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价格战
icon
搜索文档
40亿+大品种国内大批药企巅峰对决,集采与“价格战”厮杀在即!
格隆汇· 2025-09-16 03:38
公司动态 - 恒瑞医药子公司福建盛迪自主研发的GLP-1R/GIPR双靶点激动剂HRS9531药品上市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 [1] - HRS9531拟定适应症为BMI≥28 kg/m²(肥胖)或≥24 kg/m²(超重)并伴有至少一种体重相关合并症成人的长期体重管理 [3] - HRS9531通过同时激活GLP-1和GIP受体信号通路发挥降糖减重作用 采用协同增效机制 [3] - HRS9531 III期临床各剂量组(2mg/4mg/6mg)在主要及关键次要终点均优于安慰剂 6mg组平均减重19.2% 44.4%受试者减重≥20% [4] - II期临床中8mg组治疗36周平均减重22.8% 具备与礼来替尔泊肽抗衡潜力 [4] - 恒瑞医药2024年5月将GLP-1产品组合以1亿美元首付款、1000万美元近期里程碑付款及累计不超过59.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授权给Kailera Therapeutics 并授予19.9%股权 [6] 行业竞争格局 - 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仅有礼来替尔泊肽 [1] - HRS9531成为国内首个申报上市的GLP-1/GIP双靶点减重药原研产品 [6] - 信达生物GCG/GLP-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于2025年6月底获批上市 [7] - 康缘、东阳光、华东医药等10数款GLP-1多靶点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 [7] - 司美格鲁肽原研产品国内化合物专利将于2026年到期 [7] - 国内惠升生物、成都倍特、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等至少10家企业提交司美格鲁肽上市申请 [10][14] - 处于II/III期临床试验阶段的国产司美格鲁肽至少还有10款以上 [10]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司美格鲁肽成为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品销售冠军 2024年全终端医院销售总额超40亿元 [8] - 2026年国产司美格鲁肽将进入混战期 预计明年中国市场可能出现五至六款生物类似药和原研药竞争 [11] - 司美格鲁肽即将符合国家药品带量集采要求 药价预计走低 将考验企业产能和商业化能力 [11] - HRS9531上市后将形成进口原研与国产创新双雄并立竞争局面 [6]
维护股东利益 海利生物调降瑞盛生物收购价格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19:15
收购价格调整 - 海利生物将瑞盛生物55%股权收购价格从9.35亿元下调至5.36亿元 降幅达42.7% [1] - 交易对手将返还价格差额3.99亿元 并可能调减原收购形成的商誉 [1] - 2025年度扣非净利润承诺调整为5000万元 2026年度调整为5800万元 [1] 业绩表现 - 瑞盛生物2024年度净利润承诺已达成 [1] - 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837.08万元 净利润3376.69万元 [1] - 2025年一季度口腔线产品同比下降接近30% 二季度产品价格环比下滑40% [2] 行业环境变化 - 国家药监局补充医疗器械免临床评价说明后 同类产品新增获批约20个 [2] - 行业出现价格战 税收优惠政策收紧 增值税税率从3%升至13% [2] - 骨粉骨膜综合市占率同比提升6%至7% 新基地启用推动发货量增加 [2] 公司应对措施 - 瑞盛生物推动骨修复材料和天然骨修复材料两个产品提交注册申请 [2] - 通过加强服务 拓展公立医院销售 内部挖潜降本保持较高毛利率 [2] - 估值调整基于政策影响和税收变化 使原股东权益价值无法反映真实估值 [1][2]
晶科能源年中亏损约29亿元 大股东方拟套现或达20亿元
经济观察网· 2025-09-15 18:40
股东减持 - 晶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及其一致行动人拟通过询价转让方式合计减持4亿股 占总股本4% [2] - 以9月12日收盘价5.69元/股计算 本次减持套现金额可能达20亿元 [2][6] - 此为晶科能源自2022年1月上市以来大股东首次减持 减持原因为"自身资金需求" [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三大主营业务毛利率全线转负:硅片-27.29% 电池片-29.95% 光伏组件-0.98% [3] - 组件出货量同比增长14.9%至41.84GW 但价格下行导致增量不增利 [3] - 资产负债率攀升至74.07% 有息负债379.14亿元显著高于货币资金297.53亿元 [4] - 上半年财务费用同比增长90.42%至2.24亿元 经营现金流净额同比暴跌135.4%至-38.12亿元 [4] 市场表现 - 近三年来股价区间跌幅约68% 总市值从最高超1900亿元缩水至约569.3亿元 [5] - 光伏行业产能过剩与价格战直接冲击公司盈利空间 [3] - 核心产品光伏组件毛利率从上年同期8.67%降至-0.98% 意味着每销售100元组件产生0.98元亏损 [4] 交易安排 - 本次询价转让由中信证券组织实施 转让价格下限为前20个交易日均价70% [2][5] - 受让方需为具备相应定价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机构投资者 [5] - 目前尚未披露转让价格和受让对象等进一步信息 [6]
苹果iPhone 17价格破发
第一财经· 2025-09-15 16:10
2025.09. 15 本文字数:1088,阅读时长大约2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杨园 iPhone17还未正式开售,电商平台已将新系列价格"打"到了官方定价以下。 伴随着新品发售,电商平台正在燃起iPhone17用户抢夺战。此前,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和 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已开启新品预约,京东数据显示,预约开启6小时,iPhone 17系列新品预 约总量突破200万。天猫数据则显示,上架首日,iPhone17全系在天猫的预约量较上一代iPhone 16 系列首发期增长近3倍,其中白色iPhone 17 型号的预约人数最多。针对iPhone 17新品,天猫和京东 均开启了国补立省500元、以旧换新、支持24期分期免息等优惠活动。 如今,拼多多将iPhone17的价格战拉到了新高度。记者发现,京东页面也出现了满3000元减300以旧 换新券、440元换机补贴(30天内回收旧品)、下单返50元券等。尽管目前京东并未跟进拼多多直接 官方补贴降价,但电商平台围绕iPhone的低价心智比拼仍值得观望。 另一方面,iPhone黄牛可能越来越不赚钱了。9月15日,记者在闲鱼搜索发现,闲鱼iPho ...
iPhone17价格破发,电商“倒挂”黄牛价
第一财经· 2025-09-15 15:27
一代代苹果的奢侈属性在逐渐弱化,留给苹果"控价"和黄牛涨价的空间越来越小了。 iPhone17还未正式开售,电商平台已将新系列价格"打"到了官方定价以下。 伴随着新品发售,电商平台正在燃起iPhone17用户抢夺战。此前,天猫Apple Store官方旗舰店和Apple产品京东自营旗舰店已开启新品预约,京东数据显 示,预约开启6小时,iPhone 17系列新品预约总量突破200万。天猫数据则显示,上架首日,iPhone17全系在天猫的预约量较上一代iPhone 16系列首发期增长 近3倍,其中白色iPhone 17 型号的预约人数最多。针对iPhone 17新品,天猫和京东均开启了国补立省500元、以旧换新、支持24期分期免息等优惠活动。 9月15日,记者在拼多多搜索发现,目前拼多多百亿补贴已启动对iPhone 17系列的全面补贴。页面信息显示,iPhone 17 256GB的券后价可低至5099元, iPhone 17 Pro256GB券后价可低至8099元,iPhone 17 Pro Max 256GB券后价为9099元,上述价格需要在对应时间进行抢券,各机型价格相较官方定价便宜了 900元左右。 如今, ...
新华每日电讯整版聚焦“外卖大战”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9-15 09:52
最近一段时间,数以百万的餐饮商家卷入以"补贴"为名的漩涡。在这个当口,许多中小餐饮商家要同时 面对两道选择题:外卖生意,做还是不做?做的话,卷还是不卷? "标价20多元的面,毛利剩一块" "看似是平台出几百亿在补贴消费者,但商家却出了大头。"说话间,李新宇打开了某平台的商家后台, 向记者展示起外卖订单的"B面"。他在河南商丘经营着一家韩餐店,堂食与外卖各占日常流水的一半。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者按 一段时间以来,外卖平台企业为争夺即时零售流量入口,反复发起"百亿补贴""大额神券"等外卖大额补 贴活动,使大量餐饮企业陷入"不参与就没流量,参与就破价亏损"的恶性循环,滋生一系列畸形现象。 5月以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两次约谈相关平台,但外卖平台补贴大战仍然此起彼伏,给餐饮市场 带来深刻影响。 正常的市场竞争不应该遏制,但有必要对非理性竞争行为加以引导。"价格战"本质是一种低效甚至无效 竞争,"百亿补贴"或许一时让消费者得利、商家涨单、骑手增收,但几乎每一轮烧钱大战过后,都伴随 着新的负面效果。而爆单留下的非理性消费、客单利润摊薄、骑手疲于奔命、商品质量与服务下降等后 患,则需要市场和消费者用更长时间消化。 ...
亿纬锂能中报增收不增利,砸180亿布局海外难掩隐忧
凤凰网财经· 2025-09-14 21:12
核心观点 - 亿纬锂能上半年营收增长但净利润下降 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和坏账计提影响 储能电池毛利率下滑 行业价格战加剧 公司面临产能过剩和资金压力 通过港股上市融资缓解海外扩张压力 [2][4][5][6][9][11][13] 财务表现 - 2024年上半年营收281.7亿元 同比增长30.06% 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 同比下降24.9% [4] - 2021年至2024年营收从169亿元增至486.15亿元 增速从107.06%降至-0.35% 归母净利润增速从75.89%降至0.63% [4] - 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2.22亿元 同比增长279.32% 因哪吒汽车破产风险全额计提1.5亿元坏账 [5] - 股权激励费用税前影响利润约4.9亿元 若剔除该费用及坏账计提 归母净利润22.18亿元 同比增长3.78% [6] - 期间费用大幅攀升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增长52.1%、181.21%、139.91% 研发费用下降11.33% [7] - 净利率同比下滑3.73个百分点至6.19% 2024年上半年已下滑1.1个百分点 [10] 业务分析 - 储能电池收入190.27亿元 同比增长16.44% 动力电池收入191.67亿元 同比下降20.08% 两者营收占比均为39%左右 [8] - 动力电池出货21.48GWh 同比增长58.58% 储能电池出货28.71GWh 同比增长37.02% 但储能增速较2024年133.18%显著放缓 [8] - 上半年动力电池营收127.48亿元 同比增长41.75% 储能电池营收102.98亿元 同比增长32.47% 消费电池营收50.79亿元 同比增长4.75% [8] - 储能电池均价0.41元/Wh 同比下降15% 动力电池均价0.67元/Wh 同比下降15% [9] - 动力电池毛利率17.6% 同比增长6.92个百分点 储能电池毛利率12.03% 同比下滑2.32个百分点 消费电池毛利率26.68% 同比下滑1.63个百分点 [9][10] - 整体毛利率17.33% 同比提升 但净利率承压 [10] 产能与资金状况 -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122.65亿元 本期投入47.18亿元 重点布局华中、西部及海外 [11] - 负债率从2020年35.13%升至2024年59.36% 2024年上半年进一步攀升至62.57% [11] - 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5.9亿元 但短期有息债务超60亿元 应付账款279亿元 长期借款202.67亿元 [11] - 2019年至2025年4次资本市场融资合计190亿元 [11] - 动力和储能电池产能利用率从2022年92.8%降至2024年69.2% [12] - 匈牙利项目投资约180亿元 规划年产能30GWh 预计2027年投产 马来西亚三期项目年产能38GWh [13] - 海外工厂建设对国内产能出口替代效应显现 国内产能面临过剩压力 [13]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周报-20250912
瑞达期货· 2025-09-12 18:06
瑞达期货研究院 「2025.9.12」 集运指数(欧线)期货周报 关 注 我 们 获 取 更 多 资 讯 添加客服 作者:廖宏斌 期货投资咨询证号: Z0020723 联系电话:0595-86778969 业务咨询 目录 1、行情回顾 2、消息回顾与分析 3、图表分析 4、行情展望与策略 周度要点总结 本周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价格集体下跌,主力合约EC2510收跌12.22%,远月合约收跌1-5%不等。最新SCFIS欧 线结算运价指数为1566.46,较上周回落207.14点,环比下行11.7%,现货指标持续回落且降幅走阔,期价支撑进一步 削弱。9月25日,马士基上海离港前往鹿特丹的船期,20GP开舱报价为$930,较前一周开舱报价再度下降$90,40GP开 舱报价为$1550,较前一周开舱报价再度下降$150;达飞、长荣海运纷纷跟进,运价均有不同幅度下调,这也形成了 "降价负循环",而"价格战"的开启使得基本面持续承压。美国8月非农就业仅增长2.2万人,远不及市场预期的 7.5万人,进一步证明劳动力市场状况正在走软,从而提升市场对本月降息的预期。据FedWatch工具显示,目前市场 市场已充分消化了美联储年 ...
疫苗降到蜜雪冰城价,企业集体亏损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19:34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疫苗上市公司整体疫苗收入同比下降60% 净利润同比下降113% [4] - 17家疫苗上市公司中只有6家实现盈利 利润最高的成大生物净利润为1.22亿元 [4] - 市值前五企业仅康希诺实现净利润正增长 主因推出中国唯一四价流脑结合疫苗 [4] 头部企业财务数据 - 万泰生物2025H1营收8.44亿元同比下降38% 净利润-1.44亿元同比下降155% [4][5][9] - 智飞生物2025H1营收49.19亿元同比下降73% 净利润-5.97亿元同比下降127% [4][5][13] - 康泰生物2025H1营收13.92亿元同比增长16% 净利润0.38亿元同比下降77% [5] - 康希诺2025H1营收3.82亿元同比增长26% 净利润-0.13亿元同比增长4% [5] - 沃森生物2025H1营收11.54亿元同比下降19% 净利润0.43亿元同比下降75% [5][9] 价格战态势 - 流感疫苗采购价创新低:上海生物三价流感疫苗中标单价5.5元 华兰疫苗三价流感疫苗中标单价10元 [6][7] - 四价流感疫苗自费价格从单支128元降至88元 [8] - 万泰生物九价HPV疫苗馨可宁单针定价499元 三针不超过1500元 [9] - 智飞生物代理九价HPV疫苗推出"打一针送一针"活动 单针从1300元降至900元 [9] - 二价HPV疫苗价格战激烈:万泰生物中标价86元/支 沃森生物报出27.5元/支 较2022年246元下降近90% [9] - 带状疱疹疫苗开展"打一赠一"活动 价格从两剂3260元降至1652元 [10] 疫苗犹豫现象 - 智飞生物半年报8次提及"疫苗犹豫"问题 [14] - 二类疫苗接种意愿下降 尤其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流感疫苗 [15] - 2020-2023年中国年均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于4% 儿童接种率12% 老年人群不足5% 远低于发达国家50%水平 [16] - 新冠疫苗接种效果未达预期、技术路线争议及不实信息传播导致公众信任度下降 [16] 市场竞争格局 - HPV疫苗市场竞争加剧:万泰生物九价疫苗上市 智飞生物面临公费市场二价疫苗竞争 [18] - 疫苗重点品类同质化严重 多个细分领域竞争激烈 临床及注册阶段产品数量持续增长 [19] - 行业供给端持续扩张 内卷现象显著 [19] 行业发展趋势 - 新冠大流行扩大疫苗整体认知但加剧行业竞争 [18] - 专家预测行业寒冬将持续5-10年 需通过企业并购和技术转移实现整合 [20] - 成人疫苗体系建设滞后 需从义务教育阶段加强科普教育 [16][21] - 疫苗处方试点效果欠佳 缺乏医务人员绩效激励机制 [17]
疫苗降到蜜雪冰城价 企业集体亏损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19:16
行业整体表现 - 2025年上半年中国疫苗上市公司整体疫苗收入同比下降60% 净利润同比下降113% [4] - 17家疫苗上市公司中仅6家实现盈利 利润最高的成大生物仅1.22亿元 [4] - 市值前五企业仅康希诺实现净利润增长94% 主因推出中国唯一四价流脑结合疫苗 [4] 头部企业财务数据 - 万泰生物营收8.44亿元(-38%) 净利润-1.44亿元(-155%) 出现上市后首次半年度亏损 [4][9] - 智飞生物营收49.19亿元(-73%) 净利润-5.97亿元(-127%) 同比由盈转亏 [4][12] - 沃森生物营收11.54亿元(-19%) 净利润0.43亿元(-75%) [4][9] - 康泰生物营收13.92亿元(+16%) 净利润0.38亿元(-77%) [5] 价格战表现 - 流感疫苗采购价创新低:上海生物三价流感疫苗中标价5.5元/支 华兰疫苗三价流感疫苗10元/支 [7] - 四价流感疫苗从128元/支降至88元/支 [7] - 二价HPV疫苗价格战激烈:沃森生物报出27.5元/支中标价 较2022年246元/支下降近90% [8] - 九价HPV疫苗价格下调:万泰生物定价499元/针 智飞生物通过"打一送一"将单针价格从1300元降至900元 [8] - 带状疱疹疫苗开展"打一赠一"活动 价格从3260元/两剂降至1652元 [9] 疫苗犹豫现象 - 智飞生物半年报8次提及"疫苗犹豫"问题 [13] - 二类疫苗接种意愿下降 尤其影响HPV疫苗、带状疱疹疫苗和流感疫苗 [15] - 2020-2023年中国年均流感疫苗接种率低于4% 儿童接种率12% 老年人群不足5% 远低于发达国家50%水平 [15] - 新冠疫苗接种效果未达预期、技术路线争议和不实信息传播共同导致疫苗犹豫 [15] 成人疫苗推广困境 - 成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 疫苗处方试点效果欠佳 [16] - 基层医务人员缺乏疫苗思维 缺乏绩效激励机制 [16] - 民众缺乏避险意识 更倾向于"亡羊补牢"而非"防患未然" [16] 行业竞争格局 - 疫苗重点品类同质化加剧 多个细分领域竞争激烈 [18] - 临床及注册阶段产品数量持续增长 供给端持续扩张 [18] - 行业出现扎堆竞争现象 同类产品供应商过多导致价格战 [19] 行业前景判断 - 行业处于"深寒时刻" 寒冬期预计持续5-10年 [19] - 需要经历企业并购和技术转移 淘汰部分企业 [19] - 需等待疫苗行业认知提升和体系完善 特别是成人疫苗体系建设完成后市场才能扩大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