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
搜索文档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人民网· 2025-10-23 17:01
第138届广交会第二期展会活动 - 展会第二期于10月23日举行,展示了包括仿真花、装饰品、礼品、日用瓷器、眼镜、钟表等多种产品 [2][3][4][5][6][7][8] - 境外采购商积极参与,在仿真花、装饰品、礼品装饰品、日用瓷器、眼镜、钟表等多个展台进行观看和洽谈 [2][3][4][5][6] - 客商在瓷器产品展台进行参观和拍摄,显示了对该类产品的关注 [7][8]
“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活动举办—— 以瓷为媒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经济日报· 2025-10-22 05:59
活动概况 - 活动于10月17日至20日在江西景德镇举办,主题为“世界市长对话·景德镇暨2025景德镇论坛” [1] - 来自意大利、韩国、土耳其、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的市长、城市代表及各界嘉宾共350余位参与 [1] - 活动核心议题包括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和开放合作 [1] 文旅融合发展 - 景德镇通过打造陶阳里、陶溪川、陶源谷、陶科园、陶博城“五陶”文旅格局,塑造独特城市风貌 [2] - 2025年10月1日至8日,景德镇市累计接待游客超900万人次 [2] - 陶溪川从老瓷厂发展为顶流文创街区,通过培育青年生态和发展集市文化吸引年轻创客 [8] - 西班牙塔拉维拉市议员希望明年带更多陶瓷艺术家来景德镇交流并开设展位 [2] 国际经贸合作 - 景德镇已与72个国家和地区的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关系,一体推进陶瓷企业、产品、品牌、文化出海 [5][6] - 土耳其伊兹尼克市与景德镇达成合作意向,将建立面向全球市场的土耳其陶瓷生产基地 [4] - 俄罗斯戈罗杰茨市在工业园有与中国车企的成功合作项目,认为友城框架能保障经贸合作信誉 [5] - 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中国、哈萨克斯坦建立国际物流通道以提升贸易枢纽地位 [4] 文化遗产保护与创新 - 俄罗斯戈罗杰茨市通过商业投资,将19世纪历史建筑遗址修复改造为“歌德瓷绘画博物馆” [7] - 意大利蒙特卢波菲奥伦蒂诺市指出商业投资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并强调陶瓷在耐高温材料、防弹衣等现代领域的应用 [7] - 韩国公州市采取保护中发展的举措,将复原与重建融入城市发展,并计划结合现代技术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体验 [8]
东西问丨欧阳安:为何说中国主动参与塑造了全球化?
中国新闻网· 2025-10-21 20:19
全球化历史中的中国角色 - 16至17世纪中国通过“丝银对流”贸易体系主动参与并塑造了全球化进程 [1] - 中国商人将丝绸、瓷器等商品运往美洲并带回白银形成了跨太平洋贸易网络 [1] - 该贸易体系推动了全球贸易量大幅增长并促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交流 [11] 福建商人的贸易网络作用 - 福建商人利用海禁松动机会在马尼拉开辟贸易通道连接中国东南沿海与全球 [7] - 福建商人在技术、组织和商贸方面具有较高发展水平吸引多国商船汇聚马尼拉 [5] - 16世纪末西班牙人与福建商人的经济往来利润丰厚推动商业网络活跃运转 [5][7] 中国经济的历史地位与回归 - 18世纪中国经济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部分地区与欧洲生活水平大体相同 [12] - 中国在工业革命开始40年后棉花产量仍较高市场大且竞争激烈 [12] - 近几十年中国的崛起被视为回归其历史上固有的经济中心地位 [12][13] 贸易体系对全球格局的影响 - 贵金属和奢侈品国际贸易加剧欧洲列强竞争导致西班牙葡萄牙地位被荷兰英国取代 [11] - 跨文化贸易要求了解各地文化特征及消费生产模式并尊重多样性互补性 [11] - 商业逻辑在地缘战略考量之上推动东亚季风区进入商业发展时期 [11]
世界手艺人相约景德镇 谱写“美美与共”的东方答案
新华社· 2025-10-21 19:20
行业活动与规模 - 2025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于10月18日至22日举行,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从业者 [1] - 景德镇陶溪川文创街区的“春秋大集”盛会今年迎来了50多个国家的千余名艺术家,从最初仅数十名年轻陶瓷手艺人发展为全球性平台 [2] 国际吸引力与交流 - 荷兰陶艺家西梦·哈克与景德镇当地青年艺术家李振于2015年共同创立品牌“ZhenXi”,体现深度国际合作 [1] - 日本陶艺家西田泰代将景德镇比作陶艺人心中的天堂,今年她带领数十名欧洲艺术家参与活动 [2] - 新加坡艺术家林善春探索现代工业与传统工艺融合,韩国艺术家权慧贤运用中韩两国原料和技术创作 [3] 历史底蕴与文化价值 - 景德镇瓷器很早就远销海外,曾装点过波斯、土耳其、法兰西等地的宫廷,是千年瓷都 [2] - 行业从业者深信手艺能够带来美好生活,赋予人尊严与希望,揉泥、拉坯、画彩等工序寄托着对生活的理解 [2] 政策与环境支持 - 中国持续扩大免签范围,对70余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0余个,为国际交流提供便利 [1]
一代官商的体制化死路:当世界首富遭遇民族英雄
虎嗅· 2025-10-16 21:18
全球白银流动与贸易格局 - 16至18世纪,美洲白银持续两个多世纪流入中国,这是全球经济基本规律作用的结果[2] - 中国以其强大的文明向心力和成熟的商品经济,主动吸附全球白银,扮演“完美消费者”与“终极生产者”双重角色[2] - 中国“银本位”货币体系对白银有近乎无限的制度性需求,使其成为全球化白银的“最终目的地”[3] - 中国提供了世界市场上几乎无可替代的顶级奢侈品和日用必需品,如茶叶、瓷器和丝绸[3] - 巨大贸易逆差使得白银作为世界货币必然且持续地流向其最终归宿——中国,这是对统一性文明体系成熟度的“奖励”[5] 中国经济体系与竞争优势 - 中国拥有发达而完备的手工业体系,能稳定供给全球优质商品[6] - 精耕细作的农业和精细化的手工业分工体系是商品供给的支撑[6] - 发达的国内贸易网络确保货物能够“货畅其流”并“货卖天下”[6] - 明清两代政治大一统格局为应对全球化挑战提供了长期稳定的市场环境[7] - 白银流入是对早已准备就绪的成熟文明体系的“结算报酬”[7] 国家商业主义与贸易体制 - 清朝“广州一口通商”体系是“轻重之术”的全球版实践,将所有对外贸易压缩到广州“十三行”一个端口[9] - 该体制通过控制渠道“通轻重之权”,便于朝廷绝对控制,并以指定代理人“官山海”坐享其利[9] - 行商角色是体制内的“轻重”操盘手,既是全球化弄潮儿,又是王权体制守夜人[9] - 财富源于全球化贸易,但也离不开体制授予的垄断特权,“顶戴”为皇权恩赐也是财富“紧箍”[10] - 当《南京条约》签订,五口开埠通商,十三行垄断制度瓦解,商业帝国便失去存在基础[14] 商业资本与政治权力的冲突 - 存在三种无法调和的逻辑冲突:商业资本逻辑、民族救亡逻辑和专制权力逻辑[22] - 商业资本逻辑核心目标是维持贸易秩序,保全财富与身家,行为模式是斡旋与妥协[22] - 专制权力逻辑旨在维护最高统治,汲取最大利益,不惜以首富为弃子[22] - 世界首富的“忠诚”趋于“商业契约”和“信用体系”,民族英雄的“忠诚”是对“道统”的绝对忠诚[23] - 在鸦片战争历史关头,维护商业流通与坚决阻断毒源两种立场势如水火[23] 个人命运与制度性陷阱 - 伍秉鉴累计向清廷缴纳超过1600万两白银,同时必须承担“无限责任”[13] - 在鸦片战争中,行商首当其冲,被迫支付巨额“赎城费”和战争赔款[13] - 财富被框定在僵化政治经济体制内,未能催生制度创新和产业革命,反而强化旧路径依赖[15] - 当西方完成工业革命,贸易格局改变,白银流向逆转,传统“轻重”体系便崩塌[13][15] - 个人悲剧在于拥有富可敌国的财富,却买不来自身的独立和安全,最终成为旧体制殉葬者[27][28] 历史启示与体制反思 - 个人杰出无法逃脱体系束缚,无论是世界首富还是民族英雄都无逃于体系束缚[27] - 纯粹的道德英雄主义和依附性商业巨富都无法挽救系统性、体制性的崩溃[28] - 真正的出路在于打破造就“首富”也逼死“英雄”的旧体制本身[29] - 一个良治体制需以法治为基石,将商业资本力量导入国家发展战略轨道,同时设定边界[33] - 理想体制应能兼容“全球化资本逻辑”和“民族国家主权逻辑”,整合商业智慧与道德追求[33]
“互利天下”的智慧:从广东外贸一千年看当下开放底气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5 21:53
展览概览 - “互利天下:广东外贸一千年”大展于10月1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启幕,展期一年,系统梳理自唐朝以来广东外贸发展脉络 [1][2] - 展览分为“市舶利邦”“商舶云集”“中西交汇”和“潮涌新章”四大篇章,呈现从制度萌芽到全球枢纽的演进历程 [2] - 展览汇聚全国文博机构超200件(套)文物珍品 [2] 广东外贸的历史优势与地位 - 广东发展海洋贸易具备运输与制造基础优势,海岸线狭长、港口众多,南海通航条件在全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2] - 唐宋时期的潮州窑、佛山窑以及明清时期的广绣、广彩为外贸兴盛提供了丰富商品资源,形成“产运销”三合一的外贸优势 [2] - 截至2024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量首次突破9万亿元,连续39年位居全国第一 [2] 广交会的角色与演变 - 第138届广交会同期开幕,吸引来自218个国家和地区超24万名采购商,预登记人数增长10% [3] - 广交会自1957年创办至今已连续举办138届,出口成交额翻了200多倍,从以中小商品为主转向以机电和高新科技产品为主 [4] - 广交会当前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搭建平台,促成国际经贸合作,其交易执行范围覆盖全国乃至全球 [3][6] 新时代的贸易枢纽定位 - 依托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大片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广东不断探索贸易自由化、投资便利化新路径 [6]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与产业链协同,进一步强化广东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功能 [6] 历史制度与文明互鉴 - 唐代于广州设立市舶使,后由临时差遣发展为常设机构,宋代据此颁行首部市舶管理法规,元代修订形成完备法典体系 [8] - 明代广东推行“广中事例”等海上贸易新政策,拓展中外交往并显著增加外贸收入 [8] - 十七世纪粤海关与十三行制度及“一口通商”政策,使广东通过茶、瓷器等大宗商品获得巨额税收,并成为东西方文明对话的窗口 [9]
2025重庆首届臻享商惠节在渝中启幕
搜狐财经· 2025-10-15 17:53
活动概况 - 2025重庆首届臻享商惠节于10月15日在渝中区化龙桥嘉陵中心外街广场启幕 活动将持续至10月17日 [1] - 活动由重庆市工商联支持 渝中区工商联主办 主题为“新渝商 新品质 新生活” [3] - 活动旨在发挥商会桥梁纽带作用 推动民企 国企 央企 外企“四企”联动 促进资源整合与市场共享 助力重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活动内容与特色 - 活动创新推出“四企联合”让利 联动汽车 家居 摄影 养生 宠物等多个民生消费领域 [3] - 活动推出“品质好物直降”“消费满减补贴”“体验式消费互动”等惠民举措 [3] - 现场设置“驭见未来”智能汽车体验 “慧居空间”智慧家居产品展等十大特色展区 吸引众多市民 [3] - 具体展区活动包括市民体验新一代智己LS6智能SUV 国内外香氛品牌销售 美达实业展示瓷器生活美学 “宠胖胖”进行异宠互动等 [3] - 活动期间主办方每天推出多元体验促销 并联动印象城 嘉陵中心等化龙桥新兴商圈推出系列惠购活动 [3] 行业背景与战略意义 - 重庆推动物流 金融 科技服务等领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为消费市场提供产业支撑 [4] - 重庆市工商联副主席表示 重庆商会累计为企业对接合作项目超千个 解决经营难题数百项 [4] - 渝中区方面表示 化龙桥国际商务区是“十四五”重点打造的新兴商圈 是集商务 消费 生活于一体的城市新地标 [4] - 活动为企业搭建展示交流平台 为市民带来高品质消费体验 未来将优化营商环境 提供更多消费场景 [4]
文化中国行∣西藏:“见证与守望”主题展讲述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故事
新华社· 2025-10-03 10:02
展览以"合同一家""万象更新"两大核心为脉络,集中展示了唐卡、造像、瓷器、贝叶经等布达拉宫珍藏的300余件体现民族团结的文物,系统 呈现了西藏地方与祖国血脉相连的历史脉络,其中百余件为首次展出。 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的雪城珍宝馆,光影流转间,一幅跨越千年的中华民族交融长卷缓缓铺展…… 珍宝馆序厅两侧的浮雕壁画,展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进藏盛况、1652年五世达赖喇嘛启程进京觐见清顺治皇帝全过程。壁画中间是高约10 米的3D裸眼屏幕,屏幕上元青花凤穿牡丹纹罐、珍珠曼扎等稀世文物一一浮现。来自广东中山的蔡女士看着这一切,不禁屏住呼吸,举起手 机,将这份震撼定格。 "在雪城珍宝馆集中欣赏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遗珍,我觉得非常有意义。"蔡女士说。 这场"见证与守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展",由西藏自治区文物局主办、布达拉宫管理处承办。展览历时三年筹备,于2024年12月 31日正式开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接待观众50余万人次,日均接待超过2000人次。 明永乐宫廷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像便是其中一件。该造像莲台清晰镌刻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款识,一个"施"字,直观印证了当时西藏地方 与明中央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