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换镜相机
搜索文档
从佳能、索尼到尼康,为什么常见的相机品牌大多来自日本?| 声动早咖啡
声动活泼· 2025-10-10 12:07
行业市场格局 - 2025年上半年,可换镜相机(包括单反与无反)出货量占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的75% [2] - 佳能已连续22年位居全球可换镜相机市场占有率第一,索尼、尼康、富士紧随其后,上述品牌合计占据全球可换镜相机市场超过90%的份额 [2][3] - 数码相机销售占全球相机市场的90%以上 [5] 日本相机产业的崛起路径 - 与德国厂商坚持高端路线不同,日本品牌以量产与平价策略布局大众市场,通过流水线与低成本迅速打开本土及海外市场 [3][4] - 1947年至1955年,日本相机出口额由13万美元激增至8300万美元,日本政府成立日本相机检验协会(JCII)统一行业质量标准,树立“可靠稳定”的产品形象 [4] - 1959年尼康推出单反相机Nikon F并与美国战地记者合作,凭借坚固耐用与高精度的镜头帮助“日本制造”摆脱廉价仿制形象 [4] - 日本厂商在60年代前瞻性重视电子技术,推动相机自动化以降低使用门槛,佳能于1961年推出采用电子测光技术的Canonet,并于1976年发布全球首款内置CPU的全电子化单反 [4][5] - 日本厂商抓住柯达未将数码相机投入量产的机遇,积极投入研发并开启产品转型,而德国徕卡直到2001年才推出面向大众的首款数码相机 [5] 相机生态系统与锁定效应 - 各主流品牌通过专属卡口技术构建庞大生态系统,佳能、尼康与索尼推出了数百款镜头,兼容性限制促使多数用户在同一品牌生态内配置器材 [6] - 近年来品牌逐步放松卡口封闭性,允许适马、腾龙等第三方厂商进入,2023年适马与腾龙占据日本可换镜头销量三成以上,卡口开放有望带动品牌机身销量 [6] - 专业市场存在长期品牌依赖,索尼在2020年成为美联社摄影师与记者的独家设备供应商,佳能、尼康与索尼几乎垄断奥运会的专业摄影市场 [7] 当前行业面临的挑战 - 可换镜头相机销量从2011年开始持续下滑,2022年短暂回升后增速再次放缓,去年全球销量为660万台,已不到2011年的一半 [8][9] - 微单相机销量增速从2022年的超过30%下降至如今的15%左右,而单反相机销量持续走低 [8] - 数码成像技术陷入停滞,索尼、佳能几乎垄断相机传感器制造,硬件开发复杂性与成本水涨船高,削弱了潜在竞争者的入场动力 [8] - 美国新增关税导致索尼、佳能等公司计划上调相机在美国的售价,部分在中国制造的镜头可能面临更高关税 [9] - 手机与运动相机等便携式设备持续挤压相机市场空间,大疆等品牌推出的高性价比产品吸引了部分用户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