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祖鸟硬壳夹克
搜索文档
始祖鸟忧思录
虎嗅· 2025-09-25 17:28
市场格局与竞争态势 - 中国户外运动市场从小众赛道拓宽,聚集了价格带各异的国货品牌和众多来华掘金的海外品牌,如挪威的Norrøna、美国的Woolrich、瑞典的Klättermusen [1] - 始祖鸟是过去几年中国户外热潮的最大受益者,但目前面临激烈竞争,凯乐石的GMV正不断追赶始祖鸟,同时众多小众品牌共同分食市场 [1] - 始祖鸟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中国市场正日趋成熟 [1] - 在近期展会上,来自30多个国家的634个品牌参会,显示中国户外品牌正变得越来越垂直,在溯溪、骑行、垂钓等领域出现许多垂类品牌 [22] - 始祖鸟需要警惕靠专业性和相对高性价比崛起的品牌,这些对手可能抢走其向时尚化转型后遗留的原先市场份额 [23] 始祖鸟的品牌重塑与高端化策略 - 公司提出将始祖鸟打造成“运动奢侈品”的目标,旨在突破户外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小众圈层,向基数更大的城市高净值人群及中产人群渗透 [1][5] - 品牌在中国进行全方位革新,开设博物馆店、ALPHA中心店等主题旗舰门店,并进驻上海恒隆、北京王府中环等高端商场 [2] - 在店内推行奢侈品牌式的一对一导购服务,导致店外经常大排长龙 [2] - 品牌是户外运动品牌中为数不多做有场景的橱窗陈列的,单个橱窗搭建成本不菲且需定期更换,此举通常只有奢侈品牌采用 [4] - 产品设计向潮流靠拢,推出与Jil Sander+、BEAMS等时尚品牌的联名系列,在中国市场一件“硬壳”夹克售价高达7000至上万元,突破行业天花板 [4] - 公司搭建“豪华团队”,管理层及重要执行岗位人员多来自国际运动品牌及奢侈时尚行业 [6] 财务表现与市场认可 - 始祖鸟单品牌全球营收从2020年的5.4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52亿美元,成为带动亚玛芬集团增长的最大主力 [8] - 亚玛芬集团“技术服饰”部门(以始祖鸟为主)营收从2022年的1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至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到34% [8] - 亚玛芬集团上市后股价从约15美元一路涨至超35美元,显示资本市场对始祖鸟高端化成效的认可 [9] - 公司为中国市场设定激进目标:计划在2030年通过100家门店实现200亿元业绩,即单店年均营收2亿元 [24] - 截至2023年9月,始祖鸟在大中华区已开出63家自营零售店,部分门店年营收已达1.5亿至2亿元 [24] 品牌形象挑战与大众认知 - 始祖鸟在成功打入高净值人群的同时,于普通大众圈层的影响力增强,其吊牌一度在二手平台被炒至数百元,新品发售出现黄牛 [10] - 品牌需要维护口碑的范围不仅限于高净值消费者,还包括其意在植入高端心智的大众群体 [20] - 在社交平台上,始祖鸟与茅台、钓鱼被并列为“中年三宝”,这一调侃强化了其与中年男性的捆绑,后者常与负面词汇关联 [21] - 部分批评声音认为非户外玩家用户只为身份象征意义买单,将极限户外服变为通勤服,是对品牌专业户外定位的背叛 [21] - 品牌的门店限流和排队措施被部分路人拍下并指责为傲慢,损害品牌形象 [21] 战略调整与专业性回归 - 公司近期进行管理层调整,由具有运动品牌背景的高管(如曾任职耐克与The North Face的姚剑、来自中乔体育的马磊等)接替原有广告营销背景的团队,显示战略重心可能向专业性倾斜 [26] - 品牌在营销活动之外,开始加大在专业性项目上的投入,例如在2024年启动“世界级岩场计划” [28] - 品牌原有的“山地课堂”项目近期在中国市场升级改造,2025年的改造将着重面向大众新手的培训课程 [28] - 相较于本土竞争对手凯乐石积极赞助国内赛事并开展高频次、易参与的城市社群活动,始祖鸟在中国户外赛事中的赞助身影较少,其“山地课堂”活动门槛较高 [28] - 有户外玩家指出,品牌组织的体验活动对培育粉丝和购物决策至关重要,好感度在决策中占比可能超过一半 [28] - 公司未来增长需同时依靠城市高净值人群和户外客群,后者对品牌专业性的认可是维持其顶尖口碑的关键 [25]
商业头条No.93 | 始祖鸟忧思录
新浪财经· 2025-09-24 13:36
行业市场格局 - 中国户外运动市场从小众赛道拓宽,聚集了价格带各异的国货品牌以及众多来华掘金的海外品牌,如挪威的Norrøna、美国的Woolrich和瑞典的Klättermusen [1] - 户外热潮自五年前兴起,始祖鸟是最大受益者,但目前面临凯乐石GMV不断追赶以及众多小众品牌共同分食市场的竞争局面 [1] - 中国户外品牌正趋向垂直化发展,在ISPO SHANGHAI展会上,来自30个国家的634个品牌参会,溯溪、骑行、垂钓等领域涌现出大量垂类品牌 [14] 始祖鸟品牌战略演变 - 公司在被安踏收购后,提出将品牌打造成“运动奢侈品”,通过在高海拔地区举办大秀、艺术表演和高山对话等营销活动提升品牌形象 [1] - 品牌在中国进行全方位革新,开设博物馆店、ALPHA中心店等主题旗舰门店,并进驻上海恒隆、北京王府中环等高端商场,推行奢侈品牌式的一对一导购服务 [2] - 品牌打破户外品牌传统,进行有场景的橱窗陈列,其橱窗搭建成本不菲且需定期更换,此举通常为奢侈品牌所为 [4] - 产品设计向潮流靠拢,推出与Jil Sander+、BEAMS等时尚品牌的联名系列,在中国市场一件“硬壳”夹克售价高达7000至10000元,突破行业天花板 [4] - 品牌核心目标是突破户外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的小众圈层,向基数更大的城市高净值人群及中产人群渗透 [4] - 近期公司管理层发生变更,由具有运动品牌背景的高管接替广告营销背景的负责人,试图对过往的奢侈品化策略进行纠偏,更加关注专业性 [15] 财务表现与市场反应 - 始祖鸟单品牌全球营收从2020年的5.4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9.52亿美元,成为带动亚玛芬集团增长的最大主力 [6] - 亚玛芬集团技术服饰部门(包含始祖鸟等品牌)营收从2022年的11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8亿元至157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达34% [6] - 资本市场认可品牌高端化成效,亚玛芬股价从上市时的约15美元上涨至超过35美元 [6] - 品牌成功打入高净值及中产人群的同时,在普通大众圈层影响力增强,其吊牌在二手平台被炒至数百元,限量新品发售时有黄牛排队抢购 [6] 品牌形象与公众认知挑战 - 品牌与奢侈品的区别在于其定价集中在数千元,本质仍是大众消费品牌,高定价需科技及专业性支撑,溢价空间有限 [11] - 品牌需要维护口碑的范围不仅包括与奢侈品牌重合的消费者,还包括它意在植入高端心智的大众群体 [12] - 在社交平台上,品牌与茅台、钓鱼被并列为“中年三宝”,这一调侃强化了其与中年男性的捆绑,有时关联“爹味”、“油腻”等负面词汇 [13] - 部分批评认为品牌非户外玩家用户并不热爱户外,只为身份象征意义买单,将极限户外服变为通勤服,是对其专业户外定位的背叛 [13] - 品牌实行一对一导购及门店限流措施,被部分消费者指责为傲慢,“真把自己当奢侈品了” [13] 竞争压力与增长目标 - 亚玛芬大中华区营收增速明显放缓,从2021财年的84%回落至2024财年的54% [14] - 公司面临靠专业性和高性价比崛起的垂直品牌的竞争,这些对手可能抢走始祖鸟转型后遗留的原先那部分市场份额 [14] - 品牌为中国市场设立激进目标:计划在2030年通过100家门店实现200亿元业绩,即单店年均营收2亿元,目前部分门店已实现1.5亿至2亿元年营收 [14] 专业性回归举措 - 品牌在举办大手笔营销活动的同时,开始加大在专业性项目上的投入,如2024年启动“世界级岩场计划” [20] - 品牌赞助签约运动员和高山向导,并运营“山地课堂”项目,该项目在2025年的改造将着重面向大众新手的培训课程 [20] - 相较于竞争对手凯乐石面向大众用户、高频次的城市社群活动“磐石行动”,始祖鸟的“山地课堂”活动动辄涉及雪山攀登和野外攀岩,辐射大众用户的能力相对不足 [20] - 户外玩家认为品牌组织的试穿体验、训练营等活动对培育品牌粉丝和提升用户参与感至关重要,有时对购物决策的影响占比超过一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