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含山炒面
icon
搜索文档
不息的文脉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4日 08 版) 每逢节假日,各地的博物馆、考古遗址、非遗工坊等场所,总会掀起新一轮参观热潮。文化遗产保护发展成 果正为越来越多人所共享。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本版精选城市文脉传承、博物馆发展、考古遗址 公园建设、非遗旅游路线、古建筑保护利用等几个领域的典型案例,呈现"十四五"以来我国文化遗产事业发展成 就,展现文化遗产如何走进人们的生活。 ——编 者 在洛阳,遇见古都的叠影(大地风华) 张文豪 暮色中的洛邑古城。 洛阳日报社供图 5000年文明血脉、4000年城市肌理、1500年都城历史,都浓缩在了十三朝古都河南洛阳。每次置身此地,仿 佛踏入一座时空层叠的迷宫,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倘若初来不做些功课,恐怕真不 晓得触摸的是绵长文脉中的哪一寸哪一节。 曙光微露,从郑州西行,车先行至偃师。昔日,周武王伐纣后在此"息偃戎师",偃师故而得名。作为由郑入 洛的首站,更让其为人所知的是1959年考古学家徐旭生来此踏勘"夏墟"。随着二里头遗址的发现,夏文明的衣角 被揭露出来,这里成为最有可能的夏朝晚期都城。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站,赵 ...
从古老遗址到幸福空间(大地风华)
人民日报· 2025-10-04 06:02
图为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李俊杰供图 "大家看这块玉版,上面的同心圆和刻画纹路,专家推测是史前先民观测天文的工具,比甲骨文还要早 2000多年!"凌家滩遗址博物馆展厅内,讲解员的声音透过扩音设备清晰传开。 来自上海的游客王笑峰俯身凝视柜中的玉版,手指不自觉地跟着纹路比划:"之前在视频里见过它的特 写,今天亲眼看到,才真正感受到5000多年前先民的智慧有多震撼!"他身旁,几名游客正举着手机拍 摄展柜前的文字介绍,低声交流对玉器用途的猜测。展厅内的虚拟现实设备前,几个孩子正在排队等 待"沉浸式体验考古发掘"。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是长江中下游巢湖流域迄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 中心聚落遗址。自1987年首次发掘至今,这里已开展16次考古工作,发掘面积达8500平方米,出土玉 器、石器、陶器等文物近4000件,其中1000多件玉器堪称史前玉文化巅峰——除了玉版与玉龟组成 的"史前天文仪器",还有精妙的玉人、灵动的玉龙、威严的玉鹰……这些不仅展现出当时首屈一指的制 玉工艺,更折射出成熟的神权体系,让凌家滩文化与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 化"。 从获评1998年度"全国十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