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抗高血压药
icon
搜索文档
“秋暖”胜“秋冻” “秋膘”非“肥膘” 你的血压管理做对了吗?
央视新闻· 2025-10-08 16:05
高血压疾病概况 - 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庞大且呈现年轻化趋势 [1] - 长期高盐饮食、精神压力大、缺乏运动是导致血压升高的主要因素 [1] 高血压治疗误区 - 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症状,但即使无症状也需干预治疗,以免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损害 [3] - 高血压是慢性病,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停药后极易造成血压反弹,增加心肌梗死、脑梗死风险 [5] - 抗高血压药属于非成瘾性药物,虽存在不良反应,但与高血压的危害相比微乎其微 [6] - 抗高血压药不会出现耐药情况,临床公认的“好药”是指口服一次即可持续24小时平稳降压的长效药物 [8] - 降压原则是缓慢、平稳、持久和适度,不可快速大幅度降压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 [9] - 判断高血压需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mmHg才可确诊,避免因“白大衣高血压”误判 [11] - 选择理想抗高血压药需长时间观察,只要血压稳定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12] - 高血压病因复杂,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不可照搬他人经验或迷信保健品广告 [14] - 血压短时间内降得过低会降低重要脏器血液灌注,导致脑血栓 [16] - 即使血压稳定,患者也应定期复诊,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对靶器官的影响 [17] - 除高血压急症外,一般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不需要输液 [14] 高血压非药物干预措施 - 钠盐摄入过多与高血压风险增高密切相关,每人每日摄盐量减少1g,血压可下降约1.2mmHg [18] - 控制体重可有效降压,研究显示每减重10kg,血压下降5~20mmHg [18] - 长期坚持中等强度运动可使血压下降5~7mmHg,建议每周进行5~7次,每次至少30分钟 [20] - 健康饮食需坚持食物多样、合理搭配,增加钾和膳食纤维摄入,减少饱和脂肪酸及糖分摄入 [19] - 吸烟(包括电子烟)和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病风险,建议高血压患者戒烟戒酒 [22] - 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可使血压升高,应保持积极乐观心态 [23] - 健康的睡眠可使血压降低,建议成年人每晚保持7~9小时规律睡眠 [24]
高血压治疗的12个常见误区 一次说清楚
央视新闻· 2025-08-14 09:19
高血压治疗常见误区 - 无症状高血压仍需治疗 持续高血压会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 一旦确诊应积极干预[1] - 血压正常后不可随意停药 停药易导致血压反弹 增加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等并发症风险 需长期甚至终身服药维持血压平稳[3] - 抗高血压药无依赖性 属于非成瘾性药物 但患者因疾病原因需长期用药控制血压 药物不良反应远小于高血压本身危害[4] 药物选择与使用原则 - 好药指长效抗高血压药 可24小时平稳降压 短效药仅适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 长期使用易引起血压波动[6] - 降压需遵循缓慢平稳持久适度原则 除高血压急症外不可快速大幅降压 以免引发脑灌注不足等意外[7] - 选择理想药物需长期观察验证 只要能保持血压稳定且无显著不良反应就应坚持服用 避免频繁更换药物[10] 血压监测与诊断标准 - 单次血压测量不能确诊高血压 需连续测量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 均高于140/90mmHg才可判断为高血压[9] - 自测血压不宜过于频繁 否则可能加重焦虑情绪导致血压不稳定[9] - 血压非越低越好 短时间内降压过低会降低重要脏器血液灌注 导致脑血栓等风险[16] 治疗方式与医疗指导 - 保健品降压功效未经科学临床认证 盲目使用会延误治疗[13] - 除高血压危象等急症需静脉输液外 一般高血压应选择长期口服药物治疗 无需输液[14] - 高血压患者需定期到医院复查 即使血压稳定也需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及对靶器官的影响[17] 个体化治疗方案 - 不可照搬他人用药经验 高血压病因复杂且个体差异大 擅自用药存在安全风险 应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处方正规治疗[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