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目镜
搜索文档
秋季雷雨天喘不上气?医生提醒警惕“雷暴哮喘”
新华网· 2025-09-13 17:20
雷暴哮喘的成因与机制 - 雷暴天气期间强风将花粉、霉菌等过敏原卷入空气中并被破碎成更微小颗粒极易被人体呼吸道吸入 [1] - 过敏原微粒随气流沉降至地面使空气中可吸入过敏原浓度急剧上升引发气道粘膜通透性改变导致哮喘急性发作 [1] - 雷暴哮喘高危人群主要包括患有哮喘、花粉症或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以及儿童、老年人等免疫力较弱人群 [1] 雷暴哮喘的症状与影响 - 雷暴哮喘症状与普通哮喘相似但危险性更高且症状持续时间更长 [1] - 部分患者在引发雷暴哮喘后的3年至5年内可能会持续出现哮喘症状 [1] 雷暴哮喘的预防与个人防护措施 - 易感人群在雷雨天气前后应预防性使用抗过敏药物并随身携带哮喘类急救药物 [2] - 雷暴天气发生前后应尽量紧闭门窗避免外出雷雨过后也应暂时留在室内 [2] - 如需外出应佩戴N95口罩、护目镜回家后及时更换外衣外裤并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和面部 [2] 雷暴哮喘发作时的紧急处理 - 哮喘发作时应尽量采取半坐位或坐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充足水分摄入 [2] - 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沙丁胺醇等急救药物每隔20分钟吸入一次若连续使用3次后症状未缓解需及时就医 [2]
废弃PC水桶要“变身”了?
中国化工报· 2025-09-12 10:18
聚碳酸酯材料循环技术 - 聚碳酸酯材料使用寿命超50年 但实际应用中存在提前退役现象 建立从原料到回收的全链条绿色体系成为行业绿色转型重要路径[1] - 以娃哈哈集团为例 每年约有数百万个PC水桶退役 采用食品级PC材料 传统回收方式因技术限制难以实现高值化利用[1] - 公司开发材料循环技术 打造"无限循环"发展模式 使废弃PC水桶可转化为文创和日用产品[1] 技术核心优势 - 集成废弃水桶标准化高效回收智能系统与超纯净加工工艺 解决杂质与异物对产品性能和环保风险的影响[2] - 拥有废弃水桶高值化产品分级与金字塔阶梯结构设计技术 解决循环再生抗老化和分子断链等技术难点[2] - 建立智能自动化低碳示范产线及全闭环循环利用技术 解决设备不足和产业效率低等发展问题[2] 再生材料应用 - 再生PC材料具备耐低温、强韧性和高抗冲击等特性 已成功应用于背包、旅行箱、护目镜及电子产品外壳等产品[3] - 再生材料符合FDA 21 CFR 177.1580标准 保持食品级PC标准 PCR含量达100% 产品减少碳排放92.3%[3] - 建立从回收到消费者的全生命周期闭环产业价值链 实现废弃物向新价值链起点的转化[3] 数字化管理平台 - 构建全回收零碳数字消费平台 为再生PC产品赋予碳码身份 记录碳积分和碳信用等关键信息[4] - 通过实物链与数据链融合全价值产业链 实现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解决产业链断点问题[4] - 探索PC材料循环利用与ESG及商业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范式 持续推进行业绿色转型[4]
港科大“独角兽日”活动展出逾百家初创公司成果
新华网· 2025-06-14 10:41
香港科技大学"独角兽日"活动 - 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独角兽日"活动,100多家港科大培育的初创公司展示创新成果,包括预防脑退化疾病的中草药、防止青光眼恶化的无创眼部穿戴装置、鉴别奢侈品真伪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等 [1] - 活动设有研究会、投资者分享、介绍与交流环节,旨在让初创企业与潜在投资者及各界持份者探索合作机会,并就创业及知识转移等范畴交流意见 [1] - 港科大校长叶玉如表示,学校致力推动创新思维与创业精神,孕育应对全球挑战的解决方案,并将继续与不同伙伴合作,将创新思维转化为具影响力的研究及商品 [1] 港科大初创企业创新成果 - 港科大梁润园博士团队开发出护目镜物理治疗穿戴式装置,通过热敷垫及压力调节系统降低青光眼风险,并配套手机应用程序可在1分钟内获得青光眼风险报告 [2] - 港科大"智能晶片与系统研发中心"展出三款最新研究成果:AI视网膜筛检设备、数字存内计算可携式基因组分析原型以及28纳米商业化实验芯片 [2] - 港科大是国际知名的研究型大学,截至2025年5月,港科大成员共创立逾1800家初创公司,包括10家独角兽企业 [2] 香港创科发展政策支持 - 香港特区政府创新科技署署长李国彬表示,特区政府积极推动创新科技发展,本地大专院校对于创造蓬勃的创科生态至关重要 [1] - 港科大开展"独角兽日"活动、成立创新基金等举措,将助力香港持续培育全球创新、先进和具创造力的企业 [1]