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瓷器
icon
搜索文档
2030年:九大“狠招”激活艺术品市场!
搜狐财经· 2025-09-23 05:19
行业政策框架 - 国家计划在2030年前推出九项关键政策以全面激活艺术品市场 涵盖交易 鉴定 资金和流通环节 [1] 交易基础设施 - 计划在全国建设1000家艺术品交易中心 实现从一线城市到县域全覆盖 提供鉴定 交易和产权登记一站式服务 [3][5] - 交易中心配备专家和AI鉴定设备 支持线上线下同步交易 减少假货风险和中介手续费问题 [3][5] 技术应用与防伪 - 采用区块链技术为每件艺术品创建不可篡改的数字身份证 记录制作时间 使用历史 展览记录 交易价格及材料成分等详细信息 [5] - 数字身份证支持手机扫描验证 大幅降低买家鉴定成本和提高交易透明度 [5] 金融支持措施 - 鼓励银行推出艺术品质押贷款服务 允许持有区块链身份证和权威评估的藏品按估值50%-60%比例获得低息贷款 [6] - 推动艺术品基金发展 支持高价藏品分拆销售 例如1000万元作品可拆分为1000份 每份1万元 降低投资门槛 [7][9] - 深圳某基金推出的近现代书画组合产品上线当日售罄 显示市场对低门槛艺术品投资需求旺盛 [9] 税收优化政策 - 对个人转让符合条件的藏品可能免征个人所得税 企业购买艺术品用于文化传播可享受部分税款抵扣 [11][12] - 税收减免幅度显著 例如原需缴纳20万元税费的100万元交易利润可能减少大半 [12] 民间藏品流通 - 鼓励博物馆征集民间藏品 支持通过捐赠 出租或委托拍卖方式实现价值转化 [14] - 北京某博物馆展出的100件文物中30件来自民间 既提升藏品曝光度又为藏家创造收益机会 [14] 市场监管与合规 - 建立造假者和卖假者黑名单制度 实施终身市场禁入和刑事责任追究 推动保真交易和假一赔十担保机制 [16] - 规范数字艺术品市场 颁发合规牌照 使数字藏品在正规平台享有转让和质押权 与传统艺术品同等保护 [17] 国际化发展 - 简化艺术品进出口流程并降低关税 在海外建立中国艺术中心促进藏品跨境流通 [18] - 明代青花瓷通过新通道在纽约拍卖实现较国内溢价300万元 出关手续时间从传统方式大幅缩短至一周 [18]
命运与共好伙伴 | 传承中瑞建交精神 开创合作共赢的未来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9-22 09:29
9月的哥德堡港,海风轻拂。"哥德堡号"仿古帆船静静停泊,高耸的桅杆仿佛仍在诉说着两个多世 纪前中瑞海上贸易的辉煌历程。 280多年前,"哥德堡号"载着瑞典的黑铅、粗绒等货物远航中国,回程时满载丝绸、茶叶和瓷器, 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驶回北欧。这条跨越大洋的航线,不仅开启了中瑞两国最早的贸易往来,也架起 了东西方文明互鉴的桥梁。 1950年5月9日,瑞典成为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之一。75年来,双方始终相互尊重、平等相 待,推动双边关系稳健发展。目前,600多家瑞典企业在中国市场深耕发展,近万家瑞典企业开展对华 贸易。沃尔沃、爱立信、斯堪的亚等瑞典品牌在中国家喻户晓。同时,中国高科技企业也为瑞典的绿色 转型和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大疆、北极星、极氪等中国品牌纷纷落户斯德哥尔摩市中心,优质的产品、 合理的价格和便捷的服务,赢得越来越多瑞典消费者的认可。 面向未来,中瑞双方可继续弘扬"哥德堡号"所代表的友好精神,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推动各 领域交流合作走向深入,不仅为中欧关系注入更多稳定性与正能量,更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与方 案。 科技创新成为中瑞合作的新引擎。双方在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积 ...
从“中国游”到“中国购”——入境旅游消费热潮涌动
新华网· 2025-09-21 07:36
入境旅游政策与便利化措施 - 中国对俄罗斯试行免签政策 多地迎来首批免签入境俄罗斯旅客 [1] - 中国已对55国实施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4] -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2025年推广至全国 起退点下调至200元 [4] - 全国离境退税商店数量突破1万家 [4] - 前8个月享受退税人数同比增长2478% 退税商品销售额和退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75%和969% [5] - 上海外滩推出第一家支持"全市通退"的离境退税退付点 [5] - 北京集中退付点上线支付宝"碰一下"退税功能 "即买即退"服务限额由5万元提升至22万元 [5] - 成都21个境外电子钱包实现直接支付 全市5086台ATM机和1306家银行网点提供外卡取现和现金兑换服务 [5] 外国游客消费行为变化 - "中国购"成为来华旅游新潮流 外国游客将购物加入旅行计划 [1][2] - 外国游客倾向于沉浸式体验中国文化生活 不再仅满足于欣赏风景 [3] - 外国游客购物清单从传统纪念品转向高附加值产品 包括科技产品 非遗手作和个性化定制商品 [6][7] - 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商品成为最受欢迎购物选项 如汉服 刺绣围巾和手工茶具 [7] 热门购物地点和商品类别 - 义乌国际商贸城 北京秀水街 海南免税店等成为网红购物点 [2] - 外国游客喜欢新奇有趣的小礼品和小商品 衣物 饰品 玩具销售火爆 [2] - 折叠屏手机 瓷器 汉服等被列入必买清单 [2] - 三星堆博物馆文创产品如神鸟冰箱贴和面具咖啡杯吸引外国游客 [3] - 科技产品如AI翻译器 AI眼镜 智能手表和无人机受到青睐 [6] 支付和消费体验优化 - 国内支付平台支持国际信用卡绑定 解决支付痛点 [4] - 商场 景区完善双语服务 门票预约界面优化 [5] - 机场 酒店等消费场景新增或升级外卡POS机 [5] - 英国游客通过支付宝"碰一下"快速获得2700余元退税款 [4] 中国商品国际影响力提升 - "中国制造"成为高品质代名词 以价格实惠 质量过硬和创意设计获得独特吸引力 [6] - 中国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 文化产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流动载体 [3][7] - 优质国货随着游客脚步走向世界 如电热毯 电暖器 凉感面料防晒服和电助力自行车 [6]
中国艺术市场:从收藏热到全球领跑的华丽转身
搜狐财经· 2025-09-20 23:26
中国艺术市场的收藏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多种因素的交织推动下逐渐兴起。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实现了飞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持续增长,居 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过去几十年间,中国 GDP 年均增长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稳步提升。这使得人们在满 足物质生活需求后,开始将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到精神文化领域,艺术品收藏成为了新的消费热点。 当《年度艺术市场报告》里的数字新鲜出炉,整个收藏圈都忍不住为之一振:全球纯艺术拍卖成交额同比下滑23%的大背景下,中国以47.92亿美元的成 交额、38%的市场份额站上全球第一的位置。这个"第一"来得不意外——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算起,收藏热已在中国土地上烧了近三十年,近1亿收藏者的 热情,终究催开了这朵惊艳世界的花。 早年间,收藏还只是少数人的"雅好"。那时的50后、60后藏家,多半是凭着一股热爱"摸着石头过河",为了一件瓷器能跑遍大江南北,为了一幅字画能蹲 在鉴定所门口等上半天。他们的收藏柜里,摆的不只是物件,更是对历史文化的执念。 三十年过去,收藏圈早已不是"前辈专属"。70后带着对当代艺术的敏感加入,80后则用更年轻的视角打量传统器物——有人痴 ...
拒绝全球化只会被时代抛弃
经济日报· 2025-09-20 06:18
由此,人类品尝到了全球化的"蝴蝶效应":早先引入欧洲的马铃薯等作物缓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但由 于印第安人的退场,辽阔美洲的农业人口已不足以支撑欧洲人的需求,不仅是粮食,橡胶、棉花、蔗糖 等欧洲无法自给自足的产品全面短缺——黑暗而血腥的奴隶贸易就这样登上了历史舞台。 全球化浪潮会被逆转吗? 在美国畅销书作家查尔斯·曼恩看来,答案是否定的。他在新作《历史的碰撞:1493》一书中表示,全 球化是由多种要素综合而来的历史必然结果。经济的脱钩、贸易的断链,并不能扭转全球化的既成事 实。 对世界历史比较熟悉的读者不难猜到,《历史的碰撞:1493》其实是一部"双子作品"。在写作该书之 前,作者已经出版了《历史的碰撞:1491》。而居于其中的1492年正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那一年。作 者无疑是想以此为界,探讨孤立发展与互联互通两种截然不同的世界运行模式。 在作者看来,全球化虽然看起来更像一个经济问题,但实际上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类迁徙 到物种迁移,从全球气候到各国政治,全球化"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这个世界的每个角落,直至一个'同质 化'的世界"。 人们之所以会抓住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要素紧紧不放,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地理大 ...
甄品——北京保利中国古董珍玩第一期同步拍卖会公告
北京商报· 2025-09-15 11:26
甄品——北京保利中国古董珍玩第一期同步拍卖会 预展时间:2025年9月18日-20日 拍卖标的:瓷器·玉器·工艺品 竞拍手续请致电咨询:(010)64083188 拍卖时间:2025年9月21日(星期日) 13:30 展拍地点:保利拍卖艺术空间(北京新保利大厦B1层) ...
第十届绥博会开幕 国际经贸合作现热潮
新华网· 2025-09-11 21:28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现场。新华社发 展馆内人流如织,不同语言在此交汇,握手、洽谈、签约的身影穿行于展位之间,处处洋溢着合作交流的浓厚氛围。产自俄罗斯远东的蜂蜜 罐整齐码放,香甜的蜂蜜水吸引游客驻足品尝;韩国展区的婴幼儿辅食试吃点围满了好奇的买家;蒙古国展商则热情推介农产品与矿产资源,讲 述草原深处的故事。 从江西跨越近3000公里来到这座边境小城,景德镇抱月文化创意有限公司的瓷器展商赵洪波对此行充满信心。"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绥博会参 展,但我知道这座城市已有百年口岸历史,在国际贸易上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他说。 "我希望不只是卖产品,而是通过绥博会这个平台,把中国的非遗、审美理念传播出去。"在他看来,绥芬河不仅是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交流 的渡口,"只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我们的瓷器完全可以走向日韩、欧美等更广阔的国际市场,让更多人了解中国文化。" 这是9月11日拍摄的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现场。新华社发 新华社哈尔滨9月11日电(记者沈易瑾)第十届绥芬河口岸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绥博会")9月11日在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开幕。这场跨越国 界的经贸盛会吸引了来自俄罗斯、蒙古 ...
浪涌钱唐,湖起东南:一部西湖写就的杭州史
经济观察报· 2025-09-02 10:26
杭州历史与西湖形成 - 杭州拥有8000年人类活动史 新石器时代跨湖桥遗址发现7500年前独木舟(中华第一舟)及世界最早漆弓和中国最早草药罐[2] - 5000多年前良渚文化以玉器为特色 玉器用于通神辟邪和权力象征 良渚所在余杭名称源于大禹南巡弃船典故("余留一船")[2] - 先秦时期西湖尚未形成 仅为钱塘江入海口小海湾 当地居民为断发文身的越人 属吴越争霸区域[3][4] 西湖地质演变 - 秦汉时期西湖由海湾演变为潟湖 钱塘江泥沙堆积和海浪冲击形成沙坝隔绝海水[5] - 秦代西湖仍与江海相通 秦始皇曾在此遭遇风浪 宝石山存有秦始皇缆船石[6][7] - 东汉华信修筑海防大塘(宝石山至万松岭)彻底隔绝西湖与钱塘江 西湖转为淡水湖[10][11] 城市发展与运河作用 - 隋开皇九年(589年)首次设立"杭州"地名 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凿通江南运河(杭州段) 打通中原通道奠定经济基础[12] - 五代吴越国定都杭州 实施保境安民政策 86年治理使杭州成为全国经济文化重镇 欧阳修记载"十余万家环以湖山"的繁荣景象[13] - 吴越王钱镠设千人"撩湖兵"专事西湖疏浚 为最早专职治理团队[13] 南宋都城与经济 - 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定都杭州(临安府) 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皇城方圆九里 外城达数十万户超百万人口[16] -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临安城商肆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瓷器为重要贸易商品 汇集全国窑口产品并通过运河分销[17][18] - 货币体系包含圆形方孔钱、金银锭及纸币(交子) 临安城有百余家金银铺 在锭上刻工匠名和成色以建立信誉[18] 西湖治理与文化景观 - 北宋苏轼元祐五年(1090年)大规模疏浚西湖 修建苏堤并治理六井 解决杭州旱涝问题[20] - 南宋形成西湖十景(苏堤春晓、曲院风荷等) 代表四季时辰气象景观精华 1699年康熙南巡御赐题名确立官方地位[22][23] - 投龙简祭祀习俗自唐代延续 吴越王钱镠914年投金龙银简祈雨 1950年代出土鎏金铜龙及银简现藏浙江省博物馆[15][16]
多图带您看正在宁夏银川举行的第七届中阿博览会
中国青年报· 2025-08-29 21:23
展会概况 - 第七届中阿博览会于8月28日在银川开幕 为期4天 展览面积达3.6万平方米 设置6个展区[1] - 共有75个国家及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2200家商协会和企业参展[2] - 西藏自治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首次参展[2] 展区设置创新 - 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 展示智能机器狗 仿真人型机器人 煎饼果子机器人等产品[11][13][15][17][19][21] - 首次设立游戏产业展 青少年可体验VR设备及网络游戏[7][9] - 首次设立绿电应用专区 国网宁夏电力展示清洁能源消纳技术[1] - 首次设立闽宁协作品牌展[1] 清洁能源与科技 - 国网宁夏电力有限公司展示最新清洁能源消纳技术[1] - 宁夏自然课生态环境有限公司展出沙戈荒地试种的集装箱绿色植物[4] - 风云气象卫星展区展示中阿气象技术合作资料[6] 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 - 宇树科技携智能机器人亮相展会[1] - 深圳大象安泰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仿真人型机器人参与展示[15][17] - 华为产品获得外籍友人关注[21] - 首次举办"丝路电商"合作创新发展大会 工作人员进行直播带货[30] 国际贸易与特色商品 - 伊朗展出瓷器吸引观众拍照询价购买[22] - 阿拉伯特色产品获得消费者选购[23] - 外籍参展商现场推介商品并展示非洲手鼓[24][26] - 伊拉克网红短视频博主与中国观众互动[28] 区域合作展示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作为主题省份 组织14个地州市52家重点企业带来近1000种优质特产[32] - 宁夏固原市集中展示红梅杏脯 椒麻鸡等西海固特产[34] 机制性活动创新 - 首次将中国-阿拉伯国家银行联合体理事会会议作为机制性活动[1] - 首次引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举办境外园区和基础设施投资推介活动[1]
在故宫,中法少年拨动友谊之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21 07:35
谢 明摄 中外小朋友参观"大圣遗音——钟粹宫古琴艺术展"。 谢 明摄 "我终于来到故宫了,这就是我画中的宫殿。"站在故宫太和殿前,9岁半的中法混血男孩罗雨果 (Moulinier Hugo)望着红墙黄瓦的巍峨宫殿,亮闪闪的眼睛里满是兴奋。 罗雨果生活在法国里昂,从7岁起学习古琴。2024年的春天,他在参加"云游故宫·凡尔赛宫"AI绘画大赛 时,借助AI工具生成了一幅期待已久的画面:春日的故宫,繁花绚烂,一个小男孩身着一袭蓝色汉 服,坐在石阶上抚弄古琴,神情陶醉。 "我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自己心爱的古琴回到北京,在古色古香的故宫内弹奏。"这个在罗雨果心中珍藏 许久的梦想,今年夏天终于成真了! 近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与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中法儿童古琴交流活动。罗雨果在跟随妈妈回中国度假期 间,与两名中国小朋友一起参加活动,逛故宫、学古琴,体验多姿多彩的中国文化,在真挚的交流中收 获美好的友谊。 "解锁"故宫,领略中轴线上的精妙设计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整个北京 城的中轴线,正是以故宫为中心向南北延伸。咱们参观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就在这条中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