徕芬剃须刀
搜索文档
只能做大牌平替?徕芬创始人回应
第一财经· 2025-11-04 10:25
公司发展历程与业绩 - 公司成立于2019年,2025年5月发布第三款产品剃须刀,研发耗时4年,远超吹风机和电动牙刷的两年研发周期[5] - 2021年凭借高速吹风机成为知名“戴森平替”品牌,借助抖音等直播电商渠道迅速崛起,全球年销售额从2021年的1.5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41亿元[8] - 2024年在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上,因戴森提起的侵权诉讼,样品被德国当地法院没收,成为公司寻求“自我证明”的契机[9] 产品战略与技术创新 - 新品剃须刀采用自研直线电机和CNC工艺,旨在解决往复式剃须刀的痛点,提升产品精致程度[18] - 选择品类的原则基于市场规模和产品体验改善潜力,例如剃须刀市场规模达110亿-120亿元,远高于卷发棒的30亿-40亿元[19] - 公司专注于在已有产品类型上做优化而非创造全新品类,认为地球上的多数需求已被满足,但存在优化迭代的空间,例如其扫振电动牙刷是对旋转振动式的改良[21] - 公司研发投入比重为5%,目标是将这一数字提升至10%,高于中国家电公司3%-4%的平均水平[11] 生产与供应链挑战 - 剃须刀发售初期因供应链调试、生产良率和加工效率低导致部分颜色缺货,且在大型供应商面前缺乏优先权[8][29] - 产能不足是销售未达预期的主要原因,挑战来自新品类的高要求、与新供应商的磨合以及相比国际大订单缺乏话语权[28][29][30] - 公司投资两千万元建设可靠性实验室,进行超过100项测试,新一代剃须刀已实现3万台零故障的良率[36] 品牌建设与市场定位 - 公司致力于摆脱“抄袭”和“大牌平替”的标签,希望通过技术创新证明自身实力,但新品仍陷入类似争议[9][33] - 品牌发展动力源于创始人改变自我、获得认可的个人驱动力,以及提升中国产品国际声誉的愿望,企业方向是“创新重塑生活”[44] - 公司现阶段仍主要依靠吹风机盈利,新产品如电动牙刷因定价、研发和生产成本高而面临盈利挑战[34] 管理与组织能力提升 - 2023年电动牙刷因产品体验问题在社交网络遭遇恶评,暴露出研发、品控能力不足以及管理经验缺乏的问题[13][35] - 过去两年公司进行了系统性人力变革,招募了大量来自苹果、格力、美等大公司的员工,以提升团队认知和实力[38] - 创始人认识到组织能力是关键,企业天花板即创始人天花板,目前正面临新老团队融合的阵痛,日常管理任务繁重[39][40] - 公司认识到自动化是工厂效率的关键,并通过引进人才研发专用设备来提升自动化水平,但这依赖于超级爆品带来的规模效应[42]
世运会期间,成都入境游出行人次同比提升超三成|首席资讯日报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8-19 11:38
徕芬科技争议事件 - 徕芬创始人叶洪新公开指责前员工亲属运营的自媒体发布"徕芬剃须刀不如飞科"的测评视频,认为其收钱办事且内容不客观 [2] - 涉事自媒体回应称测评结果基于数十轮测试,并指出徕芬定价699元高于飞科399元,性能优势应为理所当然 [2] - 事件反映企业转型焦虑与行业测评信任危机 [2] 沪鸽港股IPO动态 - 沪鸽口腔材料公司港股招股书因满6个月未更新而失效,此前由中金和DBS担任保荐人 [3] - 公司产品覆盖口腔临床、技工及数字化领域,适用于多牙科应用场景 [3] 深圳地铁支付系统兼容性 - 深圳国资委回应岭南通不支持问题,称因技术兼容困难,建议使用全国通用的"交通联合"卡 [4] - "交通联合"标准已实现全国300余城市互联互通 [4] 苹果操作系统开发进展 - 苹果正开发代号"Charismatic"的新系统,可能为传闻中的homeOS,融合tvOS和watchOS元素 [5] - 该系统拟用于2026年智能家居中枢及2027年桌面机器人,采用六边形应用网格布局 [5] 喜茶渠道拓展 - 喜茶全国4000多家门店本周将全量上线淘宝闪购(饿了么) [6] - 此举被视为借力阿里生态加速即时零售渗透 [6] 阿里蚂蚁联合计划 - 阿里与蚂蚁旗下22个品牌推出"橙意计划",升级外卖骑手福利保障及激励措施 [7] - 饿了么宣布骑手更名为"城市骑士",同步推出系列权益升级 [7] 中航光电业务布局 - 公司产品已应用于工业智能机器人领域,并与头部企业展开合作 [8] 成都世运会旅游效应 - 世运会期间成都入境游人次同比提升31%,泰国等10国为主要客源地 [9] - 春熙路、太古里等文旅地标成为热门目的地 [9] 武汉汽车政策调整 - 武汉市汽车置换更新政策将于2025年8月19日暂停实施 [10] - 消费者需在8月31日前完成新车注册及旧车转让登记方可申请补贴 [10] 鱼泡直聘收购动态 - 鱼泡直聘以数千万元收购建筑劳务平台"吉工家",完成工商变更 [11] - 收购旨在巩固蓝领市场份额并防御竞争对手布局 [11] 科达利机器人业务 - 子公司科盟高精密减速机进入多家优质客户测试阶段 [13][14] - 关节总成处于研发阶段,部分样品已送样优化 [14]
早报|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特朗普泽连斯基白宫会晤;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公开“互喷”;哈马斯确认同意加沙停火最新提案
虎嗅APP· 2025-08-19 08:13
热点追踪 - 主播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公司由妻子初瑞雪管理,自称因肺部严重疾病无法继续工作 [2] - A股市值历史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年内新增14.5万亿元,农业银行以2.2万亿元市值位居榜首 [4] - 广电总局印发《若干举措》,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等管理政策,加强内容创新和版权保护 [5] 公司动态 - 同洲电子澄清公告称网传进入英伟达供应链为不实信息 [6] - 胖东来因"本科保安保洁"招聘要求引发争议,人社局表示将研判是否违反劳动就业相关规定 [7][8][9] - 理想汽车CEO李想宴请卡车司机,承认对撞测试"冒失" [11][12] - 小米起诉米系有品公司商标侵权,案件将于9月3日开庭 [13] - 徕芬科技创始人与前员工公开"互喷",涉及产品对比测试争议 [14][16] - 比亚迪高管重申"从不拉踩同行"原则,倡议避免网络纷争 [17] - 万通发展董事长王忆会被北京市公安局拘留,调查事项与公司日常经营无关 [18] - 碧桂园公告称债务重组建议获得持有49%银团贷款和77%第2类债务的债权人大力支持 [19] - B站关联公司发生工商变更,陈睿卸任法定代表人职务 [20] 国际动态 -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会晤,讨论结束俄乌冲突的可能性 [21][22] - 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举行多边会晤,讨论俄乌冲突和安全保障问题 [23][24] - 哈马斯确认已同意加沙地带停火最新提议 [25] -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强调中印应展现大国担当 [27]
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胖东来新店招聘保安保洁要求本科学历;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互喷;格力市场总监回应空调线上销量被小米超越丨邦早报
创业邦· 2025-08-19 08:09
徕芬科技与前员工争议 - 徕芬科技创始人叶洪新公开指责前员工潘某弟弟运营的自媒体发布对比测试视频,质疑徕芬剃须刀性能不如飞科 [1] - 叶洪新认为该自媒体"收钱办事",自媒体回应称内容基于真实体验,并建议自行验证测试结果 [1][3] - 自媒体指出徕芬剃须刀售价699元,飞科仅399元,认为价格差异应带来性能差距 [3] 胖东来招聘引发热议 - 胖东来新店招聘900人,保安、保洁岗位要求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年龄25岁以下 [4] - 工作人员回应称高学历要求对应高薪资福利,保洁、保安岗位月薪可达9000元(含补贴) [4] - 招聘公告显示消防员岗位需持有消防设施操作员中级证书,电工岗位需相关专业证书 [4] 空调行业竞争动态 - 格力电器市场总监朱磊回应"小米空调线上销量超越格力"传闻,称7月格力线上市场份额17.65%仍居第二,小米15.73%排第三 [4][5] - 数据来自奥维云网,显示美的保持线上市场领先地位 [5] 零跑汽车业绩突破 - 零跑汽车2025年上半年首次实现半年度盈利,交付新车221664台,同比增长155.7% [11] - 营业收入达242.5亿元,同比增长174%,毛利率创14.1%新高 [11] - 在手资金295.8亿元,保持正向经营现金流,成为中国造车新势力中第二家实现半年度盈利的企业 [11] 科技行业人事变动 - 阿里巴巴前合伙人蔡景现(多隆)以技术合伙人身份加入创业公司贝联珠贯,该公司专注大数据和AI基础设施 [9] - 主播辛巴宣布退出直播行业,由其妻子初瑞雪接管辛选集团管理权 [7] 汽车行业动态 - 东风集团拟出售东风本田发动机公司50%股权,项目处于预挂牌阶段 [16] - 理想CEO李想宴请卡车司机,就此前对撞测试引发的争议致歉 [18] - 特斯拉Model Y L车型即将在中国上市,预估售价约40万元 [32] 人工智能与科技进展 - ChatGPT移动应用累计收入达20亿美元,2025年前7个月收入13.5亿美元,同比增长673% [30] - 我国人工智能专利数量占全球总量60%,中文训练数据占比普遍超60% [41] - 百度文库发布通用智能体GenFlow2.0,支持100+专家智能体并行处理任务 [39] 资本市场动态 - 软银集团与英特尔签署20亿美元投资协议,以每股23美元价格购入英特尔股票 [27] - 安克创新考虑最早2025年在香港上市,目前市值约790亿元人民币 [31] - 韩国时尚平台Musinsa考虑IPO,目标估值10万亿韩元(72亿美元) [31] 消费电子与智能硬件 - Meta计划下月发布首款配备显示屏的AI眼镜,起售价或降至约800美元 [34] - 苹果正在开发代号"Charismatic"的新操作系统,可能用于未来智能家居和机器人产品 [28] - 智元机器人推出D1系列四足机器人,最高奔跑速度3.7m/s,续航2小时 [34] 娱乐与内容产业 - 2025年7月中国游戏市场规模290.84亿元,同比增长4.62%,移动游戏占213.6亿元 [41] - 2025年暑期档总票房突破100亿元,国产片《南京照相馆》等占据票房前五中四席 [41] - 广电总局出台新政策改进电视剧集数和季播剧管理,鼓励超高清内容和微短剧发展 [41]
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公开“互怼”,最新回应来了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8-19 00:17
公司事件背景 - 徕芬科技创始人兼CEO叶洪新在微博公开回击自媒体博主及公司前员工潘某 [2] - 事件起因于潘某弟弟运营的自媒体发布"徕芬和飞科对比测试"视频 质疑徕芬剃须刀性能不如飞科 [2] - 叶洪新指责该自媒体"收钱办事"且"没有良心" [2][3] 争议核心内容 - 叶洪新披露前员工潘某2022年拿500万元人民币离职后持续打击徕芬 [4] - 潘某被指控勾结内部员工 将0成本合作项目报价50万元人民币(已收款) [4] - 潘某方回应称500万元人民币是股份补偿 原承诺股份估值已上亿 [4] - 双方争议涉及潘某是否违反离职协议中"不得损害徕芬权益与名誉"条款 [8] 产品竞争对比 - 飞科剃须刀售价399元人民币 徕芬售价699元人民币 [3] - 自媒体评测结论认为飞科剃净效果优于徕芬 [3] - 徕芬声称将正式回应评测视频中的"谬误" [8] 商业关系变化 - 叶洪新曾于2022年12月拜访飞科老板 倡导"国产品牌团结" [5] - 潘某现服务徕芬竞品 先后攻打徕芬牙刷和剃须刀业务 [4] - 潘某方称选择与飞科合作是因认可其"二十多年技术沉淀" [5] 事件后续发展 - 叶洪新删除相关微博内容 并于8月18日发文"翻篇 志在星辰大海" [6] - 对方博主回应"风波到此为止" [6] - 徕芬公司声称掌握50万元商单的录音证据 将视情况公开 [8]
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公开“互怼”,最新回应来了
第一财经· 2025-08-19 00:01
公司事件背景 - 徕芬科技创始人叶洪新在微博公开回击自媒体博主及前员工潘某 涉及剃须刀产品对比测试争议 [3] - 事件起因于潘某弟弟运营的自媒体发布"徕芬剃须刀打不过飞科"视频 叶洪新指责其"收钱办事"且缺乏良心 [3][4] - 徕芬科技成立于2019年1月 注册资本1000万元人民币 由深圳术叶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3] 双方争议焦点 - 叶洪新指控潘某2022年拿500万元现金离职后持续打击徕芬 并提及潘某勾结内部员工进行50万元报价合作(实际为免费合作) [5][11] - 潘某回应称500万元对应原承诺股份价值上亿(上市前5%+上市后2%) 并强调与飞科合作源于认可其技术沉淀 [6][7] - 徕芬官方回应称潘坚股权协议存在生效条件 因工作成果未达标才支付500万元分手费 且其最新声明违反协议中"不得损害公司权益"条款 [11] 产品与行业动态 - 自媒体测评显示徕芬剃须刀(售价699元)在胡渣剃净度上不及飞科(售价399元) 但徕芬承诺将正式回应视频中的谬误 [5][12] - 叶洪新曾于2023年12月拜访飞科老板 倡导国产品牌团结减少商业摩擦 但认为潘某打破了该局面 [7] - 截至8月18日双方均表示翻篇 叶洪新删除争议内容并称"志在星辰大海" 自媒体方也表示不再追究 [8][9]
叶洪新亲自下场!徕芬CEO怒怼前员工,第三方评测真不靠谱吗?
搜狐财经· 2025-08-18 21:54
事件背景 - 徕芬CEO叶洪新在微博公开质疑数码博主楼斌的电动剃须刀横评视频 认为其涉嫌收钱抹黑徕芬产品 [1] - 事件涉及前ZEALER成员楼斌及徕芬前员工潘坚 引发舆论对测评公正性的讨论 [4][7] 争议焦点 - 楼斌视频显示飞科剃须刀剃净度优于徕芬 叶洪新承认测评形式但质疑内容真实性 [5] - 叶洪新指控前员工潘坚曾以50万元报价进行0成本内容合作 并后续服务竞品攻击徕芬业务 [6] - 楼斌方回应测试采用一镜到底剃净度测试 并对竞品给出更有利条件 [7] 测评行业现状 - 测评内容对消费者决策和品牌销量具有重要影响 但存在商业合作与公正性的天然矛盾 [8] - 优质横评需满足三大条件:明确评价指标 可复现测试方法 公开透明的证据支撑 [8] - 本次争议视频采用一镜到底拍摄 但被质疑变量控制及公平性 [9] 徕芬战略布局 - 公司从电动牙刷转型至电动剃须刀赛道 投入4年研发推出P3 Pro产品 [10][11] - 电动牙刷业务面临困境 299元定价产品毛利率低于40% 难以抗衡70%毛利的竞争对手 [10] - 剃须刀品类被寄予厚望 但初期市场反馈普遍不太积极 [11] 行业影响 - 事件折射出消费电子行业品牌与测评机构长期存在的信任危机 [7][9] - 测评机构需保持方法合理与数据透明 厂商需直面基于事实的批评 [11][12] - 公开权威测试比舆论争论更能有效消除负面评价 [12]
徕芬创始人与前员工“互撕”,公司称:手握证据,视事态发展决定是否公开
金投网· 2025-08-18 17:57
评测争议事件 - 自媒体博主发布评测视频显示飞科399元剃须刀优于徕芬699元产品,标题直指"徕芬剃须刀竟然打不过飞科" [1] - 徕芬创始人叶洪新激烈回应,指控评测博主与徕芬前员工潘坚存在亲属关系,并称潘坚在2022年获得500万元离职后持续"靠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 [1][2] - 潘坚回应称500万元为叶洪新承诺的股权权益体现,否认虚构50万元合作项目,称该项目为免费合作 [1][2] - 徕芬方面表示股权协议存在生效条件,潘坚离职因"工作成果未达协议条款",500万元为额外补偿 [1][2] 市场困境与竞争格局 - 徕芬曾以599元高速吹风机颠覆行业,现面临"平替"围剿,300元以下价格段线上市场份额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销量增速达76.8% [2] - 徕芬299元电动牙刷毛利不足40%,被70%毛利对手压制,5月推出的剃须刀被视为投入四年研发的"巅峰之作" [2] - 徕芬与飞科在电动剃须刀、高速吹风机、电动牙刷三大品类形成全面竞争,叶洪新曾与飞科老板达成"国产品牌团结对外"共识 [3] - 潘坚转向服务飞科打破平衡,叶洪新控诉其"反向攻打徕芬牙刷业务",潘坚称选择飞科基于对其技术沉淀的价值认同 [3] 法律与协议争议 - 潘坚与徕芬签署协议约定"合作结束后不得损害徕芬权益与名誉",其承认主导飞科合作内容可能构成违约 [4] - 法律层面关注潘坚行为是否触及离职协议红线,违约责任尚无明确结论 [4] 评测行业公信力 - 评测机构未主动披露与评测对象存在关键人物关联(前员工潘坚参与),构成明显瑕疵 [4] - 错综复杂的隐性商业关系使评测视频参考价值大打折扣 [4] - 徕芬强调评测视频存在明显谬误,将通过正式渠道逐一回应澄清 [5]
徕芬 CEO 叶洪新怼前员工风波结束,双方表示到此为止
搜狐财经· 2025-08-18 14:29
徕芬CEO与前员工及评测博主纠纷 - 徕芬CEO叶洪新与前员工潘坚存在纠纷 称潘坚2022年拿到500万现金离开公司后持续通过出卖和打击徕芬获利 [5] - 评测博主楼斌发布视频指出徕芬剃须刀电机性能和刀网刀头材质工艺仅为常规水平 认为其699元三刀头和499元单刀头定价导致体验感稍逊 [1] - 楼斌在视频中批评徕芬使用可能致敏的镍镉刀网 但同时也指出博朗千元级产品同样使用该材质 [1] - 楼斌在评测视频中高度评价飞科F8剃须刀 称"20多年的国民品牌一出手 是有点东西的" [1] 徕芬CEO回应评测争议 - 叶洪新质疑楼斌评测机构的独立性 称要揭露"号称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测机构是怎么收费的" [3][4] - 叶洪新指出楼斌团队曾与罗永浩直播对质 被指为"包养团队"成员 [4] - 叶洪新强调媒体评测应基于事实 表示徕芬也进行大量投放但要求内容输出必须真实 [6] 行业相关讨论 - 楼斌提出在电动剃须刀行业 真正影响剃净度的关键因素是刀网而非电机和刀片 [5] - 部分网友支持叶洪新对抗"黑媒体"的立场 [7]
徕芬 CEO 叶洪新怼前员工风波结束,博主楼斌回应
搜狐财经· 2025-08-18 12:46
徕芬与飞科竞争态势 - 徕芬剃须刀定价为三刀头699元和单刀头499元 被评测认为体验感稍逊于竞品 [2] - 飞科F8剃须刀采用弧面不锈钢刀网技术 显著提升胡渣剃净效率 尤其在颈部与下巴部位 [10] - 徕芬CEO公开质疑评测机构独立性 并指控前员工与飞科合作存在利益输送 [2][6] 前员工股权争议 - 前员工潘坚声称徕芬CEO曾承诺给予上市前5%和上市后2%的股份 估算价值上亿元 但最终以500万现金解约 [7] - 潘坚否认徕芬CEO关于其"靠出卖公司获利"的指控 强调合作合法合规并要求提供证据链 [9] 产品评测方法论争议 - 评测机构采用一镜到底剃净度测试 声称对飞科要求更严苛 而徕芬相关评测被指缺乏连贯硬核对比 [12] - 徕芬CEO认为评测存在偏见 但未提供具体测试数据反驳 [2][11] 品牌战略与行业趋势 - 飞科作为20多年技术沉淀的头部品牌 被认为具有清晰发展战略和产品力优势 [12] - 中国制造向品牌转型需通过内容构建用户认知 产品力是营销的核心基础 [10][13] 企业治理与商业伦理 - 前员工指责徕芬CEO违反口头契约 单方面削减项目费用并缺乏契约精神 [7] - 企业问题被归因于产品缺陷或定价策略 而非个人因素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