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古籍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从“活下来”到“活起来” 新疆解码“古籍智慧”
中国新闻网· 2025-10-11 14:41
(文化中国行)从"活下来"到"活起来" 新疆解码"古籍智慧" 中新社乌鲁木齐10月11日电 题:从"活下来"到"活起来" 新疆解码"古籍智慧" 作者 苟继鹏 步入修复室,大理石铺成的修复台上,各类修复材料摆放整齐,墙上挂满各种刷子、毛笔等工具,新疆 古籍修复师张淑平和米娜娃尔·阿不都正在伏案工作。 据他介绍,新疆图书馆馆藏古籍中有不少从居住、生产、生活等方面记录了当地民众的社会生活,反映 出历史上各族民众房舍相望、田地相接,在长期杂居相处中交往交流交融的史实,不仅是研究新疆地方 社会史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见证。 "这些年我们持续组织开展古籍保护课程进校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达基层——古籍修复体验系列活 动等,让更多古籍从库房走向公众视野。"艾尼瓦尔·艾力说,未来新疆图书馆将进一步开展古籍研究阐 释、展示体验等活动,挖掘"古籍智慧",推动古籍保护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新疆各族民众进一 步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完) 在位于新疆图书馆的新疆古籍修复中心内,两位古籍修复师翻开八花九裂的古籍书叶,动作轻盈迅捷, 调整好位置放平后,便开始修补。 "今年的重点任务是完成馆藏明刻本古籍《精选 ...
文学山房——老巷深处的古籍守护者
苏州日报· 2025-06-12 08:26
江澄波一生与古籍相伴,在古籍修复和鉴别领域建树颇高,他把自己的从业经历记录下来,出版了 《古刻名抄经眼录》《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著作。文物鉴赏家江洛一曾评价江澄波 为"苏州一宝"、书界的"活字典"。上世纪80年代,古旧书业出现青黄不接、人才匮乏的现象,江澄波曾 多次受邀前往北京授课。 江澄波生活和工作极为规律,一年中只有大年初一、初二两天休息,其他时间风雨无阻到书店上 班。他曾把书店比作城市的眉毛:"对于一个人来说,眉毛看似并不重要,但缺了它,五官再精彩看着 也乏味。"他还曾说:"书是我营生所靠,也是我终身所好。我等于是一条运书的船,我离不开书,离不 开水,所以一辈子都是干抢救古书这个工作。现在100岁了,我还要继续做下去,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江澄波出生于1926年,其曾祖江椿山清咸丰年间为避战火从浙江湖州逃难至苏州阊门,在"扫叶山 房"当伙计,精通古籍版本。1899年,江椿山之子江杏溪在护龙街(今人民路)嘉馀坊口开了一家旧书 店,取名"文学山房"。 作为文学山房的第三代传人,江澄波自幼得祖父教诲,16岁时正式进入文学山房工作,跟随父祖学 习修缮古书的技艺和鉴别古书版本的业务,曾多次随父祖外出寻 ...
初心依“旧”!百岁的他用一辈子守护这一屋古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4-23 09:07
公司概况 - 文学山房旧书店由江澄波的祖父江杏溪于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创办 [4][5] - 公司主营业务为贩售古籍 [5] - 书店位于苏州钮家巷,经营面积约二十来平方米 [2] 公司历史与传承 - 公司创办至今已有约130年历史,期间曾并入苏州古旧书店,后由江澄波恢复字号 [2][7] - 公司主人江澄波出生于1926年,16岁进入书店工作,至今已近百岁高龄 [2][4] - 江澄波在退休后恢复“文学山房”字号,开启与书打交道的“二次人生” [7] 公司运营与业务 - 公司核心业务能力包括古籍鉴定、修补及从废纸堆中抢救古籍 [5][7] - 公司经营理念强调文化事业属性,而非纯粹逐利 [7] - 公司主人江澄波独立著有《江苏活字印书》《吴门贩书丛谈》等学术作品 [7] 行业地位与社会贡献 - 公司为当地图书馆、博物馆的珍贵善本收藏作出了巨大贡献 [7] - 公司被视为承载城市记忆与知识执着的文化载体 [2] - 许多人不远万里前来书店,旨在拜访用一生守望书店的传奇老人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