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咖啡厅
icon
搜索文档
广州出新招,让闲置空间不“躺平”,公共服务主动“造血”
南方都市报· 2025-10-22 22:55
文章核心观点 - 广州市发布新政策,旨在通过空间功能复合化利用、盘活存量资产和精细化供给,推动城市公共服务从标准化配置向精细化营造转型,以提升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和公共服务可持续性,构建全龄全社会友好型城市 [1][7] 公共服务设施复合利用 - 新政策鼓励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配套建设咖啡厅等便民服务设施,以增强其自我“造血”能力,破解运营维护成本高、依赖财政支持的困境 [1][2] - 政策对公共服务设施配套便民功能的比例提出量化要求:总计容建筑面积不超过3万平方米的设施,可按不高于10%的比例配套;超过3万平方米的,可按不高于5%进行配置 [2] - 功能复合化使城市公共空间从“纯公益”被动“输血”转向“公益+便民服务”主动“造血”,为运营维护提供可持续资金来源 [3] 全民健身空间供给 - 政策明确鼓励利用储备用地、公园绿地、桥下空间、市政设施上盖、社区存量空间等“金角银边”建设开敞体育运动场地,且无需单独申请规划条件,不计入容积率,符合条件的可免于规划许可 [4] - 通过利用传统“剩余空间”,以低成本、快落地方式增加体育设施供给,推动设施从“专业化配置”转向“生活化营造” [4][5] - 案例显示,黄埔区利用防护绿地打造全龄智能生态体育公园,增城区利用高速立交上盖空间建设海贝公园,配置超35项休闲健身设施,填补社区运动空间空白 [5] 社区商业服务弹性管理 - 政策允许已建成的社区配套商业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经营内容,产权登记用途可确认为“商业服务”,而不再限定于历史登记用途(如照相馆、书店) [6] - 审批时产权登记用途可确认为“商业服务(建议的业态)”,“建议业态”包括零售、餐饮、文体、综合服务等宏观类别,在保障社区配套整体平衡的同时赋予企业经营自主权 [6] - 这种弹性化管理思路反映了城市治理从微观管控向宏观引导的转变,更加尊重市场规律和市民实际需求 [6]
乡村“文旅+”四季生“金”兴业富农 水清岸绿绘就振兴新图景
央视网· 2025-08-18 16:16
生态环境改造 - 当地自2016年启动全面库区生态环境整治和水域扩容工程 [5] - 环湖滨水步道与森林栈道陆续建成推动村庄环境显著改善 [5] - 生态修复和水系治理重现水清岸绿生态画卷 [1] 文旅产业升级 - 废弃水库管理房改造为咖啡厅 新增垂钓、游湖及草坪音乐会等业态 [7] - 今年以来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7] - 200多名村民从事民宿及农家乐业务且民宿入住率较高 [9] 区位资源特征 - 韶托村依托高海拔优势形成凉爽宜人的避暑气候条件 [1] - 小托水库与青山绿野构成核心景观资源 [3] - 别致民居错落分布形成特色乡村风貌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