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等

搜索文档
最强大脑云集 创新引擎强劲 深圳:从“技术沙漠”到“创新高地”
深圳商报· 2025-07-29 00:55
深圳科技创新发展 - 深圳从仅有2名技术员(拖拉机维修员和兽医)起步,现已发展为全球创新版图的重要坐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1] - 生命科学、纳米科技、数学运算、大科学装置建设等领域创新平台快速崛起,实现从"技术沙漠"到"创新高地"的转变 [1] 顶尖人才聚集效应 - 2022年结构生物学家颜宁辞去普林斯顿大学讲席教授职位,回国创建深圳医学科学院,该院从最初1名PI发展为人才密集的综合型科研平台 [2] - 深圳吸引顶尖科学家的核心优势包括:快速搭建的大科学装置、宽松开放的科研环境、鼓励原创和长期投入的创新精神 [2] - 深圳医学科学院致力于打通前沿科学与成果转化障碍,整合生命科学、新药研发和临床应用,目标打造生物医药"东方大湾区" [2]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 光明科学城作为深圳科技创新战略布局,在99平方公里区域内集中建设数学、物质、生命科学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 [3] - 鹏城云脑Ⅲ、国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脑科学平台等重大设施相继落地 [3] - 深圳湾实验室采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工程技术"三位一体模式,拥有100多个科研团队,1000多名在职人员(科研技术人员占比93%),含100多位高层次人才 [3] 人才规模与结构 - 深圳人才总量突破700万,其中技能人才406万、留学归国人才22万、高层次人才2.6万 [3] - 连续两年位居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榜首,多年稳居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城市 [3] - 全市拥有3000多个创新载体和超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 [4] 高校科研能力提升 - 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中,深圳大学243人、南方科技大学193人入选,超过部分985高校 [6] - 南科大朱健康教授位列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终身科学影响力排行榜"第一 [6] - 深圳大学39个学科、南科大31个学科入选2023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纳米科学、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进入全球前50 [6] 协同创新机制 -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推动9所高校组成"X9高校院所联盟",实现课程互选、师资互聘、资源共建的集群式协同 [6] - 深圳通过原始创新与成果转化"双引擎"模式持续提升全球科技话语权,拓展科技发展深度与广度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