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交通
搜索文档
亏钱跑市场 Klook冲刺美股
北京商报· 2025-11-12 23:47
IPO与财务表现 - 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美国纽交所进行IPO [1][3] - 2025年前三季度总交易额(GTV)达到22.92亿美元,2022至2024年GTV分别为6.6亿美元、18.4亿美元、25.07亿美元,呈现快速增长 [1][3] - 营收从2022年的1.2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7亿美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07亿美元 [3] - 公司持续亏损,2022年、2023年、2024年及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分别为1.23亿美元、1.42亿美元、9927万美元和1.41亿美元,近四年总计亏损超过5亿美元,且2025年前三季度亏损较2024年同期增亏约5500万美元 [1][3] 业务模式与市场地位 - 公司定位为“旅游体验平台”,专注于景点门票、玩乐体验、当地交通等碎片化旅游产品,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台拥有近31万个产品,覆盖约4200个目的地 [3][8] - 亚太市场是核心,贡献了总交易额的86.6% [5] - 业务模式高度分散,超过31万个SKU分散在4200个目的地,单一目的地平均仅约74个产品,难以形成单一城市的规模效应 [4] - 公司已察觉到高客单价业务的重要性,于2020年开通酒店预订入口,但缺少机票等高客单价业务 [8] 运营挑战与竞争环境 - 公司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头部在线旅游平台如Booking Holdings 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27.48亿美元,爱彼迎同期营收41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净利润14亿美元,携程集团2025年二季度净利润48.46亿元(同比增长26.43%) [7] - 竞争对手业务持续扩张,爱彼迎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服务”与“体验”业务,携程也在目的地板块加码,进一步挤压公司的碎片化体验市场 [7] - 体验类产品毛利率不高、客单价不高,公司商业模式决定其需要在营销和用户服务上持续投入,对成本控制提出高要求 [8] 消费者服务与品牌声誉 - 业务规模扩张与滞后的售后服务形成对比,平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 [5][6] - 2024年公司为超过1070万年交易用户提供服务,预订超过5400万次体验,但社交平台上关于退款难、客服推诿、强制搭售积分补偿等投诉比比皆是 [5][6] - 部分产品受到虚假宣传质疑,例如Lady Gaga“演唱会+酒店”套票被指存在货不对板、迟迟不出票等问题,且消费者退款要求遭拒绝 [6] - 服务体验差、投诉多将削弱用户信任,可能导致退款比例增加或赔付成本上升,进而破坏品牌口碑 [6]
高增长伴随高亏损,依靠亚太市场的Klook却投诉不断
北京商报· 2025-11-12 22:48
IPO与近期业绩 - 公司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招股书,计划在美国纽交所IPO上市[1] -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总交易额为22.92亿美元[1] - 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净亏损总计超过5亿美元,其中2025年前三季度净亏损为1.41亿美元[1][3] - 公司营收从2022年的1.29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4.17亿美元,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为4.07亿美元[3] - 调整后EBITDA在2025年前三季度转为正值,达到628万美元[6] 业务规模与扩张 - 公司专注于目的地“碎片化”产品预订,业务模式以景点门票、玩乐体验、当地交通等产品为核心[13] - 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台拥有近31万个产品SKU,覆盖约4200个目的地[3] - 总交易额从2022年的6.6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5.07亿美元[3] - 2024年,公司为超过1070万年交易用户提供服务,这些用户预订了超过5400万次体验[7] - 亚太地区用户贡献了总交易额的86.6%[7] 盈利能力与运营效率 - 毛利率持续改善,毛利占GTV的比例从2022年的6.9%提升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11.1%[3][6] - 经营亏损显著收窄,从2022年的1.00亿美元收窄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984万美元[2] - 销售和营销费用是最大的运营支出,2025年前三季度的该项支出为1.79亿美元[2] 融资历史与资本支持 - 公司已完成多轮融资,包括2023年12月由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领投的2.1亿美元E+轮融资[4] - 2025年2月完成由维恩资本领投的1亿美元融资,但近年融资规模呈现逐步下降趋势[4] 市场竞争格局 - 公司面临来自携程、美团、飞猪、小红书等本地平台以及爱彼迎、Booking Holdings等国际巨头的激烈竞争[12][14] - 爱彼迎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服务”与“体验”业务,进入碎片化玩乐体验板块,加剧市场竞争[12] - 公司商业模式被描述为“低毛利、高分散、低频次”,与覆盖全球市场的高昂运营成本形成矛盾[14] 运营挑战与风险 - 业务高度分散,单一目的地平均仅能分得约74个产品,难以形成单一城市的规模效应[5] - 为控制成本采用轻量化的有限服务模式,增加了服务链条的不稳定性,导致客户投诉风险升高[8] - 公司缺少机票等高客单价业务,对其收入结构和盈利能力构成挑战[1][13] 服务与口碑问题 - 业务规模扩张与滞后的售后服务形成对比,平台成为消费者投诉的“重灾区”[7] - 消费者投诉主要集中在退款难、客服推诿、强制搭售积分补偿以及部分产品存在虚假宣传等问题[7] - 服务体验差和投诉多可能削弱用户信任,导致退款比例增加或赔付成本升高,进而破坏品牌口碑并给IPO估值带来折价[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