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含别墅类产品)

搜索文档
 回归“好房子” 多地整治新房“偷面积”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17 08:55
 房地产行业“偷面积”现象 - 开发商通过封闭阳台、利用飘窗、挑高、花池、风雨连廊等方式,在不改变产权面积的情况下增加房屋使用面积,这种做法被称为“偷面积” [2][3] - “偷面积”能够提高得房率,使项目以“好房子”、“第四代住宅”为卖点,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销售情况 [7][8] - 按照常规设计标准,普通住宅得房率通常在75%-90%之间,但部分项目宣传得房率超过100%,甚至达到120%以上,在二三线城市一些项目宣传得房率可超过180% [5][6]   “偷面积”的操作手法与动机 - 根据《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半封闭空间、设备空间等在满足条件下可减半计算建筑面积,开发商通过设计低台凸窗、控制飘窗高度、利用超大入户花园等方式“节省”建筑面积 [5] - 开发商“偷面积”可减少相关税费缴纳,购房者获赠更多使用面积,实现所谓的“双赢” [2][5] - 新房市场竞争激烈,加之部分城市出台住宅设计新规鼓励高品质项目,开发商“偷面积”动力更足 [5]   高得房率的市场影响 - 高得房率项目凭借设计空间和性价比优势,对旧规下的新房和二手房形成降维打击,近期二手房挂牌量增加及交易价格下跌与此有关 [10] - 过度追求得房率导致行业出现内卷式竞争,部分项目将提高得房率作为首要甚至唯一任务,偏离了注重整体品质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8]   监管政策收紧与行业规范 - 今年以来,广州、北京、上海、成都等多个重点城市发布文件,对商品房建设中的技术要点进行规范,整治“偷面积”现象 [3][11][12] - 具体规范措施包括限制“板率”增加值、层高误差值,以及规范阳台、飘窗、入户花园等的水平投影面积占比 [11][12] - 新规在封堵“偷面积”空间的同时,预留了较大设计尺度,如阳台按水平投影面积1/2计算容积率,政策导向正向“好房子”的品质与价值回归 [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