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惠享纯债

搜索文档
6000亿规模养不起一个APP!平安基金关停直销APP背后的固收之困
搜狐财经· 2025-08-12 18:13
公司战略调整 - 平安基金将于2025年8月31日正式暂停旗下APP运营 所有功能迁移至官网与微信服务号[1][3] - 公司采取"先固收后权益"发展路线 十年间固收产品依赖机构客户 权益类产品发展滞后[2][10][24] - APP关停是降本增效的理性选择 因直销渠道面临高投入低产出困境 年维护成本达200-300万元[6][7] 业务结构特征 - 公司管理规模达6560亿元 其中固收类产品(货币基金4037亿元+债券型基金1770亿元)合计占比88.5%[13][14] - 权益类产品发展不足:股票型基金排名行业第24 混合型基金排名第28[24] - 货币基金平安日增利规模达2016亿元 占公司总规模约30%[12][13] 规模变动情况 - 2024年二季度末规模达6625亿元 之后连续三个季度下滑 2025年二季度较上年同期减少100亿元[15] - 债券型基金规模从2024年二季度2127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1637亿元 一年减少近500亿元[15] - ETF产品规模从284亿元增长至348亿元 但未能弥补债基规模缩减[17] 客户结构分析 - 多只债券基金机构占比极高:平安元丰中短债A机构占比98% 平安合韵定开纯债机构占比100%[21] - 平安惠享纯债A机构持有比例从2023年末8.37%升至2024年末99.67% 规模从0.03亿份增至7.99亿份[22][23] - 直销APP主要服务个人投资者 但公司固收产品以机构为主 导致APP用户活跃度偏低[8][23] 行业趋势影响 - 2019年以来近20家公募关停APP 包括国寿安保、前海开源等 从百亿级向千亿级机构蔓延[4][5] - 第三方代销平台发展加剧直销渠道边缘化 中小公募普遍面临渠道挤压与成本压力[6][7]
平安惠享纯债两次 “定向优惠”:平安基金的“机构依赖症”凸显
搜狐财经· 2025-08-07 18:20
6500亿管理规模的公募机构,却因一则"定向"赎回费率优惠引发争议。平安基金近期的操作,将其对机构客户的深度依赖再次推至台前——看似常规的费率 调整,实则精准指向特定机构,折射出业务模式中散户与机构的失衡。 作为管理规模排名前20的基金公司,平安基金的"机构依赖症"正逐渐显露两面性。一面是机构资金撑起的规模光环,一面是由此引发的公平性质疑与潜在风 险,这家公司正面临客户结构与业务模式的深层拷问。 | 基金份额 | 持有期间 | 原赎回费率 | 原赎回费计 | 优惠赎回费 | 活动期间赎 | | --- | --- | --- | --- | --- | --- | | | (Y) /持有期限 | | 入基金财产 | कि | 回费归入基 | | | (N为目历日) | | 比例 | | 金资产比例 | | A类份额 | Y < 7天 | 1.50% | 100% | 1.50% | 100% | | | 7天2年 | 0% | = | 0% | - | | C类份额 | N<7天 | 1.50% | 100% | 1.50% | 100% | 定向优惠"背后的机构烙印 7月31日,平安基金旗下平安惠享纯债基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