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普惠百万医疗险

搜索文档
蚂蚁保、梧桐树等被点名!消保委曝光互联网保险四大顽疾,涉及多家险企产品
新浪财经· 2025-05-29 19:47
互联网保险行业现状 - 互联网保险渗透率持续提升,尤其受年轻群体青睐,但新兴模式仍存在诸多问题[1] - 2024年10月至2025年4月,上海消保委联合复旦大学测评150款主流互联网保险产品,涵盖医疗险80款、重疾险30款、意外险40款[1] 测评发现的主要问题 产品名称与信息披露 - 部分产品名称存在歧义,如蚂蚁保平台"天天保百万意外险"的"百万"实为医疗费用报销上限,身故保额仅1万元[3] - 京东保险经纪平台"个人百万综合意外险"的"百万"保额仅限航空意外,核心意外身故保额10万元[3] - 太平洋产险"太平洋普惠百万医疗险"免赔额2万元,与"普惠"概念不符[3] - 信息披露不全面,关键条款通过页面折叠、字体淡化等方式弱化展示[4][5] 营销文案与销售行为 - 蚂蚁保"开门红"销售界面使用"今日仅剩XX单"制造紧迫感[7] - 水滴保平台"水滴百万医疗险(焕新版)"宣传投保年龄0-70岁,实际条款限制为30天-65周岁[7] - 梧桐树平台"小蜜蜂5号综合意外险"宣称"无论大小意外都能保",实际存在部分免责[9] - 众安保险"惠医保产品"对比标准混乱,价格与百万医疗对比,保障责任与惠民保对比[9] 人工客服与用户体验 - 部分平台人工客服缺位,仅提供AI问答或留言功能,无法解决复杂问题[10] - 咨询入口流程繁琐,需扫码关注公众号或注册账户后才能进入客服界面[11] 行业改进建议 - 推动建立"保险销售页面用户信息显性度"行业标准,明确信息展示规则[1] - 禁止默认勾选、强制搭售等行为,转向"用户充分理解+自主决策"的销售逻辑[1][11] - 引入"关键条款确认"机制,通过可视化结构、高亮提示等方式强化信息披露[11] - 产品设计阶段开展用户调研,提升条款清晰度与适配性[12] - 采用"服务前置"策略,从强销售转向自然转化,建立品牌信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