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徕芬电动牙刷
icon
搜索文档
徕芬剃须刀4年磨一剑,「苹果式执念」为何成了致命伤?
雷峰网· 2025-06-16 16:39
徕芬剃须刀产品发布与市场表现 - 公司投入4年时间及1亿元研发资金推出两款剃须刀T1 Pro(499元起)和P3 Pro(699元),定价对标朗博、飞利浦等高端品牌,但创始人坦言毛利率极低,预计2024年该业务100%亏损[2] - 首批量产数量仅2000台(T1 Pro)和更少的P3 Pro,因CNC一体成型工艺良率低导致产能受限,非饥饿营销[4][5] - 产品采用航空航天级CNC工艺,机身重量93克、厚度12毫米,设计对标苹果标准,但内部人士指出公司规模与苹果存在差距,且低毛利模式与高成本工艺存在矛盾[4][5] 产能与供应链挑战 - CNC工艺效率极低(每日仅8件),远低于注塑机(6000件/日)和压铸机(3000件/日),制约批量生产[5] - 对比行业惯例(备货超10万台),公司备货严重不足,电动牙刷首销备货2万支、首月销量13.5万支,剃须刀准备不充分[7] - 自建供应链策略曾使吹风机毛利提升20%,但剃须刀工艺复杂度远超吹风机和牙刷,公司计划整合产线至深圳周边超级工厂并考虑外包代工[6][19] 市场竞争与用户反馈 - 产品因外观与松下Air相似引发争议,但公司强调T1 Pro原型机早于2023年亮相且外观专利2022年已提交[9][11] - 首批用户反馈两极分化:胡须细软者体验良好,浓密者反映剃净度不足,P3 Pro三刀系统更适合后者但库存更少[12][13] - 竞品飞科通过价格战快速模仿创新设计(如色MINI剃须刀首月50万台销量),行业外观差异化易被复制[12] 公司战略与增长压力 - 公司营收从2021年1亿增至2024年40亿,年均增长10亿,但创始人目标60亿未达成,电动牙刷贡献增长超过吹风机[18] - 剃须刀被视为突破"戴森平替"标签的关键产品,需弥补高速吹风机市场饱和后的增长缺口[18] - 营销预算缩减且品牌部高层变动,当前重点转向提升产能并优化产品定位(如T1 Pro长须刀头配件尚未上市)[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