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养固类品牌)

搜索文档
不卷“一口价”后,植发生意该怎么做?|最前线
36氪· 2025-06-01 11:09
行业现状与挑战 - 植发行业曾被称为"医美黄金赛道",但当前面临价格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和术后纠纷等问题,行业进入反思阶段 [1] - 国内植发机构数量已达3000家,包括连锁品牌、公立医院和单店 [1] - 行业价格战严重,部分机构推出"几千元包干"的低价策略,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2] - "一口价"模式简化收费流程但模糊医疗服务价值边界,使行业过度营销导向 [2] 公司战略调整 - 大麦植发将收费模式从"一口价"改回按毛囊单位定价,提升消费透明度 [2] - 主张"先诊后治"的精准医疗模式,根据专业诊断确定毛囊种植数量 [2] - 植发业务占总收入65%-70%,北上广深杭五大城市贡献50%-60%收入 [4][5] - 全球门店40家(美国1家),国内计划不超过50家,反对盲目扩张 [5] - 客单价呈回升趋势,坚持不参与价格战,尊重医疗服务价值 [5] 业务多元化发展 - 毛发养护类非治疗性服务受消费降级影响,客流和收入下降 [2] - "小麦"品牌定位治疗型养发,区别于纯消费型服务,属于半刚需 [3] - 开放加盟但控制速度,今年目标开50家店,深圳试点已盈利 [3] - 拓展非手术类美学项目,如发际线移植、植眉、胡须鬓角等 [6] - 建立针对脱发问题的"慢病管控体系" [6] 市场反馈与趋势 - 消费降级背景下,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刚需项目 [2] - 回归医疗本质的策略实施一年后,市场接受度反而提升 [6]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但并非百分百追求低价 [6] - 植发技术最初从海外引进,最早采用按单位收费模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