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大模型矩阵

搜索文档
政策发力、企业领航,多地竞逐人工智能赛道
国际金融报· 2025-05-20 20:33
浙江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 - 到2027年浙江规模以上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营业收入目标超1万亿元,2030年目标超1.2万亿元 [1][4] - 浙江省提出打造以杭州、宁波为核心,覆盖芯片、服务器、系统软件、云平台等全产业链的人工智能发展格局 [3] - 杭州人工智能企业达569家,利润总额占全省超70%,已形成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完整产业链 [4]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建设 - 浙江省将打造100亿元以上人工智能基金群,支持企业不同生命周期融资需求 [5] - 鼓励建设行业级可信数据空间、高质量数据集,并对参与标准制定的企业给予奖励 [5] - 杭州西湖区、钱塘区等地已出台配套政策,2024年钱塘区企业服务专员累计走访超5000家企业,解决160余项难题 [6] 长三角地区人工智能发展现状 - 上海2023年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同比增长7.8%,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 [7][10] - 徐汇区"模速空间"入驻企业超100家,提供算力调度、语料平台等五大公共服务平台 [7][8] - 上海成立总规模近千亿元的人工智能母基金、国家大基金及生态基金 [9] 企业创新与技术突破 - 阶跃星辰自主开发Step系列基座模型矩阵,多模态模型占比达70% [9] - 晶泰科技以AI+机器人技术驱动新药研发、新材料发现等领域的创新 [9] - 傅利叶智能开源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数据集Fourier ActionNet,并发布全球首个全流程工具链 [10] - 张江机器人谷2024年出货千余台人形机器人,2025年预计达万台以上 [10]
上海:打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的进阶之路
中国新闻网· 2025-05-08 14:43
上海青年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将于5月10日举办,论坛以"青年与城市共成长"为核心理念,已成为全球青年创新创业的"会客厅"和"生态圈"[1][3] - 论坛采用"党委推动+市场运作"协同机制,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8家单位指导,引入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等企业承办,形成政策"组合拳"与市场化运作结合的模式[3] - 2024年论坛构建"1+N"品牌矩阵,包括54个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和创新创业大赛,实现"1天高潮+365天热度"的持续影响力[5] 创新创业支持体系 - 论坛设立7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开展专业服务25场,并组建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进校园、园区活动21场[5][7] - 发布《上海创新创业生态研究报告》,为青年提供向导指引,并通过上海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科创服务团链接行业资源,以项目化分工服务初创企业[5] -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基地聚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垂直生态,加速企业研发合作[7]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2023年4月在上海成立,两年内自主研发全体系基础大模型矩阵,成为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7] - 智元机器人构建"大脑-小脑-本体"软硬件设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运动智能、交互智能和作业智能,受益于上海密集的产业链和资本生态[8]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其联合创始人强调青年需抓住科技革命机遇参与国际竞争[8] 城市生态特质 - 上海政策具有"穿透力",从子女教育到知识产权保护细化到"最后一公里",如优化青年创新创业基地配套政策[8] - 创新生态强调"共生性",企业、高校、资本自然形成"热带雨林"式连接,论坛已建立"1+N"品牌矩阵和"1+365"全年服务体系[9] - 文化包容"非典型创业者"如"稚晖君",允许"带着标签成长"以孕育颠覆性创新[9] 国际化发展目标 - 第六届论坛将升级为吸引全球英才,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提供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促进创业支撑系统交融[9] - 通过"伯乐"与"千里马"的展示平台,探索投资机构与青年项目合作新范式,强化国际科创中心建设中的青年使命[9][10]
打造全球青年创新创业“会客厅”的进阶之路
第一财经· 2025-05-01 20:03
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 - 第六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即将开幕,主题为"青年与城市共成长",已成为面向世界的"创新创业会客厅"和服务青年的"创新创业生态圈" [1] - 论坛由上海市委统战部等8家单位联合指导支持,联动多部门形成政策"组合拳",同时引入东方财富、复星国际、哔哩哔哩等企业承办,形成"政府搭台、社会唱戏"模式 [1] - 2024年推出54个分论坛、研修营、圆桌会议等矩阵项目,实现"1天高潮+365天热度",创新推出"12小时精彩大放送"伴随式直播 [2] 创新创业生态建设 - 设立7个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组建上海创新创业导师团,开展专业服务21场,2024年服务初创企业280家、开展专业服务25场 [2] - 上海以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战略性产业为突破口,形成"青年与城市双向赋能"的良性循环 [5] - 徐汇西岸的"模速空间"聚集了1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形成"垂直生态" [5] 代表性企业案例 - 阶跃星辰成立两年自主研发5大类、全体系的基础大模型矩阵,成为国内基座模型种类最全面的公司之一 [5] - 智元机器人构建了"大脑—小脑—本体"的软硬件设施,拥有行业第一梯队的运动智能、交互智能、作业智能 [7] - 无问芯穹在云端和终端同时实现多种大模型算法在多种自主硬件上的高效协同部署运行,公司约200人 [7] - 晶泰科技自主研发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执行操作 [10] 城市创新创业特质 - 政策具有"穿透力",从子女教育到居住保障,从知识产权保护到场景开放 [11] - 生态具有"共生性",企业、高校、资本自然形成"热带雨林",形成"1+N"品牌矩阵和"1+365"全年热度 [11] - 文化具有"包容度",接纳"非典型创业者",允许青年"带着标签成长" [11] 未来发展展望 - 第六届50人论坛聚焦青年创新创业全过程、全要素、全链条,创新打造"上海青年科创嘉年华" [12] - 设定年度主题为科创项目融资,提供多层次、多元化、高效率的投融资服务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