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制程芯片(Legacy Chips)
搜索文档
闻泰安世并购案警示:地缘政治下,企业出海的治理陷阱与破局三策
创业邦· 2025-10-30 18:14
事件概述 - 闻泰科技控股子公司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基于《货物供应法》冻结资产与知识产权,为期一年,同时公司CEO张学政的职务被暂停[10] - 该事件标志着历时数年的跨国并购拉锯战进入高潮,从一桩成功的商业交易演变为地缘政治挑战的典型案例[6][12] 事件发展脉络 - 2017年,荷兰半导体巨头恩智浦剥离安世半导体,由建广资本和智路资本牵头的财团收购[12] - 2018年至2020年,闻泰科技通过现金和发行A股等方式,完全收购安世半导体100%股权[12] - 2021年7月,安世半导体完成对英国车规级芯片企业Newport Wafer Fab的收购,但触发英国国家安全审查并被强制剥离[12] - 2024年底,闻泰科技及相关资本方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13] - 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出口管制穿透性规则,对“实体清单”企业持股超过50%的子公司追加同等制裁[13] - 2025年9月30日,荷兰政府依据该规则启动对安世半导体的冻结程序[14] 治理结构挑战与战略误判 - 三位核心外籍高管与三位新晋中国高管组成的“3+3”核心管理层格局,被英国国家安全调查定性为“隐秘的董事会接管”,认为其高度集中的治理模式构成“治理失当”[17] - 治理的“透明度”优于“控制力”,更换CEO的流程是否透明、理由是否充分是关键,而非能否更换[18] - 可设立由当地独立董事或行业领袖组成的“咨询委员会”,对涉及核心技术与本地安全的决策拥有建议权或否决权[20] - 核心高管的更迭应是“事前沟通、寻求共识”的过程,而非“通知结果”[21] 文化整合与利益相关方管理 - 得益于疫情期间“缺芯”带来的需求激增,安世半导体业绩亮眼,但这暂时掩盖了内部整合的深层问题[23] - 财务上的成功是一把双刃剑,容易麻痹管理层,使其忽视组织文化和治理结构上正在扩大的裂痕[23][26] - 在尽调阶段应精准识别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包括核心外籍高管、当地工会、社区领袖、相关政府部门及其潜在核心诉求[28] - 中方决策者应亲自参与定期、非正式的沟通,以感知情绪、建立信任、传递善意,并可借助熟悉当地环境的第三方机构作为沟通桥梁[28] 地缘政治与国家安全考量 - 安世半导体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是汽车、工业等关键领域的基础组件,这种“基础性”使其成为欧美眼中的“必须赢”技术[29] - 2022年安世收购英国NWF时,后者参与的国防项目触发了“国家安全”审查,担忧源于知识产权流失与中国“军民融合”战略[29] - “国家安全”的定义已被无限拓宽,覆盖了关键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公民数据,乃至一国的“战略自主性”[30][31] - 在并购规划阶段,应模拟被列入清单、遭遇强制剥离等极端情景,进行地缘政治压力测试,评估商业影响并制定预案[32] 战略启示与应对框架 - 企业需具备“双层思维”:既能精算商业的“财务账”,也能洞察地缘的“政治账”;既懂得如何“控制”,更懂得如何“信任”[37] - 将出海方向与“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框架相结合,善用政策性金融及行业联盟的集体力量,构筑系统性抗风险能力[38] - 将“治理结构设计”提升至战略高度,使其成为并购交易的顶层设计[39] - 将“利益相关方沟通”视为核心能力,用机制化的对话化解无形的信任危机[40] - 将“地缘政治风险评估”作为投资决策的前置环节,进行充分的压力测试[40] 行业影响与供应链风险 - 中国商务部向安世半导体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其出口特定成品元器件和组件,位于中国的两家工厂是重要组装基地[44] - 安世内部(中国与荷兰总部)就发货流程及客户服务产生巨大分歧[44] - 全球汽车供应链开始预警,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正与雇员保险机构谈判,希望暂时减少生产工人的部署,日本汽车联合会也收到“交货预警”[44] - 贸易禁令和公司内部争执正急剧加速全球汽车供应链的不确定性,行业性的极端压力测试正在进行中[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