案,以满足银屑病患者日益增长的治疗需求,到通过数字化手段 为银屑病患者提供从用药到长期管理的全周期支持,再到聚焦患者治疗之外的需求,创新打造赋能公益 新模式,我们不断探索和优化患者支持的综合路径。"(中国经济网记者 韩璐) 10月29日为"世界银屑病日"。今年(2025年),国际银屑病协会联合会(IFPA)以"停止多米诺骨牌效 应"为主题, ...
收购及增资吉象隆 九芝堂进军多肽原料药领域
证券日报网· 2025-10-29 21:13
交易概述 - 九芝堂以总计人民币3.1亿元(2.1亿元受让股权,1亿元增资)收购吉象隆51.6667%的股权,吉象隆将纳入公司合并报表范围 [1] - 此次交易使九芝堂得以迅速切入多肽原料药赛道,旨在丰富公司产品类别并完善产业链布局 [1] 收购标的(吉象隆)核心优势 - 吉象隆是一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业从事多肽类仿制药原料药、多肽药物制剂与创新药的研发、生产及技术服务 [1] - 公司掌握多肽原料药规模化生产的核心技术及工艺流程,拥有10个原料药生产批文、1个制剂批文及1个待批原料药,多肽原料药批文数量居国内第三 [1] - 吉象隆有8个品种进入国家集采,其中阿托西班、缩宫素为国内首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 [1] - 核心产品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已在美国FDA备案并取得美国国家药品编码,现已在美药房销售 [1] - 公司拥有发明专利16项,其中化合物专利7项,并是国家药审中心相关技术指导原则的核心起草单位之一 [1][2] - 核心技术团队经验丰富,具备系统性研发、技术转化与产业化优势,成长潜力和投资价值良好 [2] 交易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九芝堂业务涵盖传统中药、现代中药、生物制剂及大健康产品,并持续开展创新药及干细胞药物研发 [2] - 交易整合后,双方将在生产、销售渠道、研发和技术等方面发挥业务协同效应,打造新业务增长点 [2] - 吉象隆可获得九芝堂在管理、平台、资源、资金、品牌及销售渠道上的持续赋能 [2] - 此次深度融合预计将提升九芝堂的抗风险能力、持续盈利能力和发展潜力,深化其在医药领域的整体布局 [2]
京新药业跌2.03%,成交额1.11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828.41万元
新浪证券· 2025-10-14 11:12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10月14日盘中下跌2.03%,报收18.86元/股,成交额1.11亿元,换手率0.80%,总市值162.39亿元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828.41万元,特大单净卖出1198.13万元,大单净买入369.72万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1.26%,但近5个交易日下跌4.07%,近20日下跌7.41%,近60日上涨21.99% [1]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最近一次为7月4日,龙虎榜净买入1.11亿元,买入总计2.59亿元(占总成交额21.90%),卖出总计1.48亿元(占总成交额12.49%) [1] 公司基本面与财务数据 - 公司主营业务为化学制剂、传统中药、生物制剂、化学原料药、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收入构成为医药制造82.46%,医用器械17.54% [1] - 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0.17亿元,同比减少6.20%,归母净利润3.88亿元,同比减少3.54%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10亿元,近三年累计派现8.01亿元 [3]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概念板块包括眼科概念、仿制药、抗癌治癌、增持回购、创新药等 [2] - 截至6月30日股东户数为2.57万,较上期减少0.11%,人均流通股28196股,较上期增加0.11% [2] - 截至2025年6月30日,十大流通股东中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64.92万股,较上期减少1539.17万股,创新药(15999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华北制药: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约为17.01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09 18:00
公司财务状况与担保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对外担保总额约为17.01亿元,占2024年度经审计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净资产的31.56% [1] - 公司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总额约为16.11亿元,占净资产的29.89% [1] - 公司对合并报表外单位担保金额为9000万元,占净资产的1.67% [1] - 截至发稿,公司市值为102亿元 [1] 公司营业收入构成 - 2025年1至6月份,公司化学制剂药收入占比最高,为42.67% [1] - 化学原料药收入占比为25.02% [1] - 生物制剂收入占比为16.71% [1] - 医药及其它物流贸易收入占比为6.76% [1] - 医药中间体收入占比为6.47% [1]
国金证券:AD现有疗法仍可优化 双抗药物有望破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9-17 10:37
特应性皮炎(AD)市场潜力与患者规模 -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以剧烈瘙痒为特征 患者就诊意愿强烈且疾病负担较重[1] - 全球患者规模约6-7亿人 国内患者约6700万人 未满足医疗需求巨大[1] 现有疗法格局与局限性 - 传统疗法如糖皮质激素和TCI安全性不佳 近十年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药逐步上市 全球仅十余款不同机制药物获批[2] - 小分子JAK抑制剂(如乌帕替尼、艾玛昔替尼)疗效优异但存在安全性风险 多款药物被FDA添加黑框警告 需临床监测[3] - 生物制剂中IL-4Rα和IL-13单抗疗效确切 IL-31单抗缓解瘙痒能力较强 TSLP单抗部分产品疗效优异[4] - 生物制剂整体疗效仍不及小分子JAK 乌帕替尼在头对头研究中显著优于度普利尤单抗[4] - 相比银屑病治疗(16周PASI-75达90%+且可快速起效) AD生物制剂在皮损改善、快速止痒和给药间隔方面仍有明显提升空间[4] 新兴技术路径与发展方向 - TYK2抑制剂因仅影响免疫相关信号传导 成药安全性高 在研管线ICP332展现出优异疗效[3] - 双抗/多抗药物成为新兴方向 可融合IL-4Rα、IL-13、TSLP、IL-31等靶点优势 改善止痒效果、皮损修复和给药间隔[5] - 全球多家企业布局双抗领域 包括赛诺菲Lunsekimig(IL-13/TSLP)、康诺亚CM512(IL-13/TSLP)、信达IBI3002(IL-4Rα/TSLP)及辉瑞三抗(IL-4/IL-13/TSLP等)[5] 研发进展与未来展望 - AD治疗领域小分子和生物制剂药物发展前景广阔 双抗/多抗有望成为破解现有疗法困境的新方案[1][5] - 需持续关注在研双抗/多抗药物的疗效数据、给药间隔优化及潜在业务发展机会[5]
京新药业涨2.02%,成交额2.6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884.62万元
新浪证券· 2025-09-12 14:27
股价表现 - 9月12日盘中上涨2.02%至19.70元/股 成交额2.67亿元 换手率1.91% 总市值169.62亿元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57.99% 近60日涨幅达51.31% 近5个交易日下跌4.65% [2] - 主力资金净流出1884.62万元 特大单净卖出1159.56万元占比4.34% 大单净卖出725.06万元 [1]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0.17亿元 同比减少6.20% [2] - 归母净利润3.88亿元 同比减少3.54% [2] - 医药制造业务占比82.46% 医用器械业务占比17.54% [2] 股东结构 - 股东户数2.57万户 较上期微减0.11% [2] - 人均流通股28,196股 较上期增加0.11%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964.92万股 较上期减少1539.17万股 [3] 公司概况 - 主营业务涵盖化学制剂 传统中药 生物制剂 化学原料药 医疗器械研发生产及销售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医药生物-化学制药-化学制剂 [2] - 概念板块包括阿尔茨海默 仿制药 眼科概念 抗癌治癌 生物医药等 [2] 历史表现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21.10亿元 近三年累计派现8.01亿元 [3] - 今年以来1次登上龙虎榜 最近7月4日净买入1.11亿元 买入总额2.59亿元占比21.90% [2] - 创新药(159992)退出十大流通股东之列 [3]
特宝生物:9月4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05 19:29
公司治理 - 公司第九届第十一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9月4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审议向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激励对象授予预留部分限制性股票的议案 [1] 财务表现 - 2024年1至12月营业收入构成中生物制剂占比99.73% 其他业务占比0.27% [1] - 公司当前市值达345亿元 [1] 业务构成 -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物制剂 收入贡献度接近100% [1]
瑞普生物涨2.30%,成交额1.05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722.52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9-04 13:33
股价表现与交易数据 - 9月4日盘中股价上涨2.30%至21.77元/股 成交额1.05亿元 换手率1.47% 总市值101.1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722.52万元 其中特大单买入320.77万元(占比3.05%)/卖出795.44万元(占比7.57%) 大单买入1294.39万元(占比12.32%)/卖出1542.24万元(占比14.68%) [1] - 年内股价累计上涨20.43% 近5日/20日/60日分别变动-2.11%/+1.11%/+2.88% [2]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7.08亿元 同比增长55.37% 归母净利润2.57亿元 同比增长61.19%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3.7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4.62亿元 [3] 业务结构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构成:禽用生物制品35.04% 制剂及原料药33.24% 宠物供应链20.63% 畜用生物制品6.86% 其他业务合计4.22% [2] - 所属申万行业为动物保健Ⅲ 概念板块涵盖宠物经济、合成生物、禽流感药物、原料药及参股新三板 [2] 股东结构变动 - 截至8月8日股东户数2.70万户 较上期持平 人均流通股12406股 [2]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657.27万股(较上期增171.20万股)位列第五大流通股东 国泰中证畜牧养殖ETF持股398.12万股(增16.20万股)位列第七 嘉实农业产业股票A持股337.58万股(减301.31万股)位列第九 [3]
514条城市河道开展“无感知”灭蚊
每日商报· 2025-09-04 10:10
城市治理行动 - 全市514条城市河道开展沿河区域灭蚊专项行动 [1] - 行动采用精细化时间管理 消杀作业严格安排在清晨8时至9时及下午4时至5时人流较少时段 [1] - 作业前养护人员提前发布通知并设置温馨提示 方便市民调整路线 [1] 技术方法升级 - 药剂全面升级 采用高效环保生物制剂和颗粒药物 对人类宠物鱼类及水生植物安全无害 [1] - 作业方式变大水漫灌为超低容量喷雾 药剂用量减少且雾滴更细 效果更集中且气味残留时间极短 [1] - 河道边几乎闻不到味道 灭蚊行动存在感极低 [1] 市民互动与教育 - 养护人员在河边设立临时宣传点并免费发放环保驱蚊贴 [1] - 现场开设微课堂科普灭蚊防控知识 提醒居民清除家中积水从源头阻断蚊虫繁殖 [1] 治理理念与长效机制 - 以最小干扰求最大成效的灭蚊模式遵循城市精细化治理理念 [2] - 管理部门将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定期开展环境整治和科学消杀 [2] - 目标将沿河区域打造为市民心中整洁健康宜居的散步锻炼首选地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